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5,(8):38-43
当代美学将超验层面的"审美"与经验层面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同时消解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形成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审美现象。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传媒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常生活审美化",扩展了日常生活的审美时空,丰富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内容,同时网络技术也消解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前言 语言是一种信息的交流,交流的渠道和平台可以有多种.近年来,网络交流和交际方式的多样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继e-mail、BBS、OICQ以来,新近出现的博客作为一种集交流、娱乐与审美于一体的全新的交流工具,其使用极大地改变了现代汉语的面貌.除"博客"一词成为网上的热点标签词语以外,与之有关的新词新语,如"开博""博友""博客中国""博两句"等也越来越多,出现率越来越高,已经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文学审美存在着较大的审美差异,这一差异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虚拟化与文学审美的虚构性、日常生活的装饰化与文学的形式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繁复性与文学审美的蕴藉性等问题的探讨中呈现出来.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与消费主义相关联的物化审美,而文学审美则是有助于人性丰富与完善的精神性审美,前者不能取代后者.在当下的文艺学研究中,应该批判日常生活审美化对人性的不利影响,弘扬文学审美的人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审美化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新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审美化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吸取丰富的审美文化,而且更能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使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审美境界.因此,在学校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实施审美化教学,构建审美化教学模式,以利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学理论"审美化"研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研究文学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和方法.然而,我国近年的"审美化"研究模式中出现了,"非-审美"的异化倾向,表现为:一是抽空审美的具体历史内涵而将其界定为超历史的抽象概念;二是置换审美的内涵.否认了真善美之间的辩证关系,把现实生活的一切都等同于美,实质取消了"审美"与"非-审美"界限."审美化"研究模式难以真正使文学研究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6.
审美化教学旨在将学科中的审美因素以美的形式展现出来,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内在逻辑美与外在形式美相互统一、科学性与审美性相互统一的学科教学美育渗透模式.明确审美化教学定义有助于加强教师对审美化教学的认识,增强教学的艺术性;研究审美化教学特征有助于改善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审美化教学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网络远程教育"在线课程的讨论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线异步交流过程中线索的结构以及线索所具有的内容相关性、猝发性、延续性、跳跃性和多任务性等特征.基于线索的在线异步交流分析框架能够揭示学生交互过程的特点,帮助在线教师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內容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大工业批量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跟随现代大众文化、消费文化而兴起,市场经济的背景催促,文化生产的全面实践,信化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現,于是.审美从艺术领域向日常生活领域急速拓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美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网络技术的推广都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空间及价值观念.人们似乎沉醉于审美的世界,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实生活中的这些所谓的"审美"只是一种假象,因为它并未使人感到幸福,相反是使人感到空虚.所以,需要借助一种新的美学方法来对现实生活中这种所谓的"审美化"进行批判.作者认为文化美学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方法,它除了研究艺术以外,主要研究一切审美文化现象,并且要对现实生活进行批判,克服审美异化和审美泛化,引导人类向自由、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写作是一种精神的生长,学生通过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察、体验、认识,从而确立自己的人生航向,抒写独特的个性倾向,张扬自己的个性,雕琢完美的人格。引导正确的审美感知,是审美化教学的基础和起点。深化理性的审美理解是"审美化"写作教学的取向。激发强烈的审美情感,是"审美化"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创造性的审美个性是"审美化"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网络空间的公共性不仅意味着进入的自由性、信息的共享性、交流的民主性,还应符合于诉求理性化、表达人性化、论争有序化等要求。网络文学公共空间不但必然具有进入的自由性等网络空间公共性的基始内涵,而且更容易达到诉求理性化等网络空间公共性的高一级要求。因此,网络文学公共空间的建构不但有利于文学自身的繁荣以及其他艺术的发展乃至当代美学建设,而且对于整个网络公共空间较高程度或较大范围的真正形成有着某种示范作用或启迪意义。众多文学网站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当代社会具有既特殊又不可或缺的文化建设意义,这也就意味着同样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强大压力的文学网站理当在运行机制和文化影响方面向自己提出极高的要求,其最核心的任务则是在持续地“海纳百川”的同时持续地进行“精品化”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伦理困惑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众多机遇和福祉的同时 ,也对社会伦理产生了冲击和挑战。处理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信息共享与产权保护、个人隐私与社会监督、通讯自由与社会责任、全球化与民族性的关系 ,存在诸多伦理困惑和道德冲突。必须大力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研究 ,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目前 ,应确立和强调以下伦理原则 :为人类共同利益原则、关怀人性原则、公正原则、自主原则、责任原则和自律原则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高校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结构出发,从传播过程、传播体制和传播环境结构出发探索新时代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路径。新时代下维护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应构建完善的领导机制,推进安全管理体制制度建设,提高信息价值质量,提升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的质素与能力,以应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回应新时代对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权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介绍了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侵权方式,包括过度收集以及使用目的不明确、错误收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传输和交易以及个人信息的二次开发利用,就如何保护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隐私权提出了立法建议,以及应该注重行业自律和个人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5.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研究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空间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利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解决网络空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利用CiteSpace软件,定量分析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研究,分析其热点与发展趋势,发现相关研究呈总体增长趋势,热点主要体现在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及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要加强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人才培养,提高网络空间安全技术水平;提高网络空间安全认知度,完善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体系;积极推进国际间的网络空间安全合作,加强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面对信息网络环境,传统的高校献检索课的诸多方面都面临着大的革新,如何适应和利用网络环境所带来的变革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从创新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考核制度、教学评估、教学交流等方面,对献检索课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艺的艺术惯例中,尽管接受者也发挥着鉴赏的重要作用,但仍旧处于一种静态的文艺。而由于网络数字娱乐文化已经完全渗透到美和艺术当中,它消解了美和艺术的权威性。网络数字娱乐可以保证审美主体的审美个性化,强调审美体验者的审美主体性,带来交互式审美体验。当大众成为网络上审美活动从创作到接受的全过程的主体力量之后,由此孕育和催生出来网络大众批评,网络批评出于互动目的需要,以超文本形式出现,同时又解构着传统的精英批评,改变着传统批评的话语权力。网络数字技术的兴起,又改变了传统的电影现实主义美学,数字影像虚拟生成的技术革新后,影像可以随意生成。  相似文献   

18.
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和亨利·列斐伏尔的"第三空间"可以用来认识和把握赛博空间.赛博空间是以人为根基,依据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具有物理实体特征的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建构的数字空间或概念空间.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全面地认识赛博空间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家的高度和全球化的视阈观察思考国内外网络安全新形势、新变化和新挑战,就网络安全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国家总体安全中的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管理体制、网络核心技术突破及保障、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问题,形成了网络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网络安全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美学教学改革中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完善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当前高校教学如何有效的利用现代科技成果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是目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从对发达国家美学教学特点的分析、美学学科自身发展的趋势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可以看出在当前关学教学改革中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