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在其翻译生态环境做到多维适应选择转换,至少是语言、文化、交际"三维"的适应选择转换,才能产出恰当的译文。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法入手,以部分钦州公示语翻译为例,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的"三维"转换,认为在语言维转换上译文应符合英语公示语的行文规范;在文化维转换上应适应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在交际维转化上应注重交际效果而不是拘泥于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2.
论文在概述公示语翻译原则的基础上,依据翻译适应选择论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和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将公示语翻译原则厘定为语言传意性、文化共生性和交际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论文在概述公示语翻译原则的基础上,依据翻译适应选择论"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和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将公示语翻译原则厘定为语言传意性、文化共生性和交际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机场作为城市窗口,其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意义重大。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基础,以武汉天河机场公示语为例,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三方面来阐释交通公示语翻译中的选择性适应转换,以期促进我国外宣语言与人文环境的健康互动与和谐发展,提升我国城市的文明形象。  相似文献   

5.
《集宁师专学报》2020,(1):113-118
本文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译者在翻译工作中兼顾翻译生态环境的多种要素,进行多维度地选择性适应。尝试以"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为理论指导,具体分析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公示语英译的实践指导作用。在翻译实践上注重语言信息的转换、在翻译内涵上注重文化的传递以及译文在语言中的交际作用方面,综合运用"三维"转换翻译法、生态翻译法中"依归于原语生态"翻译方法,最终实现"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以期对乌兰察布市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谭丽花 《海外英语》2014,(14):144-145,148
公示语翻译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软实力高低的标志。以生态语言学理论为出发点,从语言对等、文化传递和交际意图三个方面分析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公示语翻译应遵循生态三维选择转换原则,以"整合选择适应度高"为标准,规范和统一公示语翻译,为建立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和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外宣公示语是对外宣传与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英译文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基于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其理论构架可以为外宣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提供崭新的视域。生态翻译学指导下的外宣公示语翻译关键在于译者能否基于"翻译生态环境"之下做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达到最高"整合适应选择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增加,公示语的使用和英译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我国公示语的翻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语用失误角度出发,分析南京公示语英译错误及原因,指出公示语的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工业旅游蓬勃发展,工业景区公示语翻译错误却屡见不鲜。研究发现,要产出表达准确、措辞得体、简洁精炼的公示语翻译有赖于译者发挥“译事中”中心地位,结合当时、当地具体情况,适应景区翻译生态环境,找到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该文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对某工业景区公示语翻译出现的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失误进行实证分析,并勘正错误翻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在生态翻译视阅下讨论,如何按照翻译适应选择论规范公示语的翻译以提高公示语英译的质量.首先,讨论在具体的生态环境下,公示语荚译如何兼顾英汉两种语言生态,尤其是如何弥补汉语的弱势生态地位;其次,将讨论公示语英译如何在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角度上进行适应性选择,指出译者应该坚持“译有所为”的原则在翻译日寸=有所取舍,做到公示语翻译时信息交流的有效性,以及语言生态问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11.
生态翻译学是由国内学者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其研究注意两方面的内容,即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公示语具有显示、提示、指示、警告等功能,被誉为“城市的名片”。本文以西安市公示语翻译资料为研究素材,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具体分析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原则如何指导公示语英译,译者在转换过程中如何在考虑具体的翻译生态环境下采用有效的翻译手段做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公示语译文。  相似文献   

12.
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方法的运用上要注重多维转换,特别是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适应和转换。在翻译公示语过程中译者要以这一理论为指导,避免翻译失误,提高翻译质量,以实现有效对外交流与沟通的目的,为广大的译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汉英公示语翻译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揭示了公示语汉英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各种语言内部和外部因素,在语言和非语言层次上做出恰当的顺应。从Verschueren顺应论的视角来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语言层次上的顺应,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词汇、句法、语体特征三方面在语言层次上做出顺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分析了语用移情的定义,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分析探讨了公示语的翻译现状及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作者预期通过研究将语用移情应用于公示语汉英翻译,公示语的翻译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地区软环境建设的国际化水平,能否正确使用公示语将直接影响到该城市、地区甚至是该国家的国际形象。本文将语用移情理论应用到公示语翻译当中,探讨翻译不是单纯的语码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将英语文本中的文化移植到汉语中来,加深对语用移情的了解,并提高国内公示语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5.
郑茂 《文教资料》2010,(33):48-49
公示语是一种常见于受众生活中的特殊文体。本文从语用翻译的角度,分析了目前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言失误,探讨了语言和文化在语用等效翻译中的作用,并提出实现公示语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言等效的汉英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6.
陈雪奕 《文教资料》2012,(25):41-43
公示语是对外宣传的窗口,是信息发出者与公众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和渠道,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不容忽视。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究公示语翻译的跨语际、跨文化转换活动,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层面对南京青奥会主题标语翻译进行解读,旨在为公示语翻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汉英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从语用翻译理论中的语用等效的角度指出译者可采取套用习惯译法、语体转换和不译等翻译策略,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源语和目的语的语用语言等效以及社交语用等效,体现公示语的指示、提示、限制和强制的功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用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理论"解释和指导汉英公示语翻译,并结合实例指出译者在翻译公示语过程中应经过各种"适应"和"选择"的环节,为目的语读者扫清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实现有效交际,使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范馨元 《英语辅导》2014,(1):178-180
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公示语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提醒和警示的角色,是构成语言完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日益增多,语言的学习和翻译也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其语言应用及其表达方式上也存在诸多的不同,在翻译时,我们便要考虑这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语言应用和表达上的差异。具体到公示语的翻译,要充分考虑跨文化的影响,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有效的翻译。本文从公示语这一语言现象入手,在分析跨文化和公示语翻译的关系的基础上来探讨公示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侯小静 《海外英语》2011,(11):175-176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与日剧增,公示语的使用和翻译就突显出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看,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翻译工作者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还必须对中西文化差异有深入的认识,要照顾到英语读者的接受习惯,在具体的公示语翻译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如借译、改译和不译等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