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玥 《现代企业教育》2007,(10X):110-111
无论在中西方,人性问题都是法学研究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中国古代的人性理论异常发达,它起源于先秦诸家关于人性的争论,深入研究先秦传统人性观,同时借助西方人性理论加以对比,有助于客观地剖析人性理论对整个中国古代法律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性论是中国哲学界讨论比较充分的一个话题。中国古代人性理论的划分也较为详尽,在各种人性理论中,尤以孟子的人性思想影响更为深远。前人对孟子的学说理论已做了较为详尽的解说,但尚有不足之处。本文尝试从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人性思想的理论基础以及对于后世的理论影响解析孟子的人性理论,以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孟子人性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性"的讨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先秦儒家对"人"的本性的深入探讨,其中尤其以孟子"性善论"最具有代表性,至今还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人性问题是中国伦理学史上一个古老而重要的问题.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伦理学家,都曾对这个问题作过探讨,并且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观点和理论。它们在实质上都没育超出历史唯心主义的范围,而就总体而言,它们毕竟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认识的提高,在内容和深度方面有所丰富和发展。但是,理论界往往热衷于对古代人性思想的阐述,却忽视对近代人性思想的研究。我以为与中国古代相比,近代关于人性的见解更具有时代的特色: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人性思想,另一方面又积极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的人性思想;既不是中国古代人性思想的一般继续和推演,也不是外国人性思想的简单抄袭,而是中西人性思想的交汇,从根本上说是合中外古今人性思想而熔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人性论是管理思想体系的逻辑前提。中国先秦诸子所持的“人性可塑论”、“人性自然论”、“人性好利论”,分别是他们相应的管理思想——“仁政礼治”、“无为而治”、“以法治国”管理思想的基本前提。“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的人性假设变动轨迹决定了西方管理思想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现当代管理理论阶段”的流变历程。  相似文献   

6.
政教不分是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本从教育机构与政治机构、官与师、教育活动与政治需要等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先秦时期政教关系从“貌神一体”到“貌离神一”的历史演变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政教不分的化原因,提出“天人合一”、“人性善”等观念和隐喻式思维方式是导致古代中国政教不分的化根源。  相似文献   

7.
义、利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一对范畴 ,也是先秦儒家所讨论的一个话题。从人性的角度来了解先秦儒家的义利观 ,可以得见先秦儒家已意识到人是义与利的综合体 ,义与利皆内在于人性之中。他们不否认人对感性物质生活的追逐 ,但认为对义的追求相对于对利的追求而言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基于此 ,先秦儒家更高扬对义的追求。在推崇义的前提下 ,他们用“以义制利”、“以义取利”、“以义生利”的原则协调二者关系。当二者发生冲突时 ,用“舍生取义”的原则来解决矛盾。先秦儒家这一理论对塑造民族精神 ,规范市场经济活动 ,保持人性的完整、人格的崇高都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的本性问题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十分注意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任何人性观点都是与其政治思想、社会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中国古代的人性学说、现代西方的人性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人性学说中,可以寻找到一些人类探索自己本性的足迹.  相似文献   

9.
孟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其人性观影响深远.研究孟子的人性观对于重新认识其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都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有自己的特色。他们认为学习主要是把外在于修养主体精神之外的人性转化为修养主体的精神。向外学习的内容很多.这些内容都朝向一个意义中心就是本质性人性——礼义。先秦儒家强调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强调学习要立志和专心致志。同时,先秦儒家认为学习也是一个不断把意识变为潜意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人性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关注的重要命题。儒法两家的政治哲学中,人性善恶是决定以何种方略管理国家社会,是为政以德还是依法治国的理论根据之一。从儒家先贤理想主义情怀的人性善与法家实证精神的人性恶鲜明对立,到荀子现实主义色彩的化性起伪、化恶为善理论,到董仲舒“天有阴阳,人有善恶”的“两性三品”人性论,人性善恶之辩,由对立到融合,互相兼容吸收,为确立我国古代儒法互补、德主刑辅的传统法制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审美意识是研究中国古代美学的切入点。通过逐层讨论审美意识与人性结构、人性结构与古代宗教等问题,我们对“切入点”或许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为中国古代美学的研究作出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战国秦汉儒家的人性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论的假设是任何管理理论的前提之一。科学管理的前提应是对人性的深刻认识以及符合时代需要的科学的人性假设。而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人性论的发展史。因而,研究中国儒家的人性管理思想对创立适应中国国情的管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欲望人性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欲望是人性的表现形式、欲望与情感的关系、欲望的普遍性、欲望的生理性、欲望的社会性。今天从人性的角度展开欲望问题的讨论,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也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人性观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先秦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主要源头,儒家思想是我国民族思想文化的主体。先秦儒家元典中的人性观主要阐述了如下内容:人性的来源及相似特点;人性的本质与地位;人性的变化与境界;人性的组成与表现;人性的作用和价值;人性的善恶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对于人性的讨论始于先秦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都强调了人的可塑和后天的培养。廉政人格是一种先天不为的、后天养成的行政道德定力,这种定力是个体特定的廉政认识、廉政情感、廉洁意志、廉洁信念和廉政习惯的后天体验和养成。为实现廉政人格,需要具备以德养廉的踏实作风、以志克行的自由心智和谦而不卑的铿锵态度。  相似文献   

17.
阿拉伯古代人性论发展的思想逻辑及其学说主要包括人性地位论,如人性神赋说、人性突现说,人性要素论,如人类双性说、人性个体说、人性善恶说,人性价值论,如人的价值真理说、人的价值德行说、人的价值自由意志说.虽然阿拉伯古代人性论的理论产生得较早,但时至今日,其理论的合理部分对于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小康社会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性是人的根本,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源头。先秦儒家思想与先秦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主体与本源。通过比较先秦儒家思想与先秦道家思想的人性观,发现两者小同大异。综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儒家思想穿越百家争鸣的血战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与主导而道家思想最终走向离群索居、回避世俗的重要原因是其人性观之差异。  相似文献   

19.
先秦诸子人性之论,以孟、荀、告、庄最为典型。四类人性观,于天与人、善与恶、心与生等诸关系上各有见地,各有其所得所失。对先秦文化中人性论作重新体认,于今时之人性研究当有颇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进行比较,剖析其“善”,“恶”根源,扬善去恶的修养方法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人性理论的渊源及其历史演变,从一个侧面把握中国思想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