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强化制度监督为出发点,分析了权力腐败产生的原因;权力腐败和权力监督的关系;制度监督对遏制权力腐败的作用;制度监督形式的重要作用,探讨了遏制权力腐败必须要形成有效的网络监督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预防和消除腐败必须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文章分析了我国原有防腐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当前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监督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对权力监督的主要途径,阐述了加强对权力监督必须坚持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3.
腐败的核心和要害是权力腐败。权力腐败直接影响经济建设,严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威胁国家和社会稳定。权力的个人性质。间接民主代议制下权力运行的失控和异化等是造成权力腐败的重要原因。有效遏制权力腐败。必须对权力意识、权力获得以及权力运行过程三个方面进行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权力运作和基本特征的论述,阐明了权力的主体是人民,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体现权力的真正含义。论述了权力腐败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它的危害性,为了防止权力的腐败,消除权力腐败所产生的危害性,必须强化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5.
权力的正效应和负效应决定了权力监督的必要性。权力具有强制性、利益性、可交换性和扩张性。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专制,走向腐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权力制约机制必须系统化制度化,权力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运作。  相似文献   

6.
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是好的 ,但消极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是因为权力被滥用、治党不严、疏于监督的结果。腐败的客观基础是权力。权力是腐败的前提条件。拥有权力者要腐败却易如反掌。因此 ,反腐败斗争的根本在强化权力对权力的监督 ,即把好用人关 ,首重权力赋予的监督 ;依靠监督网络 ,着重权力行使的监督 ;犹重权力剥夺的监督 ,严惩腐败者。只有这样 ,消极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就会受到有效地遏制  相似文献   

7.
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是好的,但消极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是因为权力被滥用、治党不严、疏于监督的结果。腐败的客观基础是权力。权力是腐败的前提条件。拥有权力要腐败却易如反掌。因此,反腐败斗争的根本在强化权力对权力的监督,即把好用人关,首重权力赋予的监督;依靠监督网络,着重权力行使的监督;犹重权力剥夺的监督,严惩腐败。只有这样,消极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就会受到有效地遏制。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的和谐状态一直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理想目标,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莫不以此为标准,提出了各种形式的和谐构想。但是,公共权力本身具有的特性,使得权力的腐败成为可能,而权力如果失去制约、监督。则使腐败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权力腐败成为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权力的腐败,我们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用制度的力量规制权力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实践证明,权力没有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是非常可怕的.为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就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要大力发展民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运用法治方式防治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0.
高校干部腐败主要有经济类腐败、行业类腐败和学术类腐败。高校干部腐败的生成有其一般机理、行业机理和文化机理。防治高校干部腐败现象发生,必须构建科学高效的现代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改革和完善基层纪检工作体制;必须建立权力结构科学化配置体系、权力运行规范化监督体系和廉政风险信息化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法律监督体制虽然体系完整 ,但实效不大 ,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 ,必须改变加强法律监督的思路 ,要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之下 ,合理地配置国家权力 ,充分发挥各权力部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 ,以减少层层设立监督机构所耗费的社会成本 ,提高法律监督的实效 ,抑制权力腐败的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12.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关键与核心是让权力在法治的阳光之下运行,也就是让权力运行在法律理念、“良法”、权威与公正的司法以及公民的法律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13.
党内监督是贯彻从严治党方针,进行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重要措施。加强党内监督不仅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党内监督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必须提高对加强党内监督的认识;加强对党内监督的领导.把纪律检查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和健全党内各项民主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权力监督和相互制衡.完善党内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淮北抗日根据地创建期间,中国共产党所掌控、运作政权的权力体系始终践行人民性宗旨这一根本属性,而这离不开刘瑞龙的贡献。就如何实行有效的行政监督,作为淮北行政公署主任的他进行了创新性的实践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思想,诸如启动行政监督的前提在于民主性,保障行政监督的运行在于制度性,实施行政监督的主体要具有人民性,开展行政监督的类型务必多样性等。今天,梳理和分析这一时期刘瑞龙的行政监督思想,对当下的反腐败斗争,尤其是推行行政权力的阳光透明运行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考验,说到底都源于一个“权”字,因此,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贯彻执政党建设始终的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就必须解决“权力来自谁”、“权力为谁用”的问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正确掌权的能力,并通过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来完善对权力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宪法监督制度是保证宪法得以充分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 ,也是目前宪法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认为 ,改革我国宪法监督制度 ,既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更要立足中国国情。目前 ,宜设立一个专门的宪法监督委员会来从事宪法监督工作 ,以保证宪法监督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建设廉洁政治最重要的就是廉洁权力运作,从而必须以保持“廉洁”为中心,建立健全权力监督体系。其一,要着眼廉洁分权,强化权力资源配置的监督;其二,坚持廉洁“亮岗”,强化招聘岗位竞聘的监督;其三。要规范廉洁授权,强化岗位应聘人员选任的监督;其四,要健全廉洁运权,强化权力运作程序的监督;其五,要立足廉洁用权,强化权力具体作为的监督;其六,要完善廉洁管权,强化权力运行全程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要走上法制化,仅有立法、执法、司法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法律监督。执法监督是权力机关为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地实施,推动依法行政,履行监督职责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推行公共行政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法律实施的活动。即一切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履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职责,一切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接受法律监督,既不失职,也不越权,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依法构建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的行政权的实施效率,不仅依赖于行政执法的强制力,而且依赖于该国的新闻舆论监督制度。良好的新闻舆论监督会有助于行政权的实施;劣质的新闻舆论监督会有害于行政权的实施。一个国家应当培养、扶持良好取向的新闻舆论监督制度,使其成为主流的社会制度,从而节约行政权的实施成本,建设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