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志公与中学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公与中学语文教学张定远正当全国语文学界开展学习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时候,张志公先生却和我们永别了。我们失去了一位仁慈的长者,失去了一位诲人不倦的好老师。志公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和语文教育家。他长期致力于语言和语文教育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每月思考     
一、吕叔湘问字有一次,吕叔湘应邀参加一个教学经验交流会,听一位特级教师发言,很生动,便低声问旁边的张志公:“这位是谁?”张志公在一张纸片上写了“刘朏朏”三个字。吕叔湘看后琢磨了一下,指着“朏”字问张:“这是什么字?怎么念?”张志公说:“人家都叫她刘朏朏(fēifēi)。”吕叔湘和张志公都是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  相似文献   

3.
读了<语文教育论文选>中叶圣陶、吕叔湘和张志公三位老前辈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精辟论断,我受益匪浅.因此,我想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1日至4日,全国中语会和《中学语教学》编辑部在江苏丹阳市吕叔湘中学召开了“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先生语教学思想研讨会”,会上,听了三堂课,我最想讲的一句话就是:语课就是要引导学生“行走在语言的世界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曾说:“平常说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吕叔湘先生对此也作过明确解释:“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张志公曾引用吕老的话强调这种观点,他说:“吕先生把语文教学的目的讲得明确,就是要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相似文献   

6.
书报之窗     
《语文战线》从八○年第三期开始,开辟“语文教育家介绍”专栏,在已出版的第三、第五期里,分别介绍了吕叔湘同志和张志公同志。这两篇文章简略介绍了吕、张二同志的籍贯、生平、担任过的职务、治学精神、工作态度以及对我国语文教学事业的贡献,重点介绍了他们的学术专著。第三期介绍了吕叔湘同志的学术专著《中国文法要略》、《文言虚字》、《语法修辞讲话》、《汉语语法论文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和建国以来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第五期介绍了张志公同志的学术专著《汉语语法常  相似文献   

7.
吕叔湘先生和中小学语言教育──联系实际、为社会实际服务的语言科学家的一代宗师张志公编者按:吕叔湘先生是德隆望重的语言学专家,又是语文教育改革的卓越的倡导者。吕先生从事语言教育的研究和实践60多年,著述宏丰,富于开创精神,嘉惠全国青少年以及后代,至深切...  相似文献   

8.
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大会于10月21日至27日在武汉隆重举行,这是建国以来语言学界空前的盛会。会议期间,张志公先生受人民教育出版社委托,邀请王力、吕叔湘等二十多位语言学家和语言工作者座谈,商讨了关于召开教学语法问题讨论会的事宜。大家一致认为,目前各级学校的语法教学又出现了与五十年代相类似的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语法科学研究领域进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口语教学就是“普通话教学加口语教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既会说比较流利的普通话,又具备较强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我国普通话口语教学从整个发展进程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艰苦创建阶段;(二)奠定基础阶段;(三)积极开拓阶段。 第一阶段:艰苦创建阶段 60年代初期,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先生分别就语文的性质以及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等问题发表了很多中肯的意见。1964年2月17日,吕叔湘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语文教学问题》一文,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这条腿长,听说训练这条腿短,如不及时得到扭转,就会严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发表后不久,当时教育部有位中层领导竟化  相似文献   

10.
叶老曾经说过:“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要求学生说真话,绝不容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学论文选》第9页)朱绍禹先生也在《中学语文概论》中予以明训:“允许说空话、说假话,放弃文风问题不管,就是从根本上丧失了作文的价值,就是放弃了做人的教育,其危害远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我国语文教学过分偏重于语文知识的传授,偏重于“智力开发”,加之人们对语文教学及其学科特点认识的模糊及应试偏颇,导致了语文教学忽略了。语教学,使得大部分学生,口头表达枯燥乏味、言不达意,毕业生走上社会社交能力低下,很难适应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 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张志公两位先生,长期以来,对于中学口语教学反复作过中肯、精辟、系统的论述,可谓大声疾呼、苦口婆心,然而我国  相似文献   

12.
傅蔚 《学语文》2006,(1):40-4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张志公先生明确指出:“彻底脱离语言实际的语文教学是一种畸形的语文教学,对于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很不利的。”现在的语文考试不考口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被放在了无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针对现行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评价的缺失,探讨初中学段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评价来促进口语交际的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普通话口语教学在技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普通话口语是技校服务类专业的主要技能之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担任技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的老师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探讨。服务专业的学生加强普通话口语学习的必要性语言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早在1963年10月,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就在《说工具》一文中指出:“语文是一个工具……凡属工具,最重要…  相似文献   

14.
杨先武 《教育学报》2007,3(3):54-59
“工具论”是“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使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工具性”的制约,走进了科学化、技术化的误区,并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然而,语文界至今仍有人把“三老”的教育理论视为圭臬,对于片面强调工具性所产生的弊端缺乏认真的反思。这将给正在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造成极大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15.
张志公先生曾感叹:“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f自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视作文为畏途;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劳而少功。教学效果确实如吕叔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  相似文献   

16.
蔡燕华 《现代语文》2005,(11):85-86
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读写重要,听说也重要,不能只重视读写,而忽视听说,忽视口语表达,在现代社会口语交际空前重要."新教材的编排已经体现了这点,它把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分编,要求独立上口语交际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语文教学重书面表达而轻口头表述的境况将因此而得到有效改观.  相似文献   

17.
1991年10月2日。全国中语会第六届年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出席会议的全国各地代表216人,收到论文120余篇。会议主题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为培养跨世纪人才服务”。名誉理事长吕叔湘、张志公分别就师资培养、提高效率问题发表了书面讲话。吕老说,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语文师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的。七十年代吕叔湘、张志公都曾疾呼“建立我们自己的阅读学——符合汉语汉文特点的、符合国情的、符合当前和今后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阅读学”。  相似文献   

19.
<正>张志公先生强调"口头语言的用处和重要性绝不低于书面语言",并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口头语言的训练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怎样做才能凸显口语的重要性,并迅速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力呢?一、创设学生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具体的情境中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效果甚佳。因为逼真的情境,  相似文献   

20.
看了《河北教育》1995年第4期智明 先生的“教学争鸣”文章,我以为不是 “大放厥词”,而是触及了一个一二十 年以来未被专家学者所注意的问题。 如果“能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就一定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智明文章说“扩句和缩句”“语法专著中语焉不祥,或只字未提”。其实并非如此。 1984年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起草的“历时两年,经过六次广泛征求意见,六次修改,最近定稿”,“得到吕叔湘、张志公同志的具体指导,得到很多位专家和中学教师同志们的大力支持,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