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唯科学主义和西方教育学的交织影响以及要把教育学建设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需要,形成了教育学科学化思潮。在教育学科学化问题上,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学者形成了三种认识:教育学就是一门科学;教育事实是教育学的唯一研究对象;科学方法是教育学的唯一研究方法。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者的教育学科学化追求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追求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中美德三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一)百年回眸:中国高等教育发展1、20世纪上半叶的外来影响(1)世纪之初日本的影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20世纪20年代是一条全面模仿日本教育的道路,190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  相似文献   

3.
受20世纪早期西方批评家的影响,人们常认为儒家传统教育重教不重学,引导学生养成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为消除这种普遍的误解,文章从认知策略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中国儒家教育思想中自主学习的内容。并挖掘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特点与传统学习策略的联系,分析儒家教育思想对现代自主学习理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在1932年2月所作的两场报告中,通过比较中西方小说的异同,试图证明在西方人眼里缺乏形式的中国小说其实具有独特的、和西方小说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并且试图从中国文化里挖掘这种形式的“渊源”。赛珍珠对中国小说形式的讨论反映出她对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态度,是她对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和心态的理解和思考,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界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定位、对中国文化何去何从这个严肃的问题进行的思考。尽管赛珍珠的主张并不一定具有典型性,她本人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也有简单化理想化之嫌,但是今天重读赛珍珠的这两篇讲话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20 世纪上半叶的德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由两个阶段构成。魏玛时期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主要表现出法制化、非宗教化、民主化和职业化的特点。二战后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则在突出解决教派与非教派学校之间、引进外国教育制度和思想与保持传统教育制度与思想之间以及化主权与各州合作之间的三大矛盾。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叶之后在西方逐渐出现的反西方哲学传统的一种思潮。中国已经进入21世纪,各种不同的思想潮流之间互相碰撞和交流,形成多元化的思想和价值观局面,对于整个社会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也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除了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外,还可采用中西方学说当中具备启发性的教学元素,后现代主义思潮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国际基础教育发展历史考察国际基础教育发展源远流长,中国秦朝以前的历代教育基本上都可看作基础教育,汉代后才出现了太学等类似的高等教育学校。而西方自古埃及到古希腊、古罗马的教育基本上也都属于基础教育。本文讨论的主要是现代意义上的基础教育。1.文艺复兴时期的基础教育发展现代基础教育的发展首先起于13世纪到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提出尊重人性,教育也受到空前的重视。许多人文学者纷纷创办学校来实践新的人性观和教育思想。一时间各种新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新教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发展16世纪在德国爆发的…  相似文献   

8.
张超  谢佳 《文学教育(上)》2008,(23):153-153
一、中美德三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一)百年回眸: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1、20世纪上半叶的外来影响 (1)世纪之初日本的影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20世纪20年代是一条全面模仿日本教育的道路,190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和1904年“癸卯学制”皆是日本学校教育制度的翻版。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诗歌,以突破闭锁态势的开放性发展机制,对中国诗歌的传统进行自觉地断裂性选择,使诗歌在认同和对接中发展新诗的表现艺术;试图梳理这一时期对西方诗歌的借鉴与归化,重新认识现代诗歌的建构方式,树立诗歌的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诗歌,以突破闭锁态势的开放性发展机制,对中国诗歌的传统进行自觉地断裂性选择,使诗歌在认同和对接中发展新诗的表现艺术;试图梳理这一时期对西方诗歌的借鉴与归化,重新认识现代诗歌的建构方式,树立诗歌的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11.
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高等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高等教育[日]黑羽亮一著陈敏译陈俊森校人们普遍认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有效地普及了学校教育。日本经常用“教育立国”来表达政府的学校教育政策。虽然很早就有这种思想,但日本是在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  相似文献   

12.
早期的教会大学把西方传统的以培养贵族绅士为目标的自由教育移植过来,实施所谓的完整教育,即从内容到形式,均以宗教为核心,而诸如声光化电、政史艺地等世俗课程则鲜有教授。然而,从20世纪20年代起,为适应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教会大学自觉抑或非自觉地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渐将自身融入到中国近现代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外国教育资源的中国转化,并由此对我国专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对中国来说,20世纪上半叶显然是一个教育家群星璀璨的时代:严复、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张伯苓、陈鹤琴、叶圣陶、黄炎培、经亨颐、钱穆……60多年过去了,这些教育家的思想一直还影响着我们,他们思想的光辉至今还照耀着中国教育,比如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相比之下,中国20世纪下半叶则是呼唤教育家的时代,这种呼唤一直延续到现在。今天,全国上下都在呼唤教育家,连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也多次  相似文献   

14.
曾强 《中国成人教育》2008,4(6):102-103
发展中的中国设计教育一方面要融入世界,努力与国际先进设计理念同步,另一方面要有文化自觉意识,继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重新构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应有文化自觉的思想.只有尽可能减少并克服设计文化和设计教育对西方设计理念的复制和盲目模仿,才能达到文化自觉,也就才能实现设计教育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是中国全面引进、吸收和消化西方教育理论的世纪。在吸收西方教育理论的过程中,中国教育理论自身的主体性却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教育理论的交往和对话应该以承认并促进各自主体性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中国教育理论获得新生的关键是重塑其自身的主体性,这离不开吸收现代西方教育理论的长处并激活中国传统教育理论中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基础教育体系面临的挑战(一)缺乏开放性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体系还是相当封闭的。这种封闭性表现在片面强调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而忽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强调基础教育自身的重要性,而忽视与其它教育的纵向衔接、横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通识教育本土化的问题出发,梳理了潘光旦在20世纪上半叶关于中国大学教育的反思以及作为这种反思的结果,即在中国展开通识教育的思想。潘光旦关于通识教育的目的、功能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服从于其“中和位育”的核心社会学理论,对今天在中国大陆展开的通识教育实践活动依然具有有益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风云变幻的世纪,是突飞猛进的世纪。20世纪上半叶,中国在外帝入侵和西方文明思想传播的双重作用下,经历了几十年的血与火的革命和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军阀混战、国内革命战争、抗日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转型时期,中国教育在面临了传统教育与西方近代教育的交锋之后该做怎样的选择,该时期山东基础教育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可以说明这一问题。山东是齐鲁化的故乡,它在转型时期的发展特点不仅反映了山东教育发展的特点,也体现了中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去年3月和今年3月,笔者曾两度随教育部课程中心的课改工作组对包括武昌区在内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进行考察、调研、专业支持等工作,深感一年多来课程改革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所带来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可以说,实验区学校层面的变化已经经历了从实验初期对量的重视到现在对质的关注、从形式的初步变化到内容的深度改革、从只表现好的课例到敢于展现真实的课堂、从依靠指导到以校为本的探究和交流、从模仿到创新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