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语写作和汉英翻译练习中,标点符号往往很容易混淆。其实,英语和汉语的标点符号无论从形式上看还是从用法上讲,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句号。汉语句号为小圆圈,英语为小圆点(以区别于字母 o 和阿拉伯数字0);汉语中不少该用逗号处,英语需换为句号。此外,有的标点符号仅在汉语中使用,如顿号“,”、书名号“《》”(英语中  相似文献   

2.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标点符号,英语也有自己的标点符号,而且很多与汉语相同,如:逗号()、冒号(:)、分号(;)、问号(?)、感叹号()、引号(″″)等。与汉语不同的标点符号有:⒈句号。汉语是“。”,英语是“.”。⒉省略号。汉语是“……”,英语是“…”。⒊顿号。汉语里有,英语却没有。汉语用顿号的地方,英语可用逗号。⒋连字号,英语是“-”,汉语里却没有。⒌省字号,英语里有,像一个逗号,写法类似汉语拼音中的隔音号,写在字母的斜上方,代表省略的字母,如I'm=Iam。标点符号的用法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如英语中有连字号,汉语中…  相似文献   

3.
书面汉语中的标点符号与英语中的标点符号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常会遇到源语标点符号在译文中如何处理的棘手难题。源语中的标点符号表达的是特定语境下的语气与句法意义,如果随便将源语中的标点符号直接套用到译语中,这可能导致译语读来拗口、生硬,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歧义。可以说,译文中的标点符号是一种翻译腔标记。本研究考察了汉语可比语料库(LCMC与ZCTC)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发现在翻译过程当中,英语中部分标点符号的用法直接渗透到汉语中来,造成了汉语标点符号用法趋于英式化。研究重点比较了汉语中特有的顿号在两语料库中的分布,发现汉语母语语料库中顿号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在汉语译语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分析表明这是受“源语透过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郭萍 《文学教育(上)》2010,(18):138-139
现代汉语一改古汉语无系统标点符号体系、借用句式和虚词来断句的句读模式,借鉴西方标点符号体系创制了现代汉语标点符号系统,为汉语表达日趋精密化和规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斜线“/”作为符号标记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新的标点符号系统已经正式采用它作为标点符号。斜线“/”进入标点符号系统,弥补了原有标点符号标记功能的不  相似文献   

6.
英语和汉语的标点符号大多数是相同的,但有少数不同,同学们在运用时要多加注意。一、英语的句号是“.”(圆点),汉语的句号是“。”(圆圈)。如: This is my school.这是我的学校。二、英语中没有顿号。列举事物时用逗号“,”连接;汉语中用顿号“、”表  相似文献   

7.
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级汉语水平老挝留学生的作文语料中,标点符号功能使用偏误是最主要、出现最多的偏误类型。通过对58份初级汉语水平老挝留学生作文语料的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规定的16种常用标点符号用法。讨论和分析初级汉语水平老挝留学生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所涉及到的10种标点符号的功能使用偏误情况。  相似文献   

8.
□王松海初学英语的同学,往往容易忽视标点符号的应用,常把汉语中的标点误用到英语中。现就英语和汉语标点符号的用法小结一下,供同学们使用时参考。一、表示一句话完了的停顿,汉语中用句号,小空圆点“。”,而英语中则用小实圆点“.”。如,汉:我是一名学生。英:Iamastudent.二、表示一句话中间需要停顿,这时汉语与英语的符号相同,都用逗号“,”。如,汉:小平,我的茶缸在哪里?英:Whereismymug,XiaoPing?三、表示句中并列、平行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汉语中用顿号“、”,而英语中用逗号“,”。如,汉:布克、迈克、爱丽丝、凯特和格林是好朋友…  相似文献   

9.
我们每天读书看报都会看到标点符号.可谁想过标点符号是怎么产生的呢?在中国古籍里面.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从西方的书写中借用的,翻译家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年出版)是最早把外国标点符号用于汉语的著作。那么.西方的标点符号又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10.
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各种“本位”说接连出现,从“词本位”、“句本位”、“词组本位”到“小句本位”.“字本位”的提出者,企图换一种眼光,结合汉语特点,从汉语本身出发为汉语研究找出一条新路.它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语言学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吸收了西方语言学的立论精神,试图实现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和现代语言学与汉语传统研究的结合.本文回顾了语言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字本位”理论的阐释和研究,对运用“字本位”理论指导对外汉字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