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区域技术收敛也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区域之间的经济收敛。在分析影响区域技术创新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地区之间的技术收敛特征,发现区域间技术创新水平呈发散趋势,而且研发投入、技术转移、人力资本等技术要素的区域间收敛与否并不能成为解释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发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产业转移是指资源禀赋结构或市场需求环境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种经济过程,产业要素的趋利性使得区域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本文通过宿州市在“十一五”期间承接产业转移的总量、结构、规模进行梳理,对宿州市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面对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有利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自身要素禀赋结构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是实现该区域持续发展关键。研究发现该地区资源和劳动力丰富,资本和技术创新不足,短期内应大力基于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等,适当承接资本密集型产业;长期促进要素禀赋升级,进而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4.
一、东南亚跨国经营可行性的理论依据按照比较利益理论,如果国家之间存在相对生产成本差异,那么一国就能通过专业化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利。要素禀赋论则解释了比较利益的来源,各国不同的生产要素的相对存量有差别,而且这些不同的要素供给影响了生产特定产品的成本。这种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结构。我国利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生产和出口一些初级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品,从发达国家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而我国与东南亚各国资源禀赋相似,要素含量相近产品的双向贸易也很大,上述理论就好象表明我国在该地区从事跨国经营没有可行性,而我们采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则可以得出另外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竞争优势理论及相关研究认为区域产业体系构建和升级已经从依靠资源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逐渐转移到依靠禀赋结构、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构成的竞争优势。梳理了华侨试验区的竞争优势要素,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文化要素、产业集聚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构建华侨试验区的“钻石模型”,提出华侨试验区在近阶段应以培育壮大高级专业生产要素为目的,以直管区为核心重点发展跨境金融、商务会展、医疗旅游和信息产业的建议。以“干中学”推动华侨试验区的传统资源禀赋优势动态升级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移的有效性在于产业转出或转入之后其与转出地或转入地要素资源是否能够实现高度耦合。由于要素配置与产业转移空间布局上的不匹配,现阶段的产业转移呈现出包括产业空心化、集群发展质量不高等诸多表征在内的效率损失。具体原因在于:产业区域转移速度与劳动力要素区域转移速度不匹配、资本与劳动力要素的空间错配、产业分工的空间锁定、技术封闭与技术转移迟滞等要素配置问题。要提高产业转移效率,一是加快发展创新主导产业,增强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外移的内在推力,加快产业转移步伐;二是要通过提高中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其市场自由度,增强其对资本流入的拉力;三是多举措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四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转移与承接规划。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空间分异一直都存在,如何引导经济空间分异使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高效发展甚为关键。利用2010—2019年武陵山片区71个县域面板数据,分别从武陵山片区、四个省域、不同城市化发展水平以及空间关联性等角度,对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理论机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分异主要来源于要素结构、人口规模与产业结构的匹配,以及主导产业规模与市场规模。文章为要素匹配、县域规模以及产业分工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也为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全面振兴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个重要战略性任务是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转换驱动要素,保持经济中速稳定增长。"一带一路"建设务必遵循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形成两个"开放新格局":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前者要打破地方、部门保护主义和市场割据,对内对外全面开放,实现国内区域和跨区域经济一体化;后者通过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实现对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共建"欧亚共同经济空间"。  相似文献   

9.
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和技术差距一直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虽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对技术进步内涵的扩展以及经济收敛与技术收敛匹配性的分析研究较少。通过对体现式技术进步和非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技术收敛与经济收敛的匹配性,发现经济收敛的实现依赖于技术收敛。因此,在促进技术收敛的政策实践中需要考虑技术转移、产业资本转移、人力资本转移、企业间技术联盟等多个方面的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10.
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面对区域间的产业结构扭曲,只有以制度创新为基础,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大力发展本地的教育事业,加强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我国国民经济才能克服区域产业结构失调的现象,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尽快起飞,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一直存在区际贸易差额,并且有些地区贸易差额较大。区际贸易差额过大会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大力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水平,在相同水平技术矩阵基础上拓展区域分工,构筑市场互补关系,促使区际贸易差额缩小。  相似文献   

12.
技术进步、要素禀赋和制度变迁,是推动分工演进的三个关键要素,其中技术进步发挥着最核心的作用,并影响着要素禀赋结构和制度变迁。国际分工的演进史表明,世界上每一次重要的技术变革都将以不同的理论逻辑,推动着国际分工以新的形式乃至新的性质发展。当前,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迅速发展。而就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而言,不仅技术本身,而且其将引发的要素禀赋变化以及所要求的适应性制度变迁,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具体地看,数字技术将会协同要素禀赋变化和制度变迁,共同以新的理论逻辑从根本上改变产业组织范式、不同要素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国际经贸规则体系,从而进一步推动全球价值链朝着"五化"方向调整和发展,即产业数字化、供应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导向本土化和治理平台化。在此背景下,开拓新思路、寻找新对策、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不仅是中国在新形势下攀升全球价值链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和引领全球价值链重构,在调整和优化全球价值链中作出更大贡献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珠三角与海西经济区互动与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珠三角与海西经济区地域相近、资源禀赋和产业同构等现象是制约其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瓶颈。区域分工与合作会带来区域利益的增进,经济区发展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区域间互动与合作。而政府间的非合作博弈等原因导致了彼此间的合作障碍。构建区域间政府合作的互动机制和产业合作机制,对实现三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产业分工对于规避区域产业同构、实现规模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简称乌昌地区)为典型区域,运用规模结构、区位商、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等指标,对乌昌地区近年的第一、二、三产业进行深入的定量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乌昌地区各县市产业分工取向,并提出了产业分工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完善,各区域间的经济合作虽然已取得了全方位的进展,但阻碍其合作的因素也日益凸显。分析地方政府对本地市场实行保护,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主体、机制、平台所产生的阻碍及其本质原因,并提出推进区域间经济进一步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作为特殊的空间经济现象,能够使各产业部门从追求产业内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主,发展到追求产业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主,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临沂市近年来经济及产业集聚发展状况的分析表明,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地理区位、专业市场、政府政策是决定产业集聚竞争力的五大要素,协调五大要素培育产业集聚,可进一步推动临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庆年  刘克 《教育研究》2022,(10):62-82
规模、结构和质量要素协同发力是高等教育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而目前关涉高等教育规模、结构和质量要素协同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尚未得到有效验证。以我国省级地区为分析对象,利用2005—2019年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通过门槛回归模型分析高等教育规模、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和质量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全国层面上,高等教育规模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层次结构、质量要素的门槛效应,同时,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质量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规模要素的门槛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规模要素促进类型结构要素取得经济增长收益的作用自东向西呈“倒U型曲线”分布;规模要素促进层次结构和质量要素取得经济增长收益的作用自东向西呈“U型曲线”分布;规模要素促进质量要素获得经济发展收益的作用呈现出自东向西的“区域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层次结构和质量要素促进规模要素获取经济增长收益自东向西呈“U型曲线”分布。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规模、层次结构和质量要素促进经济增长的协同效应持续增强。因此,高等教育在普及化发展阶段,应注重高等教育规模、结构和质量要素协调发展,推动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以实现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把城镇化、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理论放在一个理论框架下,利用实证分析法,探讨区域城镇化进程中要素禀赋有机构成变化如何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动态升级变化产生影响,以及影响作用大小分析。结果发现各要素禀赋结构不断变化,在不同时期对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影响,城镇化进程对产业结构也有着重要影响。要素禀赋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城镇化会使产业由农业转向非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规模报酬递增是影响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规模报酬递增主要通过分工和专业化以及集聚和扩散两条路径影响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分工和专业化通过影响区域内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乘数效应以及促进要素流动和网络化空间组织影响空间结构.对集聚经济效益的追求则构成了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内在动力,在城市化早期主要表现为大区域的扩散和微观区域的集中,而在城市化晚期,经济发达的地区则表现为大区域的集中和小区域的扩散.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13-2019年区域流通的数据为基础,对基于δ-收敛模型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要素对区域流通产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要素对区域经济影响较大,西部地区的调节效果是远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资本规模对于区域流通产业的非动态演进具有较大的边界影响作用.不同区域之间的劳动力价值的非均衡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非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