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2017年是比较教育学科创立200周年,在200年的发展过程中,比较教育学科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独特的学科价值.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关系到比较教育学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虽然教育学的其他领域,例如,教育行政学、教育方法学、教育史学、社会教育等,也在进行外国教育的研究,但是比较教育学者所从事的研究与其他领域的研究不同之处在于对外国教育理解的深度和在观察中所持有的慎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1817年朱利安(Marc-Antoine Jullien)在法国《教育杂志》上连续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开启了比较教育研究的历史篇章.今天,在比较教育学科诞生200周年之际,回顾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立足当前比较教育发展实际,把握比较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学院访学期间,就当前国际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若干重要问题以及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中普遍关心的若干议题,专访了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菲利普·阿特巴赫②教授.这里,将交流的内容归纳整理出来,以期对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特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亮 《山东教育科研》2014,(12):I0002-I0002
从1817年被誉为是“比较教育之父”的法国人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到2010年,比较教育作为一个学科进入人们研究的领域已经有将近200年的历史。在这200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可以追本溯源到古希腊、古罗马的“史前时代”,还是朱利安开启的“借鉴时代”,抑或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哲学思维为探索依据的“因素分析时代”,直至今日比较教育进入到的“社会科学方法时代”,这门学科一直立足于它的发源地——西方。  相似文献   

4.
200年前法国朱利安(Marc-Antonie Jullian,1775-1848)撰写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一书出版,学界以此为比较教育诞生的标志.其实比较教育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分支学科来说,那时还不能说已经成形,只是处于萌芽状态.当时还只是一些教育官员对别国的教育进行描述和介绍,并未对比较教育学科作出理论解释.比较教育真正成为一门教育分支学科,恐怕到20世纪初才逐步形成.1899年春,"比较教育"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作为课程开设,1933年美国康德尔(I.L.Kandel,1881-1965)撰写的《比较教育》一书出版,比较完整地论述了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比较教育学科才正式建立起来.而且至今还有人质疑,比较教育是不是一门学科.这个问题值得另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比较教育的新使命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国比较教育学科重新建立的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虽然我国老一辈教育学者已经为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其间中断了几十年.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教育学者才重新开始比较教育学科的建设.其标志是1978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外国教育研讨会,全国有5所大学70余人与会,至今整整40年.40年来,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师范大学都建立了比较教育研究机构,研究队伍发展壮大;研究成果丰硕,国际交往频繁,比较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学科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访谈研究法,以中日比较的视角与大塚丰教授探讨了日本比较教育发展的历史、学科发展及其危机、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应用等问题,分析了国际化时代比较教育的使命与功能,并对日本比较教育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大塚丰教授认为,日本的比较教育是以学习外国教育先进之处为目的发端,并按学术的逻辑发展至今.在网络化、国际化时代,比较教育学仍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网络虽替代了部分田野调查的功能,但田野调查对比较教育研究来说仍是非常重要的.比较教育学者要避免从实用主义观点看教育,做真正的比较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7.
比较教育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研究领域,具有跨学科性.在200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朱利安、诺亚等人主张的实证主义方法,到乌申斯基、萨德勒等学者主张的相对主义方法,再到狄尔泰、康德尔等学者的历史功能主义方法和今天卡扎米亚斯、斯塔奈哈姆泽、施瑞尔等人对"语境和文化"的强调,比较教育已成为一个具有文化敏感性的学科,具有辩证的本质和独特的学科发展模式.在全球化的今天,比较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比较教育的研究必须以多种方式考虑语境的重要性.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建设也要扎根于本土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从而在世界多样性中形成新的身份认同,获得学科自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纪念《比较教育研究》发刊50周年为契机,以学科范式为视角,研究和分析了比较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指出比较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在大学确立,但是目前正经历一场革命,正在构建比较教育研究的新范式,未来将会诞生比较教育学中国流派,比较教育学者要有学科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比较教育研究已经有长时间的发展历史了,但在进入全球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过程中,比较教育的使命和作用将会发生重要的变化。这不仅是时代要求所致,也是学科研究的发展规律所致,更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所致。作为比较教育的研究人员,必须认清时代的特点,以创新的思路和精神去推进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比较教育在20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独特的学科价值.比较教育最初所坚持的价值观,即比较教育能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看待我们自己国家的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历史演变、学校形式和价值体系,仍然是比较教育诸多价值中最重要的价值.同时,比较的视野可以帮助我们接纳差异,包括与我们不同的"他者"(the Other).尤其是在当今认识自我和社会,接纳差异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当今欧洲、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的一些国家开始蔓延着"本国优先"、排斥国际合作的民粹主义思潮,这让国际主义的价值观与实践受到了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的发展将迎来怎样的机遇?比较教育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在全球化和国际化背景下,比较教育学科的价值何在?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又将如何转变?比较教育的研究主题又将如何扩展?顾明远先生、王英杰教授、张民选教授在2014年11月广州比较教育年会和海峡教育论坛上的发言回顾了比较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阐释了当今中国比较教育面临的历史机遇,展望了“全球治理”下,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图景。可以说,今天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所面对的问题已远远不仅是单向的教育借鉴和国别教育的相似与差异分析,其研究的问题更加全球化,因而中国比较教育的研究也将更加全球化,这意味着新的发展动力、新的发展视野和新的发展方向。他们充满信心地预见,未来的中国比较教育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为其发言的部分摘选。  相似文献   

12.
适逢"比较教育诞辰200周年"之际,我们理应在这里谈谈法国比较教育学家马克-安东尼·朱利安(Marc-Antoine Jullien)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尽管在朱利安之前,也曾有一些专家比较了不同教育体系的发展,并从中汲取他们国家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他们通常是由政府派往其他国家的,通过左右比较,借鉴能够造福本国的政策.与这些相对肤浅的政策借鉴者相比,朱利安针对各种不同的教育体制,制定了统一而可比的框架和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视角关照比较教育学知识与教育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从改革开放后我国比较教育学研究实践来看,比较教育学仍然足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从比较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和教育学其他分支学科不得不广泛采用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的角度看,比较教育学正在成为教育学本身,基于这种发展趋势和教育学本身的发展历史以及时代的发展特点,比较教育学应该成为教育研究的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14.
论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及其建设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学科体系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该门学科发展的成熟程度,而比较教育学科作为独立学科的身份确立问题一直为人们所争议.文章从比较教育的源头谈起,追溯比较教育发展的历史流变历程,对中西方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取向进行了阐述、概括和比较,指出比较法和借鉴法从单一的工具技术层面向思维方式进行提升,为比较教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并提出了全球化视域下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构成和学科建设应有的地位及走向.  相似文献   

15.
汉斯是比较教育因素分析时代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历史-因素分析法"是比较教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研究这一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尼古拉斯.汉斯比较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叙述和分析,并评价了其历史贡献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理论建设攸关比较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基础和学科发展,是比较教育学科生长的内在根基和学科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反思比较教育的理论发展,可以窥见其理论发展不足、理论范式单一和学科信念薄弱等现实问题。比较教育理论深化有助于增强比较教育学科的知识生产能力,有助于提升比较教育学科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助于培育比较教育学科的文化品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比较教育学科需要不断深化其理论知识生产、中国化建构、跨界创新和文化传承,从而促进比较教育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借鉴时代比较教育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研究方法论,这是比较教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之一。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论能够促进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同时方法论的发展也对各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借鉴时代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意义,以期从中对我们当前的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向导.纵观世界教育目的观,它们基本上以个体发展和整体发展为纬度,并形成了不同时代变体,在比较中对其进行历史追踪和理性分析,对剖析我国教育目的内涵及现状,提升我国教育目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本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比较教育学者中,被誉为美国“比较教育之父”的艾萨克·利昂·坎德尔(Issac Leon Kandel,1881—1965)的名声最大。他是一名继萨德勒之后,更加自觉地力图把比较教育建立成为一门科学的比较教育学家。他从事这门学科的研究达半个世纪之久,平生著述繁多,而集中体现他的比较教育思想的主要著作则有《比较教育》(1933年)和《教育的新时代》(1955年)。解放前,坎德尔的比较教育思想在我国就有过重要的影响。比较教  相似文献   

20.
2017年是比较教育创立200周年,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编辑部发起和设计了主题为"比较教育的传统、新使命与未来发展"的世界著名比较教育学者访谈,以回顾和总结比较教育的发展,审视比较教育的学术价值和学术贡献,探寻比较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向.笔者对香港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克·贝磊教授的访谈历时一个半小时,该篇文章是在访谈和参考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文献基础上完成的.文章主要涉及下列议题: 1.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比较教育; 2.比较教育的发展性和多样性; 3.比较教育视角下的课外补习; 4.比较教育中的质化和量化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