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县域发展新型高等教育,建设县域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构建县域研究与发明中心,形成高校与城市互动发展的格局,给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以科技支撑、以思想引领、以文化提升、以精神向导,推动县域发展进入新的高度,对我国县域发展和高等教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县域办学是高等教育区域布局调整的重要体现,对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校县域办学现象以鲁苏浙三省较为突出,通过对三省高校县域办学的比较发现:山东县域高校集中在省会下辖县域大学城及东部沿海城市的县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前期发展较快;浙江县域高校集中于省内四个都市圈,办学类型多样,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至今发展迅速;江苏县域高校以高职院校为主,主要集中于苏南地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前期发展较快。三省县域高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县域办学的制度供给不足、部分高校发展战略定位有偏差、县域民办高职院校师资不稳及生源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持续优化县域高校办学布局,明晰高校县域办学战略定位,实现特色发展,创新县域高等教育制度及政策供给,多渠道拓展生源等路径,促进县域高校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煤炭高等教育》2008,26(3):40-47
我国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不平衡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构建一个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县域高等教育体系,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突破自身局限、实现结构性嬗变的重要途径。发展县域高等教育是江苏省在产业结构调整、高等教育需求多样化发展现状下提出的。江苏省县域高等教育发展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但仍然存在数量少、层次低等问题。尤其是在制度保障、政策规划、县域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及结构优化方面,需要政府在政策和法规方面大力支持,以满足县域经济以及受教育者对科技、知识的要求,使发展县域高等教育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不平衡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构建一个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县域高等教育体系,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突破自身局限、实现结构性嬗变的重要途径.发展县域高等教育是江苏省在产业结构调整、高等教育需求多样化发展现状下提出的.江苏省县域高等教育发展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但仍然存在数量少、层次低等问题.尤其是在制度保障、政策规划、县域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及结构优化方面,需要政府在政策和法规方面大力支持,以满足县域经济以及受教育者对科技、知识的要求,使发展县域高等教育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不平衡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构建一个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县域高等教育体系,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突破自身局限、实现结构性嬗变的重要途径.发展县域高等教育是江苏省在产业结构调整、高等教育需求多样化发展现状下提出的.江苏省县域高等教育发展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但仍然存在数量少、层次低等问题.尤其是在制度保障、政策规划、县域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及结构优化方面,需要政府在政策和法规方面大力支持,以满足县域经济以及受教育者对科技、知识的要求,使发展县域高等教育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县域高等教育的概念范畴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提出的。县域高等教育具有灵活的学制、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专业设制,可以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有政府政策、经济的支持,以及县域经济产业知识化发展的要求,使发展县域高等教育具有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县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日渐得到重视,但大部分的县域高等教育以从外部引进高校为主,由于县域地域、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局限,引进来的学校层次主要是层次和质量较低的职业教育,发展受到局限,并容易陷入"学术漂移"的惯性漩涡.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为县域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新的思路和模式."四新"学科的建设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县域高等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给县域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县域高等教育应立足县域,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对接乡村振兴的需求,以"四新"学科建设为载体,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联通县域城镇与乡村,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引领和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之发展,综合国力已显著增强,经济发展已呈强劲态势.在教育方面,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职业教育至今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县域城市的职教发展不容乐观.基于此,笔者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我国县域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政策与地区发展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县域高校数量不断增多,成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复杂,外部治理关系多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尚未成熟。在CAS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借助刺激-反应模型,建立符合县域高校组织内部系统逻辑的高效治理模式;根据回声模型,构建县域高校与政府、社会等多重外部力量协同发展的外部治理模式。本文探讨县域高校协同治理机理,提出县域高校协同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着力打造新时代县域高校内外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下一阶段的目标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目前,我国乡村基础教育落后,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学龄人口流向城市,导致乡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乡村基础教育,提升人口素质,建设县域高等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我国高等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了我国近代高等科学教育发展的特点,并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回顾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充分肯定高等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但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还有很大差距,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既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也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对大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通过对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现状、独特之处、当前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提出对大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加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模式转型,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已成为推进中国教育变革的重大主题。中国高职教育应积极探讨新时代历史挑战.促进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营造一种统摄时代发展内涵和技术发展要求的新高职人文教育体系。因此,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对推进当代中国高职教育有重要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成人教育发展现状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因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形势的变化,成人教育有其自身诸多特点。本文分析了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过程及当前成人教育现状,提出要加强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加强师资建设,加强课程设置改革等几个方面的建议,从而有利于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确保成人教育稳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终身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和进步而诞生的全新教育形态,必将对未来的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从终身教育的内涵与发展历程出发,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我国传统教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及其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不利影响。结合对以上问题和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分析,不难推断,我国高等教育需要通过向重视学习者能力的培养、注重形成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提供更为普及的个性化培养机会等方面来应对未来的发展,并逐步实现高等教育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史的角度重新审视,清华学校在层次上应划归高等教育范畴;其实科教育具有明显的理工科专业倾向性;从民族性来看,她是一所充满美国色彩的中国学校。清华学校的办学特点对其后来发展为高水平工科大学具有重要影响,体现在充足稳定的经费保障,教育教学的美国化,严格的管理与考核以及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等方面。这种再认识有利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对当代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深化改革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摘要: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以及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的核心内容、是传承我国传统道德品质的需要,是对中小学德育的补充、延伸与提升,也是对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从而得出结论: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素质教育的关键。通过积极搭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平台,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学者Ruth Hayhoe(中文名许美德)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汉学家和比较教育学家,30年来,她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研究中国的高等教育上,从文化和比较的视角,对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大学向西方学习所经历的文化冲突作了清晰而有价值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她始终关注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著作,把中国的高等教育、大学和教育家介绍给全世界,同时也把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介绍给全世界,并希望中国的大学在未来能立足于儒家文明,努力为世界贡献出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兴办教会女子大学是促进民国时期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华教会女子大学为保守落后的中国高等教育输入了新的教育模式,带来了男女平等的教育理念,开创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为中国女性高等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式知识的专业人才。虽然这一时期教会大学对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存有诸多消极影响,但它对妇女解放运动,乃至对中国历史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