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落地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落地稳定性做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落地稳定性的成功因素与着陆时的人体剩余动量矩、躯干倾角、着陆时足的加速度、屈膝屈髋速度等因素有关。其中以人体剩余动量矩、躯干倾角引起的克服剩余动量矩的重力矩为最大影响因素,屈膝屈髋速度为重要影响因素,快速的下蹲动作能有效地克服剩余人体动量矩。实测落地成功运动员的着陆人体运动学参数表明,躯干倾角比着陆坡面的垂线倾角小30°左右时落地成功;着陆后处于失稳边缘的运动员使用快速下蹲技术,能使运动员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2.
空中技巧助滑速度运用的力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认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规律,通过测量法、统计法对2004"龙珠杯"铃木自由式滑雪国际雪联世界杯的各国参赛运动员的助滑速度进行分析,运用力学原理阐述助滑速度在空中技巧运动中的运用.得出结论:不同翻转周数、不同动作难度助滑速度不一样.以动量矩守恒定律为依据;起跳阶段的助滑速度主要以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作用原理来调节,空中姿势的改变根据动量矩守恒定律可调节速度;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需要有精确的速度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3.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落地所受冲击力较大,危险性较高。为减少运动员落地时造成损伤,提高动作的落地稳定性,采用瑞士KISTLER测力台和2台美国TROUBLESHOOTER高速摄像机,同步对6名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男子运动员在50cm高度下以正常姿势落地和全脚掌落地缓冲实验,分析缓冲时间、标准力值、力值变化梯度、压力中心、人体倾斜角以及下肢关节角度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0cm高度下最大冲击力全脚掌为正常落地的1.44倍,极有可能造成人体损伤;压力中心前后方向上较小;人体倾斜角较大,说明产生的翻转力矩较小,故稳定性方面较好。  相似文献   

4.
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振  韩巍 《冰雪运动》2008,30(1):66-69
通过参与冬奥会科研服务和查阅相关文献,对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中的应用进行总结,认为该方法在优秀运动员日常训练的技术即时反馈、阶段性的技术诊断,肌肉力量的评价以及落地稳定性研究的应用中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确保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在冬奥会的优势地位。并根据项目的发展及实验手段的提高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在运动员训练反馈、机能评价、运动损伤机理及康复训练等方面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5.
利用SAFMS -T全力测控测力平台 ,对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健将级运动员进行了不同落差的跳深全力测试实验 ,分析研究了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落地时下肢受竖向冲击力大小与落地缓冲方式有关方面的因素及落地稳定性的好坏与压力中心曲线形状之间的关系。得出下列结论 :跳深落地时人体受的竖向支反力与脚落地的缓冲方式有关 ,前脚掌先落地缓冲支反力第二峰值小 ,全脚掌先落地引起的第二峰值力大等结论 ,为训练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徐囡囡  王猛 《冰雪运动》2009,31(6):35-37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3周动作着陆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找出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3周动作着陆成功率低的原因,结果表明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3周动作着陆成功率受技术和非技术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运动员着陆成功率很低,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集训队8名男子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各指标进行研究分析,构建我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模型.研究结果:从30项指标中筛选出能反映专项身体素质的13项指标,部分测试指标可直接作为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手段进行应用;我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主要由核心区力量因子、下肢快速力量缓冲因子、灵敏耐力因子和四肢力量因子组成;构建了我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身体素质模型,运用百分位法建立了专项身体素质单项和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标准;通过实例验证,构建的专项身体素质评价体系操作简便,能够客观地反映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我国第 10届冬季运动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运动员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 :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运动员基本达世界水平 ,男运动员接近世界水平。建议充分利用我国“滑雪热”,进行科学选材 ,扩大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人口 ,增加硬件的投入 ,进行科学训练 ,多参加世界大赛 ,使我国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更快地步入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9.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年龄、身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世界优秀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的年龄和身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世界优秀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的平均年龄25.72岁,男子平均身高为174.84 cm,女运动员为162.43 cm,运动员的年龄趋于年轻化,身材适中,这为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科学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封面人物     
《冰雪运动》2011,(6):F0002-F0002
郭心心,我国著名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1983年8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2010年获得温哥华冬奥会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铜牌。郭心心原是辽宁省技巧队运动员,12岁选人沈阳体育学院,练习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1996年入选黑龙江省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在教练员的精心培养下,  相似文献   

11.
短跑途中跑前支撑阶段(缓冲阶段)的技术是田径运动和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依据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理论,寻找出影响前支撑阶段人体总重心水平速度的因素:(一)摆动腿大腿角速度;(二)着地角;(三)着地瞬间看地脚的向前水平速度;(四)前摆上臂角速度。  相似文献   

12.
沙滩排球扣球起跳阶段人体环节运动的生物力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运动学手段对沙滩排球上步扣球起跳阶段人体环节的运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心最低”时刻右踝角较小并没有影响人体的整体姿位;右踝角在缓冲阶段屈曲幅度较大,而在蹬伸阶段屈曲幅度较小;髋、膝二关节伸展过早,影响了下肢三关节蹬伸运动的连贯性;起跳时肩关节发力过早影响了上、下肢动作配合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Dynamic postural stability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for single-leg landing, but seldom considered for double-leg landing.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dynamic postural stability an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muscle activities during double-leg drop landing. Eight recreationally active males and eight recreationally active female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and dropped individually from three heights (0.32?m, 0.52?m, and 0.72?m). Ground reaction force was recorded to calculate the time to stabilisation. Electromyographic activities were recorded for selected lower-extremity muscles.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carried out an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was found in time to stabilisation between genders or limb laterals (P?>?0.05). With increasing drop height, time to stabilisa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wo horizontal directions and the lower-extremity muscle activities were enhanced. Vertical time to stabilis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drop height. Dynamic postural stability improved by neuromuscular change more than that required due to the increase of drop height. Double-leg landing on level ground is a stable movement, and the body would often be injured before dynamic postural stability is impaired. It is understandable to protect tissues from mechanical injuries by the sacrifice of certain dynamic postural stability in the design of protective devices or athlete trainin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踝关节稳定程度对侧跳落地缓冲时姿势稳定策略与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方法:36名男性大学高水平运动员为受试者,按照踝关节不稳定程度分为12人健康组(CON)、12人隐患组(LAT)和12人不稳定组(CAI),以随机顺序执行4次单足连续侧跳动作,涉及外侧侧向跳动作(SHL)与内侧侧向跳动作(SHM)。使用VICON三维动作捕捉系统、KISTLER测力板与DELSYS无线表面肌电收集下肢生物力学参数;使用独立样本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各组在起跳后落地5个阶段的下肢关节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及肌肉激活水平。结果:1)下肢矢状面肌群激活程度与踝关节肌肉共同收缩率,对CAI组的动态姿势稳定扮演重要角色,以SHL落地的踝关节外翻动作能降低踝关节内翻扭伤风险;2)在SHL落地模式下,CAI组髋关节内收动作可能会引起踝关节内翻动作,侧跳落地的踝关节内翻角速度出现较早且快速的特征是CAI组反复扭伤的关键;3)踝关节策略主要影响压力中心(COP)参数,髋关节策略则能改变质量中心(COM);CON组侧跳的落地缓冲与姿势控制能力不及CAI稳定;SHM落地模式是踝关节内翻扭伤的高风险动作。结论:CAI组运动员即便在扭伤康复后,仍存在再次扭伤的可能,可针对踝关节活动范围与神经肌肉控制进行强化与训练,避免反复损伤。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applied a vision-based tracking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articulated, three-dimensional (3D) whole-body human movements. A 3D computer graphics model of the human body was constructed from ellipsoid solids and customized to two gymnasts for size and colour. The model was used in the generation of model images from multiple camera views with simulated environments based on measurements taken on each of three synchronized video cameras and the lighting sources present in the original recording environment. A hierarchical procedure was used whereby the torso was tracked initially to establish whole-body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and subsequently body segments were added successively to the model to establish body configuration. An iterative procedure was used at each stage to optimize each new set of variables using a score based on the RGB colou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del images and video images at each stage. Track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movement sequences using both synthetic and video image data. Promising qualitative results were obtained with consistent model matching in all sequences, including sequences involving whole-body rotational movements. Accurate track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the synthetic image sequences. Automatic tracking results for the video images were also compared with kinematic estimates obtained via manual digitization and favourable comparisons were obtained. It is concluded that with further development this model-based approach using colour matching should provide the basis of a robust and accurate tracking system applicable to data collection for biomechanics studies.  相似文献   

16.
朱昌义 《体育科学》2000,20(6):79-82
通过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体操运动进行技术分析和动作优化设计。作者建立了一个单杠上人体回环运动的5环多刚体系统模型,动用凯恩方法推导出运动方程,并采用C语言开发出相应的计算机仿真程序,该仿真程序能够帮助运动员改进运动技术并最终获得最优化的运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所建立的单杠上人体回环运动的模型是可行的;(2)动用凯恩方法推导动力学方程简单而方便,运动方程以隐式呈现并易于编写计算机仿真程序;(3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影响因素量表,提供可供参考的影响因素体系,指导民俗体育的实践,推进民俗体育的现代化发展,形成探索民俗体育发展的共识、方法。建立SEM模型,并经过多次修正,判断影响因素的合理性、科学性,得出:民俗体育的"活动形式"是影响其现代化发展的首要因素;引导"管理者认知",推进"项目价值探索",赢取"学校支持";"源自于民间-发展于高校-回馈于社会"——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民俗体育"软着陆";回归身体价值本质探索民俗体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觉、前庭功能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多功能旋转椅和芬兰Metitur平衡分析系统,对18名(男、女各9名)运动员进行姿势控制的抗干扰测试。选取人体压力中心的侧方稳定性Vx、前后方向稳定性Vy和多方稳定性R为测试指标。按性别(男、女性)、站立方式(左腿和右腿站立)和感觉条件(6种)分为3个因素,采用3因素(2×2×6)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因素对姿势控制能力差异性的影响。结果:1)各因素的主效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站立方式×感觉条件的交互作用在Vy指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各种感觉条件均造成姿势控制能力显著性降低(P<0.01),降低程度为:闭眼+抬头>睁眼+右转>睁眼+左转>闭眼>睁眼+抬头>睁眼;3)侧方稳定性Vx干扰显著性>前后方稳定性Vy(P<0.01);4)向右旋转干扰显著性>向左旋转(P<0.01);抬头条件下干扰男子显著性>女子(P<0.01);5)双重感觉干扰显著性>单一感觉干扰(P<0.01)。结论:前庭旋转的干扰严重降低运动员的姿势控制能力,该项目运动员在前庭旋转的干扰时存在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运动生物力学测试法对腾空摆莲转体720度接马步动作的落地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落地时刻的躯干角大小、腰骶连接点距离地面的高度、腰骶连接点对X轴的水平速度是影响落地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落地时刻躯干角大、腰骶连接点距离地面高、对X轴水平速度小有利于落地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