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以丹尼森因素分析法作为理论基础,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996-2014年我国劳动投入弹性系数为0.44,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为1.82%;直接贡献额由1996年的60.49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71.2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69%;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通过劳动力受高等教育比例、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人均受高等教育年限年增长率、公共投入占GDP的比例、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例等5项指标与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的比较,可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偏低的原因,从而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在拉动2009年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5%,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第二是投资,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2.3%,拉动GDP增长8个百分点。第三即“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44.8%,下拉GDP增长负3.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借鉴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和教育类似于出口的思想,通过面板数据(Panel data)分析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率只有0.13%,国家高等教育投资的溢出效果并不显著,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产出弹性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递减。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增加国家高等教育投入、发展高低重心不同的高等教育是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理论角度理清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构建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模型.然后以VAR模型为基础,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实证方法.研究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人力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长期均衡中,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人力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和人力投入每增加1%,会分别引起经济增长(GDP)增加0.251%和1.175%。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和人力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经费投入是人力投入的原因。经费投入是高等教育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更是源动力。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10):109-119
文章通过对各种不同估算模型的对比,选用演变后的丹尼森经济增长因素模型量化测算2004—2019年间我国中部地区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各类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现山西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485%,居于六省之首;而江西省仅有2.0354%,排名最后,比山西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了约1.91个百分点。通过分析,提出建议:高校应依据地区经济特色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加强省际、校际间的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提升人才的适配度;继续加大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推动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步伐;对接产业、企业发展,推动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等,以此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对中部地区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贡献,而且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等途径实现对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贡献。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模型,应用模型测算江苏省高等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算结果表明:江苏省高等教育对地区经济的增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修正后的C-D生产函数,利用2004-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进行了时空上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大,且贡献率随时间呈增长趋势。建议我国应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将高等教育增量适当向经济与高等教育薄弱地区倾斜,各地应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高等教育与经济协同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定量分析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高等教育经济学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文章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造的模型,计量1996~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贡献,但贡献率偏低。因此,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总存量,是保持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9.
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运用丹尼森因素分析法研究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运用永续盘存法估计了我国2002—2014年的资本存量,通过回归分析法得出我国该时段内的劳动产出弹性系数为0.482;计算出扩招以来各年份教育和高等教育每年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发现该贡献率的波动范围较大;最终测算出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教育对年均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为10.04%,高等教育对经济年均增长率的贡献率为2.77%。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从经济社会的边缘走向核心,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量化研究逐渐成为教育经济界的研究热点。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模型,测算出2000-2009年山西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2%,其中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4.7个百分点。以山西省2000-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可以看出,山西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全国历史平均水平,与其他有关山西省以往不同时间段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结果进行比较,山西省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率是不断提高的,增长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996-2009年间,我国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年均拉动GDP增长0.46个百分点,对GDP年均增长的贡献率为4.11%;研究生教育或者说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物质资本的贡献率;忽略研究生教育的作用将会导致高估物质资本而低估人力资本的作用;我国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弱于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技能型人力资本是新时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1999年推行的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高技能型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基于1997-2015年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考察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1999年实施的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在剔除相关因素之后,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度达到17%-29%。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报酬递增效应。第三,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高校的数量效应和质量效应,即高等教育数量越多,高等教育质量越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就越大。第四,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空间递减效应,即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不显著。因此,新时代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需要充分重视高等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同时增强高技能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具有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高等教育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依据教育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率、GDP年均增长率等指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造模型,测算2001-2009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与辽宁、吉林以及全国比较。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的贡献率低于吉林、辽宁和全国,今后应当努力提高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质量,加大教育资源向经济增长力的转化,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人力资本-教育收益率测算法”,来定量研究1978—2006年中国教育投资(即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的过程中,本文采用侯风云教授的形成基础法来度量中国人力资本奇量,从而也是对“人力资本一教育收益率测算法”的补充与完善。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了1978—2006年间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48%。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采用丹尼森和麦迪逊的算法, 计算了中国1982- 1990年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并把计算结果同西方6国的数据做了对比, 发现中国的高等教育贡献率非常低, 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均高等教育年限太少, 有限的人力资本没有充分盘活和调动起来; 西方6国的高教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不相关, 也不同步, 高教发展速度对经济发展速度具有一定弹性。当前, 我国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增加, 应该加快高教发展速度, 一方面可以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另一方面可以使高教成为经济发展的调节器和推动机  相似文献   

16.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模型,结合教育综合指数法,对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2001-2011年间,高等教育贡献率为3.62%,仅相当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水平.进一步的比较分析表明,中国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人均受高等教育年限、生均高等教育支出、高等教育的研发队伍与科技产出等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且各省域高等教育也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现象.因此,要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就必须继续提升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强化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和专业教育,增加人均受高等教育年限,逐步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提升高等教育的研发水平,促进高等教育科技成果的转化,保障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江西2000-2011年各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江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0433个百分点,在10%水平上显著。相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江西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中等职业教育对于江西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这可能是江西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决定的。最后,文章针对目前江西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patial demonstration effects of local governments' fiscal expenditures o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Using regional panel data from 1999 to 2015 and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s,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developed region of Eastern China has not shown greater willingness to spend on higher education than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s of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Local governments' fiscal expenditures on higher education have significant spatial demonstration effects, which are strongest in Central China. The attenuation boundary test shows that, as the economic distance increases,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becomes weaker. Econometric models, including the interaction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spatial lag term show that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is enhanced by economic growth. Henceforth,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o increase fiscal expenditures o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save incentive costs, with the local governments being the main investor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increasing the total fiscal expenditures on higher education by exerting the spatial demonstration effect. It will eventually drive local governments to spend more on higher education by strongly encouraging others beforehand.  相似文献   

19.
从财政分权的角度出发,利用生产函数模型,借助计量分析软件,选取了我国大陆28个行政区的人均GDP的年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劳动力年增长率从1985年至2009年间的合并数据与财政分权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财政支出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负相关,而财政收入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正相关。针对这样的结论,提出今后我国财政分权的方向应该围绕财政支出方面如何分权,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