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界普遍认为文字是原始记事的发展。然而,诞生过程明朗的文字显然是语言的延伸;自源文字的诞生过程虽不明朗,但由语言延伸而来的痕迹十分明显。因此,文字是语言的延伸而非原始记事的发展,文字与原始记事之间根本没有一脉相承关系。寻求这种子虚乌有的关系,是文字起源研究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重阳节的别称在古老文化的积淀下呈现多元化趋势,它直观地表现了民俗。重阳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历代文人的咏唱丰富了重阳民俗的内涵。重阳民俗的具体记事杂录,体现了人们对健康、祥和的祈盼。  相似文献   

3.
前文字时期的诸传说虽非信史,但也绝非谬说.它们是史前先民记事情况的追述,反映了先民人猿揖别后从原始混沌的整体思维逐步向抽象概括的符号化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记事实况;它们是历代哲人对汉字起源之谜进行思索而伸出的不同探头,虽然探索各异并以点带面,但若综合起来,则也基本上全景式地描绘了先民在没有文字时期的诸种记事方法,进而也揭示了汉字起源的多源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汉字的基本构造单位是由图画抽象而成的象形单位。汉字源于图画,由原始的图画演变而成。原始的“实物记事”、“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只是文字产生以前的孕育方式,不能演变成文字。从岩画到示意图到象形文字,表意较清晰的文字慢慢出现。中国的三种文字形式: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和形声文字,受到图画巨大且根本的影响。中国汉字的四个演变阶段:古文、篆书、隶书、楷书,也与图画有着十分密切而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社会不变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保持了古代传说的原始形态。不能将传说见之于文字的早晚作为衡量传说可信度的唯一尺度。上古可能存在一个"造字运动"时期,但决不是全民造字的群众运动。复杂记事需要才是产生文字的根本动力,只有大规模的战争才能产生复杂记事需要。作为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说是可信的。"仓颉"是结绳记事向符号记事过渡时的一种记事方法,仓颉因发明而得名。《周易》中"系辞"一词本身就是这种记事方法在汉语言中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中国汉字的基本构造单位是由图画抽象而成的象形单位。汉字源于图画,由原始的图画演变而成。原始的“实物记事”、“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只是文字产生以前的孕育方式,不能演变成文字。从岩画到示意图到象形文字,表意较清晰的文字慢慢出现。中国的三种文字形式: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和形声文字,受到图画巨大且根本的影响。中国汉字的四个演变阶段:古文、篆书、隶书、楷书,也与图画有着十分密切而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自我记事起,我就在读两本书。第一本是文字组成的书,第二本是大自然的书。从文字组成的书中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我长大了许多;当我走进大自然的书中,仿佛又成了孩子。  相似文献   

8.
记叙和记叙文的起源在没有文字之前。从我们的祖先结绳记亨,图画记事、刻契记事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广义的记叙文范围很广,除了抒情诗以外的文章写人记事的成份都很多,都可归为记叙文。可以说记叙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作用,人们早有定论,文学作品的创作都应遵循形象思维的原则,高中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既丰富又成熟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正>远古时代,人类从口语传播进入文字传播时代之后,将信息传之久远便从可能变为现实。文字的出现,使人类逐步摆脱了野蛮时代,文字记述活动便成为文明时代的产物,记言记事的记录活动形成了最初的档案雏形。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档案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敬畏汉字     
是怎样的一项工程?由堆石记事到结绳记事,再到刻记符号记事,得耗费多少时光和智慧?作为上古时代最初文字的符号承载着多重的生命重量?“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记载便是明证。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汉字更是文字中的奇迹,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一一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唯独脱胎于甲骨文的方块字与华人朝夕相伴,延续着中华的文化和历史。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都源于记事的图画。记事图画经过简化、拆散而成为表示单个事物的图形或符号,当这些表示单个事物的图形或符号和诏言中的词(词素)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对应关系而为全社会的人所遵守的时候,真正的文字便产生了。文字标志语词的功能,决定了原始文字必然向两个方向演进:一种偏重于标记词的读音,即用简单  相似文献   

12.
《曹刿论战》选编在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里。翻阅一下有关《曹刿论战》的参考资料和分析文章,觉得有几个问题应该讨论讨论。一,《曹刿论战》是侧重于记事,还是侧重于写人? 我所见到的一些参考资料和分析文章,都没有明确地说这篇文章是侧重于记事,还是侧重于写人。但从他们具体分析的文字来看,有时是看作侧  相似文献   

13.
记叙文审题种种达茂旗百录庙一小王月娥一、以记夺为主的记叙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就是把一件事或几件事有条有理地用文字叙述清楚,让读者一看就明白你写的是什么不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虽然也有人物,但它却是以记事为主的,不重于人物特点的描写和刻画。记事为主的记叙...  相似文献   

14.
徽州乡村遗存的记事碑刻是徽州众多历史文献当中独特的一种文献形式,它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宗族管理、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是研究徽州乡村历史发展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从祁门县环砂村古代碑刻的发现,可以从中了解明清时期环砂村程氏在宗族管理、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特别是禁止棚民开垦山林、乱砍滥伐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在古代起到良好的效果,至今在乡村民主管理中仍然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考场作文讲求扣题,记人类记叙文讲究人物描写的方法,无论记人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讲求主旨的深刻性。为此,笔者对学生的一篇记叙文进行了改写,力求从这三个方面给学生以启示。(注:修改意见见括号里的文字,修改后文字用小括号标记)  相似文献   

16.
从符号学的观点看,客家民俗艺术符号是在民俗事象活动中对图形、文字及色彩艺术符号的应用和传承。是一种充满了情感和生命的意象,它的背后积淀了劳动群众的全部情感和对生命的体验。客家民俗艺术符号既然积淀了勤劳的客家人的全部感情和对生命的体验,其生成就必然会有其自身的条件。文章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对客家民俗艺术符号的生成环境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从历时层面来说,汉字的文化形态经历了一个不断符号化的递嬗过程。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汉字由图画文字向象形文字的过渡,距今4500年左右。因为在龙山文化出土的夏代初期的陶瓷残片中已发现用于记事的汉字。殷商文字的代表是甲骨文。这种文字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法,并大量使  相似文献   

18.
天津图书馆收藏的《万历起居注》和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万历起居注》,是现存近十种的版本的《万历起居注》中版本最好的两种。两者除版式到有区别外,其记事涉及的月份、各月份记事内容之多寡、文字的正误等,相互间都有区别,互补性极大。则若将它们彼此较勘抄补,交得到一部记事最多(涉及556个月)、文字讹误漏衍较少的新版本《万历起居注》,使《万历起居注》这一散失严重、而在研究万历一朝近50年历史上作用重大的  相似文献   

19.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09,(19):59-62
“书画同源”的说法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容易被证实和普遍接受的。至今在世界一些地区残留的原始部族岩画和绘图器皿中,依然可以明显地看到在正式文字出现前这些部族就是以此类文字记事、抒情和表达思想的。中国云南丽江纳西族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就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活标本之一。可以说,人类探索文明之路的足迹从上古时期就已经开始,书道之源也从这里发端。  相似文献   

20.
民俗是容量最丰富、最有生活底蕴的摄影素材,民俗摄影已成独立发展的态势。本文论述了民俗摄影的审美文化意义,并着重阐述摄影者如何把握民俗形象的差异性,用纪实性的摄影语言进行专题表现,并如何用文字诠释民俗摄影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