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主任之友》2013,(Z1):12-14
"这几年我一直都教小学一、二年级,每次接了新班,我都会打电话约家长进行家访,但是这几年家访却越来越难了。"刘爱红老师说,平时自己和同事们交流时也会说到这个问题,现在家长拒绝老师家访的理由很多,大多数家长都会以"我家不好找,有什么事情我到学校去找老师,这样也方便"这样的理由婉言拒绝。"如今,一个新班级30多个孩子,能接受老师家访的不足一半,被拒绝的次数多了,老师们也提不起劲头来。"刘爱红老师如是说。  相似文献   

2.
每学期开学初,教师总要做好新生家访工作,而往往忽视了对“老”生的家访工作。其实,经过了两个月的假期生活,孩子们又对幼儿园、对老师陌生了起来。通过实践我发现:对“老”生进行家访也很有必要。一、教师可全面了解每个孩子的假期生活在家中,父母会将孩子的日常生活详详细细地告诉老师,孩子会将自己新学的本领表演给老师看。这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参观幼儿的卧室、玩具橱,以此来观察幼儿是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家访,我知道了胆小的亦亦暑假里参加了舞蹈班,开学了可以鼓励她给大家表演;我知道了好多孩子都学会了几个小故…  相似文献   

3.
家访如镜     
谢永发 《班主任》2005,(2):46-46
一位电台记者采访我,让我用一句话概括家访感受,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家访如镜".后来我明白,那会儿我之所以能须臾出绝譬,实在是一种潜意识在起作用.是啊,一个多月的家访,已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平时教育中的许多缺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家访又何尝不是一面明教育得失的镜子呢?  相似文献   

4.
自3月以来,淮北工业学校由校长李强挂帅,校级领导、中层教干以及相关班主任共同参与,深入开展了"关爱学生大家访"活动。"关爱学生大家访"活动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利用学期表彰总结大会之际,送奖品下乡深入乡村实地,走进优秀学生家中开展访谈活动;二是深入学生家  相似文献   

5.
每当接一个新班,我都想迅速认识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然而,开学一周了,小祺一直不曾露面。每次拨通小祺家中的电话,都是他的妈妈接电话。到底什么情况啊?我隐隐有些不安,于是向家长提出家访的请求。小祺的妈妈感谢中略带紧张和犹豫,让我更确定家访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丁玲 《现代教学》2015,(6):17-20
上海市吴淞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自2012年底开始,学校每学期组织全校100多位教师走进分布在全市8个区县的1000多名学生家中,持续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这一活动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通过家访,全校教职工进一步走近学生内心,了解到学生家庭的困难和家长诉求,让学校德育走进学生生活,助力学生成长,使家访成为学校开展"生活德育"实践探究的一个品牌。  相似文献   

7.
正又是一个星期日的早上,上周五就约好了今天上午去学生尹东升家中家访。当时我看到尹东升听我说去他家家访,表情特别紧张,有些不知所措。我看透了他的心思,灵机一动,就说同意平时与他关系要好的三位同学也去。这下尹东升轻松了许多,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9点钟,我踏上了家访的行程。走了10分钟的时间,正好遇到了要陪我一同家访的三位同学,我们一起来到尹东升家的小区门口,尹东升已经在那里等我们了。我们一行来到他家,他的妈妈开门迎上来,满脸喜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暑假,我校全体教师开展了一次全面、深入的家访活动。根据这次家访的亲身经历,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的我深刻地认识到家访的意义是多么重要。一、家访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在家访过程中,我们全体教师感受到了家长和学生无比的尊敬。看到家长、学生高兴的样子,感觉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只有多见面,多交流,才会感觉亲近,感情才会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即使  相似文献   

9.
正11月19日下午放学后,苏州市第三中学周斌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开车回家,而是改骑自行车,与学生一起边骑边聊,跟随学生去家访……今年9月,苏州市教育局首次推出"集中家访月"活动,苏州所有中小学幼儿园组织老师到每一名新生家中家访。截至上个月月底,全市39405名教师共家访了237616户学生家庭,其中直接登门走访的约占79.8%。  相似文献   

10.
家访曾经受到学校、老师的高度重视。但随着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达和普及,老师家访却越来越少,甚至于绝迹。笔者曾对自己担任的高中两个班的1《8名学生做过调查,结果是,小学老师的家访率为13%,初中老师的家访率为4%,高中老师家访率为零。发生在我教学生涯中的一件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一次批改周记时,看到一学生写道:"在老师家访的这半个多小时中,我成了五个人谈论的对象,那滋味如坐针毡。"回想起当天的家访,我们原只是从多了解、多沟通的想法出发,帮助学生克服身上的缺点,更好地投入小中考的备战中。不料,家长对其成绩、学习态度的不满让轻松的交谈变得紧张尴尬。的确,不知从何时起,家访、家长会成了教师、学生、家长们最头疼的"烫手山芋"。这些本是为促进家校沟通、加强家校教育的平台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学生们怕教师在家长会上批评自己;家长们害怕老师告状;教师们  相似文献   

12.
家访是一项费时耗力的工作,但我却乐此不疲,坚持不懈地做了26年,并且总结出了"生进师访"的激励性家访策略,即"学生进步,教师家访;学生再进步,教师再家访"。这样良性循环的办法改变了"老师家访,学生遭殃"的弊端,家访成了教师的乐事和学生的荣耀。  相似文献   

13.
暑假前夕,我向全班学生表明:将利用假期对还未进行家访的同学上门拜访,并且会事先电话联系。暑假的一天,我正要外出家访,却下起了大暴雨,眼看着雨一时停不了,然而我还是咬咬牙走了出去,因为我不得不去——昨天晚上我已经打了一通电话,通知了几个孩子,今天将对他们进行家访。孩子们在电话中兴奋异常,想是有许多话要对我说。我不忍心让他们失望。再说,我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我教育孩子做一个诚信的人,自己首先要是诚信之人。  相似文献   

14.
张杨 《中华家教》2020,(5):18-18
为了解幼儿在家状况,向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育儿支持,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通过多种方式做好家园共育显得尤为重要。一对一视频家访是个非常有效的方法,琳儿视频家访后的变化是个很好的例子。假期时间延长,二胎出现"争宠"现象。在与琳儿视频的时候,我能明显感觉到琳儿的情绪不太好,经过了解后发现,原来是琳儿总感觉妈妈对她妹妹的关心超过了自己,心里感觉非常委屈。  相似文献   

15.
正"好新闻!"一眼看到《新华每日电讯》上的《问计于民,江苏教育厅长"家访"》的标题,我就在心里叫了一声。"家访"这个词,引起我的许多回忆。我的父母终身从教,当年不时有对学生进行家访的情况。我当学生时,好多老师是父母的熟人,经常跟我父母讲我的事甚至告状,使我在学校和在家里得到的奖惩完全一致,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家访。可是到了我儿子求学时代,从上小学到今年研究生毕业,18年间却没有一位老师来我家作过一次家访。回想这18年中,我这个作家长的,也确实多次有过与老师坐下来谈谈儿子而不  相似文献   

16.
<正>曾几何时,学校大力提倡家访,并且把家访当做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认真考核。当时教师都会充分利用工作日的中午、晚上和休息日的时间,有时徒步有时骑着自行车去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教师外出家访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老师赶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与家长坐在一起,是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直接亲切,体现了老师与家长之间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的关系。学生在校的表现,教师对孩子的评价,孩子成长的历史,孩子在家的生活、学习状况,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学  相似文献   

17.
付慧娟 《上海教育》2016,(Z1):104-105
做了多年的班主任,我深刻认识到要带好一个班级,家访的必要性。家访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尤其是新班级组建,师生还比较陌生的时候,家访可以比较快速地拉近师生距离。家访可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往往会发现学生有别于学校的一面,因为学生在自己的主场相对会比较放松,更容易表现得真实。家访可以增进老师与家长的深入交流,更容易达成共识,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新学期伊始,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胸前那一大束百合花在阳光下看起来格外洁白,是他——小A。那天我们聊了很久,他犹豫了一会说:"老师,以后别带高三了,再碰  相似文献   

18.
以前,我总认为家访主要是教养员的事,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参加课题实验后,我认识到,生活活动也同样是一种教育,要做到保教合一,保育员也要家访,走进幼儿家庭。首先,我参与了家访的准备工作。在家访前,对如何走进家庭,怎样做才能让家长了解我们、了解幼儿园,无...  相似文献   

19.
一、认真做好新生家访工作班级就像一个家庭,家庭里需要阳光和雨露。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在家中一直处于中心地位,整天被成人关怀、宠爱。亲人的过分呵护导致孩子行为上对亲人过度依恋。而刚入园的孩子面对的又都是陌生面孔、陌生环境,会哭闹不止。对此,家长则又是心疼,又是担心——“孩子会不会哭?会不会不吃饭?吃的好吗?会自己大小便吗?”为了帮助幼儿克服入园后种种不适应,顺利地由家庭生活向幼儿园生活过渡,我做了以下的工作。到每一位新生家中家访,真正地贴近幼儿,做幼儿的好朋友。在幼儿家中,新生对于老师的出现表现出恐惧,躲在妈妈身后…  相似文献   

20.
注鲁群 《班主任》2012,(11):33-34
正"什么!你是说让龚帅辍学?""是的,这是解决他目前颓废问题的最好办法!"那一次家访,我和学生龚帅的父亲谈了整整四个小时,他最终同意了我的建议。虽然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自己的决定害了孩子的一生,但面对顽石一般固执、自我甚至自负的龚帅,我唯有出此"下策"。好学生,突然想弃学从商时间回到2002年2月13日,龚帅突然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