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陆游在入蜀途中多有创作和评论,其《入蜀记》是他在乾道六年自山阴赴任夔州通判途中所写的日记体游记。《入蜀记》称引唐诗凡六十多处,分为即景忆诗、借诗抒情、文献考证和地理考辨四类,形式上以一联两句为主。《入蜀记》称引唐诗最多,这体现出宋人对唐诗的推崇;而其中又以李杜的诗句居多,这反映出陆游对李杜作品的喜爱,也透露出陆游的诗学观念。对唐诗的称引不仅增强了《入蜀记》的艺术表现力,也对陆游入蜀诗的创作和后世游记的写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陆游往返四川途中,多有创作和评论.其《入蜀记》喜欢“引据诗文”,所引诗文达40多家180余篇.亲临实地激发陆游联想起相关诗歌,即景即兴发表有关评论,对这些过去自己有所忽略、诗论家不曾关注的诗歌作出了真切具体的解读,纠正了以往的一些模糊认识.陆游在回望先贤时,不时发表一些见解,其中有关李白、梅尧臣、简栖碑以及骈文的独特评价,富有新意与卓识,体现了他的文学批评观.此外,《入蜀记》所引的名家诗文,在今天仍然具有校勘和辑佚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陆游的散文名篇《入蜀记》是宋代日记体游记的代表作,对日记体游记基本格局的定型起到了重要作用,开启了日记体游记的人文转向。《入蜀记》文史兼长,为历代读者所激赏。人们不仅称扬《入蜀记》自然的文风与严谨的考证,亦对陆游寄寓其间的恢复之志与爱国情怀深有体察。《入蜀记》为读者构建了一方历史的山水和想象的空间,使读者得以在不同的接受情境中与放翁同游和对话,留下诸多带有私人印记的阅读体会。《入蜀记》对后世纪游类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但成为明清诸多日记体游记的仿写典范,对纪行题材诗歌的写作与编排亦有启发。  相似文献   

4.
初中部分     
学习古代文学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要掌握好方法。下面的一些例子也许可以帮助你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一、文言诗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了解作者]阅读诗词,我们首先要了解作者。陆游,号放翁,南宋诗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因此,气吞山河的英雄气  相似文献   

5.
陆游的《入蜀记》叙其入蜀途中的地理风光、人文历史,在奇山丽水的游览之中,抒发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并借古讽今,抨击时政,充分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主战精神,从而树立了南宋一代昂扬刚健的美学典范。  相似文献   

6.
陆游继承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创作传统,对欧阳修尤为推崇。他对文章风格自然平易的主张,对文道关系的理解,都表明他在文学思想上认同和接受欧阳修的观点。他的散文学习欧阳修,《入蜀记》《天彭牡丹谱》师法欧阳修,与同时的大家相比,《入蜀记》较之范成大《吴船录》体制更为完善,内容更为丰富。题跋文继承发展了欧跋的学术考辨精神与语短情深的文体特征。较之同样学习欧阳修的周必大,陆游对欧跋的情韵之美有更好的发展,跋文的抒情性、文学性更强。总之,陆游是欧阳修散文的优秀继承者,是南宋散文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7.
钱钟书从陆游爱国忧民和自然风物两方面诗歌的具体鉴赏出发 ,分辨出陆游爱国忧民的诗歌不同于其他诗人同类诗歌的别开生面之处 ,并从中透示出其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极为强烈的自负执拗的心理情结。同时 ,钱钟书还剖析了陆游与杨万里在自然风物诗歌上的审美差异 ,指出陆游诗歌意境重复、议论牛氐牿等创作上的局限 ,揭示出其标举的“工夫在诗外”之诗学观与实际创作中模仿、点化前人作品之间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8.
陆游一生主要居住于家乡绍兴的镜湖。在他留存的近万首诗歌中,创作于家乡的作品占到三分之二。可以说,镜湖风物是陆游诗歌的主要歌咏对象,这一点在他的晚年创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陆游在镜湖地区的长期乡居生活和"镜湖诗"的创作是密不可分的。正由于如此,"镜湖诗"才最能体现出质朴、细腻、生动、温馨的陆诗本质。  相似文献   

9.
《入蜀记》是南宋伟大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部著名的日记体游记,它记录了作者屡遭贬谪,再度接受君命,携带家眷,从故乡出发,到夔州就任,历时半年的行程。从陆游对沿途祖国壮丽秀美河山的描写;在行船所经之地触景生情,抚今追昔的叙述;对一些于国家民族有重大贡献历史人物的缅怀和歌颂等三方面,透视了陆游崇高、伟大的爱国情结。  相似文献   

10.
陆游洞悉科举的弊病,由此而厌恶充任监试官;入蜀时写了思想风格完全不同的《入蜀记》和入蜀诗;尤其是对宋代的《农器谱》给予了热情赞扬与高度评价,显示了他的重农思想。  相似文献   

11.
陆游是南宋的伟大爱国诗人,他创作了相当多的诗歌作品。历来对陆游诗歌的研究不胜枚举。陆游在作诗之余,写下了一百多首小词。这些词内容丰富,抒发了真挚的性情,却为人所重视的程度不够,对陆游词的研究也非常少。本文从陆游作词的态度,对其中属于豪放一派的词作,写作特点及咏梅词重点作了讨论和阐述。无论是以柔情写哀情的豪放词创作,直抒胸臆的作词手法,还是孤芳自赏的梅的意象,都构成了陆游词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2.
陆游的疾病诗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创作内容来看,其疾病诗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清晰反映了陆游人生思想的演变轨迹;从创作缘由来看,多病的人生、注重养生、以治病喻治国以及有意拓展诗歌体裁是其主要构成;从文学史地位来看,陆游的疾病诗既有对以往疾病诗的继承,也有自身的特点,并指引了后世疾病诗的发展,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古代诗歌闻名世界,妇孺皆知,光辉灿烂,其语言极具特色,颇具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一直以来,有诸多著名国际友人以能背诵优秀的唐诗名篇为能事。如何带领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与鉴赏呢?一、了解作者与创作背景了解作者与创作背景,是学习和鉴赏诗歌的第一步。读杜甫的诗,了解了杜甫曾有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了解了他的屡受排挤、饱经忧患的生活经历,我们  相似文献   

14.
《蜀道难》是李白“送友人入蜀”时,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友人旅途艰险的担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可以说《蜀道难》是李白诸多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也是我们了解李白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殷瑶《河岳英灵集》中称《蜀道难》“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诗作中高超的艺术想象,充满张力的描写与抒情,给后世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陆游晚年退居山阴,乡居诗创作最丰,诗歌的题材丰富,内容广博,几乎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尤以书写爱国情怀、抒发内心愤懑的壮怀诗和以吟咏山水风物、田园俗事为主的闲适诗为诗歌创作的两个主要方面。陆游的诗歌创作广泛师法前人,而又能自成一家,以"雄健沉郁"和"清新圆润"两方面的艺术风格为主。陆游乡居诗的思想渊源则主要兼及儒、道两家,分别体现在陆游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中。  相似文献   

16.
文章梳理了从陆游成名一直到当代对陆游诗歌的评论和研究.在南宋和元明清时期,评者对陆游的家世、生平经历、地位、对前代诗歌的继承、诗歌题材、诗歌特点以及诗歌风格等各方面都有所涉及.在新中国成立后,文学研究很长一段时间内受政治的影响,评者谈得最多的是陆游的爱国诗篇.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文学研究逐渐走向多元化,研究者开始注意到陆游万首诗中的其他诗歌,如山水诗、乡土诗、记梦诗、爱情诗、农村诗等等.但与古代文学史上其他著名诗人相比,对陆游诗歌的研究还远不如像对其他诗人的研究那样深入细致.  相似文献   

17.
南宋时期,淮河是文学创作中一处颇具内涵的地理空间。陆游自觉加入淮河诗的创作队伍,记录时代风云,也联系人生经历,实现个性化书写。据《剑南诗稿》统计,陆游有41篇诗歌涉及淮河书写。这些诗作将淮河与军事、鸿雁意象相连,形成丰富的意象群;手法上融想象于叙事,以对比衬心绪;语言自然真切,隐伏沉郁雄健之气,富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总体上,陆游诗中的淮河书写对了解陆游的思想和经历颇有助益,也丰富了淮河流域的文学创作和爱国主义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陆游的诗论以自己的创作经验为基础,并吸收了传统诗学思想。陆游对诗歌创作、诗人修养及诗歌风格等方面都作了精辟的论述,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诗论系统。陆游的诗论一方面真正解决了抒情诗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这一重要理论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力地批判了江西派,并对宋代诗论具有一种纠偏拨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著名的游记,《入蜀记》较典型地体现了陆游彼时彼地的写作心态.政治型心态、人文型心态、超然型心态等在文中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现;尤其是超然型心态赋予《入蜀记》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谈艺录》和《宋诗选注》对陆游文艺观、作品、人品和创作方法等表现出了迥异的态度。究其因,《谈艺录》著于解放前,《宋诗选注》著于“反右”和“大跃进”的特殊时代。通过对二书关于陆游诗歌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诗的创作动机及记梦诗特征评价的比较,分析钱钟书的写作旨意和趣向,以期能对把握陆游作品价值及其文学史地位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