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阅读教学应真正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阅读教学发出应有的活力。一、自主探索,实现个性发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应有学习和发展的自由。因此,教师必须把阅读的自由、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自主探索,真正实现个性的发展。比如,教学《2003年的一天》时,让学生先读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1.课文描绘的未来世界中人们一天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2.课文提到了哪些环境恶化的现象?3.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学生按“阅读提示”充分、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  相似文献   

2.
杜淼 《文教资料》2005,(16):41-42
一、引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上是《语文课程标准》(下称《新课标》)中对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地位的表述。其中明确提出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改革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教师始终霸占着课堂,满堂灌、满堂问,烦琐分析的弊病而提出的。《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相似文献   

3.
没有探究就没有发现,没有发现更谈不上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自主学习到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把自主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在课文预习中尝试自主学习新课标积极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但学生往往对预习课文不太重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新课时,应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喜悦。例如:在教学写景的课文时,教师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吕水仙 《云南教育》2002,(25):37-3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给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重视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使之在语文实践中萌发创新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为此,《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给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急功近利,往往忙于烦琐的课文分析、孤立的知识概念传授、单纯的技巧…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特别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时,更离不开教师适时的"点睛之笔"。这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一、在学生困惑时"点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学生思维一时出现阻塞,对某些知识点出现困惑。这时,教师有必要从课外引入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以激活其思维,释化教学疑难点,让课堂教学得以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称“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的新理念”的第三条中明确提出:“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在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所没有提过的。那么,为什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应起什么作用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7.
《学周刊C版》2017,(13):161-162
高效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要善于做到“给予”;要还给学生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一、创设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创设足够的思维空间,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维,养成想问、敢问、善问的习惯,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一位教师在教《草船借箭》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启…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002-2003学年度,我任教高二年级文科艺术班语文,在这些方面做了些初步尝试。一、实践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将课文进行筛选,分为两类:文言文、哲理性强、难度较大的课文,以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后一类课文,在实施中可以先布置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推荐1~2名同学在课堂上主…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试用)》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有充足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多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对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能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而“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议论文教学中让探究之花争奇斗妍呢?一、播撒探究之种——指导探究花要绽放,必须要播下健康、饱满的种子。学生要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还得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如果能借助课文,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给学生提供各…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融化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目标设计的参与者,学习资源的挖掘者,思维发展的体验者,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掌握自主学习的金钥匙。在教学过程中,归纳为以下五个步骤:一、巧妙导入,检查预习。导入课文犹如戏剧的序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造成悬念,唤起学生…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情绪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重视把自主、探究、合作作为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形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观察、体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景象: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乐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课堂成了学生展现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成了学生生命历程中一段美好的经历。于是,一个个动人的数学教学故事发生了……[故事一]旭日东升2001年12月7日,我在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听了一节初三数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公开课。课题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二课时),授课者是一位毕业不足三年的年轻男教师。上课前,学生们按预先的小组4—6人不等地围坐着。我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让儿童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近日我尝试着让学生设计学习方案,开展自主学习。在教学《孔子游春》一课时,颇有收获,现以活动二“春日赏景”的学习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案。比如,彩翼组(金翼、蓝翼、黄翼、紫翼等组略):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是《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强调的一个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语文教改的推进 ,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已逐步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已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但是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学生是否已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现状并不乐观。杨再隋教授在《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一文中提到了三种有问题的主体性 ,很令人深思。其一为“虚假的主体性” ,即追求形式主义 ,做表面文章 ;其二为“肤浅的…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根据这一要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并十分强调学生“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其中有41处用到了同一个词“自己”,为历次《语文教学大纲》所不见。  相似文献   

17.
宋世英 《新疆教育》2012,(14):82-82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在以往的课堂里,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围着教师转,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求知欲旺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比较好的做法。在教《新型玻璃》这一课时,我先创设了一种情境,用课件引出一个博物馆被盗,发现盗贼的不是保安,而是一种防盗玻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出示课题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我即时把学生的问题用计算机输入,在大屏幕上显示,再由学生整理、归并,成为共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搞不明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究者。  相似文献   

18.
费春雷 《现代语文》2013,(12):14-16
一、研究缘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合作学习正是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是接受式学习,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主导课堂,学生没有自由的空间,学习积极性不高。近年来,我国语文课堂学习过多强调以学生个体训练为主的学习过程,忽视学生在学习中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与改革中,以高度的创新精神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听课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老师的“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徒有形式,没有实效。以下几种现象值得引起关注与思考。一、表面自主这是某教师执教《放弃射门》导入时的一个片段: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生:福勒为什么要放弃射门?生: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生:世界级球星福勒几次放弃射门?……师:同学们在读书时…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无论是合作学习,还是探究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通俗地说,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以为,“授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