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垕炉钧是钧瓷史上晚清民国时期盛开的一朵奇葩,其对于中国钧瓷史来说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不仅深刻地继承着唐宋以来尤其"官钧"的科技工艺特性,而且深刻而直接地影响着现当代钧瓷工艺发展态势。神垕炉钧的开创者或成就者主要是神垕卢氏家族,其工艺迥异于清代延续而来的景德镇炉钧工艺,亦与传统钧瓷工艺有别。这种工艺和釉色表现似乎是钧瓷技艺的断裂,但从神垕炉钧仿制烧造为钧瓷史开出一个重要分支而且直接引致神垕原产地当代钧瓷的恢复研制和复兴而言,却是钧瓷技艺甚或钧瓷文明连续性生成的根本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2.
钧瓷有民钧和官钧之分,民钧创烧于北宋早期,在北宋末年,质量上乘窑变奇特向宫廷供奉的花器称为官钧.由于同时代文献记载的缺失,官钧的始烧年代始终成为争议的焦点.从文献资料、钧瓷的审美特征、考古发掘资料等方面研究,官钧金代说、元代说、明代说都回避了民窑的“器皿类钧瓷”,只对所谓“官钧”的陈设类器皿质疑猜测,以偏盖全,忽视了民钧和官钧的关系问题,相对而言,北宋说仍然比较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窑以地名,钧窑名称之由来与"古钧台"关系密切。钧瓷之源起,除与"唐花瓷"等渊源至深外,更离不开"柴窑"匠师的精工绝技。正是在"唐钧"乳光蓝斑工艺的基础上,借鉴柴窑"雨过天晴"釉等精湛的制瓷工艺,才烧出了宋初的钧蓝釉(天青、天蓝)等分相乳光釉,钧瓷创烧才得以成功。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关于"卢钧"与"炉钧"以及"北方炉钧"与"南方炉钧"之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卢钧"作为钧瓷衍生的唯一支派,又称"卢瓷"、"卢钧",而"炉钧"则因清雍正时期在景德镇烧制而得名。经考证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卢家在神垕具有相当久远的烧制钧瓷的历史,而非从清光绪年间的卢振太才开始烧制钧瓷;钧瓷在明代并未断烧,"卢钧"早于"炉钧"而存在;景德镇所谓"炉型窑"即为"火炉中所烧"的说法是误解,"炉型窑"实为卢家早在明代就使用的"推拉式风箱窑"的变种;景德镇"炉钧"之名的形成与"卢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卢钧"与"炉钧"是上下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5.
钧台窑作为官窑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少量传世器物及近年来出土的窑址残器,还是让世人了解了在造型和装饰上趋于完美的钧瓷艺术。宋代官钧的美学内涵和美学价值体现在本真之美、釉质之美、色彩之美和造型、线条之美四个方面。宋代钧瓷在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当世和后世贡献和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6.
自明清有钧瓷著录以来,一般都说钧瓷始烧于北宋,在此基础上还有唐钧之说.有人质疑北宋说尤其是"官钧"北宋说,提出钧瓷始烧年代的金代说、元代说和明代说.  相似文献   

7.
早期钧瓷年代是金世宗大定时期(1161-1189)至章宗明昌时期(1190-1196),即十二世纪后半期,是汝瓷向钧瓷的过渡期。其窑址位于宝丰清凉寺、汝州严和店、禹州白峪三处。钧釉铜红斑技术的发源地,首先出现于严和店窑,然后才传到豫西各地。"钧瓷"概念需要做历时性纵深辨析。  相似文献   

8.
钧釉最好的传承方式是创新,但钧釉的创新有三个前提:必须以铜、铁为主要着色剂;必须是高温还原烧成;必须是自然窑变。新钧釉的特点是:釉中除加有铁、铜等着色剂外,还加有其他的着色元素;窑变色彩、纹理、斑点、意境等变化更加丰富;适当地突出了缺陷美;具有时代气息和现代艺术美感。钧釉创新的方法,一是调整烧成方法,二是不断调整釉的配方。只要不断地试验、摸索、研究、总结,钧釉品种定能不断推陈出新。钧瓷的窑变永无止境,钧釉的创新亦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9.
宋瑜 《华章》2011,(18)
采用文献资料及系统分析法,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居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一,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又为诸窑之冠.  相似文献   

10.
禹州市的钧瓷生产始于唐代,由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历经千年绵延不绝,形成了钧瓷传统生产工艺和产业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创新与模仿的交互作用,相对较低的要素价格和管理成本,文化市场的成长,政府的扶持和拉动,合力形成了钧瓷文化产业集群。但是,当前的钧瓷文化产业集群整体层次低,作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优势的专业化分工、创新能力、品牌声誉和网络协作等优势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为了解决制约钧瓷文化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系列问题,必须大力弘扬钧瓷文化,提升钧瓷在国内外的品牌影响力;建立创新机制,提升钧瓷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扶持名家名窑,突出钧瓷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加快钧瓷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凸显园区的集聚力;发展钧瓷文化特色旅游,提升钧瓷文化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11.
钧瓷文化资源包括钧瓷艺术及工艺流程、钧瓷文物及珍品、钧窑遗址、神垕古镇、钧瓷文献资料、现代钧窑、钧瓷艺人、钧瓷精神等.依是否可以进行商业经营来划分,钧瓷文化资源可归入钧瓷文化事业和钧瓷文化产业两大领域.钧瓷文化事业是钧瓷文化产业的基础,而钧瓷文化产业又可为钧瓷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创造机会,营造环境和氛围,促进钧瓷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在兼顾钧瓷文化事业和钧瓷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原则下,重点发展钧瓷文化产业,按照钧瓷的特点优势和市场的需求,调整钧瓷生产和经营的战略和策略,积极推动钧瓷文化资源向市场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自宋至今,神土后镇以生产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高雅艺术品位的“钧瓷”而名扬天下。改革开放20年来,神土后镇“以钧瓷为主,多瓷并举”,一瓷带来百业兴,成为中国内陆名镇之一。面对“二次创业”和新一轮的发展竞争,神土后镇应确立“以瓷兴镇,建设北方瓷都”的发展战略,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起独具特色的投资环境和产业优势,钧陶瓷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空间才会产生新的飞跃,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滚动发展,神土后镇才能在新的城镇发展浪潮中稳立船头,破浪向前  相似文献   

13.
钧瓷文化的发展经历了草创和理论构建两个阶段.钧瓷的早期记载与考古研究由专业人士或陶瓷大家完成.钧瓷理论构建和文化普及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研究人员以河南本地的陶瓷工作者、文化界人士、钧瓷爱好者或钧瓷艺人为主,从出版的钧瓷图书种类看,既有以考古发掘为主要内容的学术专著,以钧瓷工艺流程为主的技术专著,也有以普及钧瓷知识为主,兼有研究色彩的大众读物.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钧瓷文化的研究均显滞后.钧瓷发展的历史发展脉络仍需进一步梳理;钧瓷研究的领域应向系统化、专业化发展;钧瓷研究应注重科学严谨,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14.
当前,钧瓷文化传播存在特色品牌缺乏、对外宣传不够、传播途径单一等突出问题。媒介的技术变革使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为钧瓷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媒体背景下,钧瓷文化可以通过创建“数字钧瓷”电子数据资源库、开发钧瓷文化数字化衍生品以延展钧瓷文化产业链、利用“附着化+微型”模式开辟钧瓷文化数字化传播新途径、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和扩大钧瓷文化对外交流、建立优质网红钧瓷文化电商直播孵化基地、整合媒介资源实施数字化跨区域传播等,进一步推动钧瓷文化特色品牌的塑造和钧瓷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5.
钧瓷这一中华瑰宝,在历史长河中发出耀眼的光芒。到了21世纪,钧瓷艺术却出现了缺乏个性风格的问题。而孔家钧瓷不仅在造型上对传统造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还加强了钧瓷的文化内涵,为钧瓷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禹州神垕钧瓷产于中原腹地,以"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闻名于世,其独特的地域、历史等因素造就了她与众不同的文化历史。禹州钧瓷文化可以视为中原文化的重要体现。钧瓷不是普通的瓷器,而是观赏性极高的艺术瓷器。本文用审美的眼光探究禹州神垕钧瓷文化,再现禹州神垕钧瓷艺术魅力,表现其蕴含的丰富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窑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钧窑是北宋末年创烧的中国古代名窑之一,以窑变工艺和意象美学享誉于世。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长期的恢复性研烧,在原产地钧瓷工艺美学传承创新基础上,以“意境”学说为核心的钧瓷意象美学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引发当代钧瓷工匠从材料、工艺等方面对钧瓷意象、意境美学现代性的探索;与此同时,许多慕名到钧瓷原产地的学院派艺术家,立足传统钧瓷工艺和材质,从艺术形式、学术思想等多元视角对传统的钧瓷意象美学现代性进行探索。两类探索并行不悖,一起构成钧瓷意象美学的现代性新内涵,推动了当代中国钧瓷窑变工艺和意象美学现代性的双重增长,为中国历史名窑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新典范。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神垕镇的支柱产业——钧瓷文化产业发展,对神垕镇钧瓷文化产业集聚的成因问题给予深度解析,肯定当地资源的便利性,政府法规政策的引导性,市场发展诱发性等因素,并阐释神垕镇钧瓷文化产业集聚的特点,进而探讨了神垕镇钧瓷文化产业集聚的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指出,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实现神垕镇钧瓷文化产业集聚的良性发展,充分发挥钧瓷文化产业集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神垕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也是树立钧瓷文化品牌,促使钧瓷由“传统文化”向“强势文化”迈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背景下,钧瓷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走出国门,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但目前钧瓷文化英语翻译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翻译水平参差不齐,研究不成体系。钧瓷文化英语翻译滞后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了钧瓷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在文化全球化加剧的背景下钧瓷文化英语翻译在学科建设、实践应用、学术研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钧瓷文化资源在市场转换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钧瓷文化研究滞后;钧瓷社会认知度偏低、品牌优势不明显;缺乏创新创意;市场定位不准、营销不力;产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企业经营不规范、管理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钧瓷旅游配套设施薄弱、资源整合不到位、集成开发不足。鉴此,需采取以下相应对策:加强钧瓷文化及产业的学术研究;提高钧瓷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打造"禹州钧瓷"强势品牌;明确钧瓷市场定位,优化产品结构,加大营销力度,广泛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钧瓷技术人才培养和储备,推动钧瓷研发和自主创新,提高钧瓷核心竞争力;整合力量,集中优势,培育钧瓷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提升钧瓷文化创意,助推文化创意、科技成果与钧瓷产业和市场的对接;大力发展钧瓷文化旅游,促进钧瓷文化资源向市场的全面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