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设计思想】《囚绿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写景状物散文,三篇选文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做了生动细致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2.
【单元教学设想】本单元属古诗文单元,选有四篇文言文和五首诗词曲。题材多样,有信札,有传记,有杂说,有赠言,有绝句、律诗、词、曲;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这些作品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无不表达着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学习本单元,要求:1.大致读懂课文,整体感知内容;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感情;3.了解表达艺术,体味语言妙处;4.诵读背记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单篇教学方案】《与朱元思书》教学新点子方案一教学角度:欣赏性美读———欣赏美画,诵读美…  相似文献   

3.
文章的思路,反映了作者的思路。作者的思路往往体现在文章的段落层次结构上。掌握了文章的思路规律,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下面,我以《林海》一课为例,谈一下粗浅做法: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地位:《我的第一本书》处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忆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示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或揭示人生意义,其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具特色。本单元的安排重在让学生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玉华 《云南教育》2003,(25):35-36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根据课文特点,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欣赏优美的景色、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品词赏句上,使阅读与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一、理解课文内容与审美相结合教学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试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语言文字与作者直接对话。文章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视角;而学生读课文,则是通过这面镜子折射出的画面去洞察客观事物。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用笔勾画出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想一想作者为何这样写。在…  相似文献   

6.
魏淑红 《课外阅读》2010,(12):117-117
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是九年级第一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在对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以往在上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导入。二、整体感知。1.生听录音,划卅重要字词。2.一句话概括自己对鼎湖山或鼎湖山泉水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八年级下五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抒情,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正>在三年级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有一篇课文《古诗两首》,这两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和想象意境的形式把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朗朗上口,全诗重在写景,诗的意境优美,是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佳作。这两首诗的题目为《望庐山瀑布》和《绝句》。我立足教材,深入文本,多角度地解读。一、立足文本,分析单元主题思想这篇课文编排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的主题皆为写景篇目,抒  相似文献   

9.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本单元四篇课文,前三篇都是游记,后一篇是一般散文,从写作内容看,都属于写景状物的记叙性散文。前两篇是讲读课文,是教学重点。教学本单元课文,要教育学生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写景状物中所蕴含的哲理与情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热爱悠久文化传统,热爱现实生活,奋发向上,勇于拼搏的美好情怀,以达到学文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满井游记》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写景层次分明,比喻新鲜,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游览时的轻松喜悦心情。教读本文,怎样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会本文准确生动的写景方法呢?我把重点放在朗读上。整个课堂教学做到“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以议加强读,以练巩固读”,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读读议议,从中了解思想内容,体会了写景方法。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以读为主”,落实字、词、句这是一篇文言小短文,怎样去识字积词,弄懂句意?我没有串讲课文,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多读、熟读、精读、背诵等具体言语活动实践,…  相似文献   

11.
《我的第一本书》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阅读提示里写道:学习这些课文,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教师教学用书》关于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建议是: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虽然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课文所展示的生活境况,去想像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那么如何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呢芽这篇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理解课文的语句并不难,难就难在理解它深刻…  相似文献   

12.
行家说,教无定法,大体须有.我在单元教学中,选择了如下几种教法. 1、以知识短文统领各篇课文.这种方法是以单元之后的知识短文为总纲,把各篇课文作为范文来考究,比如在教初一册五单元《春》等五篇课文时,就以知识短文《观察和记叙》开篇.讲清写景记叙文的特点,掌握写  相似文献   

13.
教例二则     
《曼谷的小象》是人教版五年制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体会写景、写小象与写人的关系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写景与写人的关系。由于小学生受思维水平和阅读经验的限制,向来对此难以理解,难以接受。为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创设了以下的情境。  相似文献   

14.
一、编选意图本单元继续学习叙事性作品。选编的五篇课文均是大家、名家之作。它们或是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五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各有特色,人文内涵非常丰富。这五篇课文与“综合性学习”组成一个单元,以期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促进与奠基作用。(一)阅渎教学:加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课文的层次阅读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从不同的角度分层次进行阅读,系统的从书本中获得知识。 如何使课文的层次阅读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发挥作用呢?。 一、围绕单元的整体教学要求,比较阅读本单元的题目、体裁、作者。这一层次的阅读要点属于文学常识的积累,要联系前面已掌握的序列内容,分层次整理笔记。如阅读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时,可让学生在单元笔记前页列出本单元的四篇课题。理解《我的老师》采用称呼作题,全文通过记叙我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事表现了老师的品质。《挺进报》以一  相似文献   

16.
高语一册第三单元是个复杂记叙文单元,共有五篇课文。这些课文大都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并且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说明、抒情多种方式表达中心思想。假如每篇课文都讲三、四课时,花时多,也不一定讲得很透彻。我采用单元教学法,两周多就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我在备课中,通盘考虑了五篇课文的教学要求,制定了单元教学的计划。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编者意图和学生接受程度,把前两篇定为精讲课文,把后三篇定为阅读课文。《记念刘和珍君》,难度较大:作品反映的时代学生不熟悉,作者极度悲愤的心情学生不易理解,语言难点较多。我指导学生读注释,弄清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7.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抒情的课文。文章通过对一座海滨小城美丽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受到美的熏陶,并从中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  相似文献   

18.
《河中石兽》是初中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本单元唯一一篇文言文课文。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重点在于激发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和想象力,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质疑和思考。学习这篇课文,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辨能力,还要能从作者的寄托和情感出发,体会求真的思想内容,学会辩证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军 《教师》2013,(28):65-66
写景类文章多以描述地理环境、山川风貌、名胜古迹为中心,发现美、感悟美多为写景类文章的主题。以往,学生已学过不少写景类文章,但是,在学了多篇写景类文章后,我们发现,学生能读能背,也掌握了写景类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却没有形成写景文"类结构"。为了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和学习能力,我在统观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了第三单元的《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和第七单元的《雾凇》,这四篇典型的写景类课文组成了  相似文献   

20.
《夏》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当代作家梁衡通过描写富有夏季特征的景物,表现了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对夏季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洋溢在字里行间。我在南通市语文学科基地活动中执教《夏》这篇课文时,抓住朗读、赏析、比较三个环节,取得了意外的教学效果。一.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教学《夏》这篇散文时,我抓住朗读这一主线,让同学们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清思路,在朗读中读出节奏、领悟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