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刍议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一种特殊的情知相连的双向互动交往活动。在学校教育这一特定的环境内,教师和学生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接触,建立联系。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也就构成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二者“日久生情”,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情感关系也就成为维系师生交往的一个重要砝码。因此,探析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关系,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就有着直接的重要意义。一、师生情感关系的内涵与功能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是主体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  相似文献   

2.
人文关怀:教育转型期师生交往的新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教育探索》2003,(11):106-108
新的世纪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相结合。处在教育转型期的师生交往也必须适应这一社会要求,因此它需要渗透一种新的理念。而人关怀在关注人的同时兼顾社会和自然,这恰好满足了师生交往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3.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人的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关系着我国的发展和未来。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无论我们关于教育过程的观念是什么,我们都必须把师生之间的交往视为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人们经常谈到教育改革,无论其观点如何激进,其目的都是试图改善师生交往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蕊 《早期教育》2002,(17):43-43
现实学校教育中由于对师生交往意义的片面认识,使师生交往缺失了其应有的深层意义。表现在:(1)把师生交往理解为教师与学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背景、条件和手段,只重视交往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它的目的性价值。(2)把教育窄化为教学,把教学窄化为知识教学,进而把师生交往简单理解为一种知识传递活动。(3)在关系范畴内,教师把学生置于不平等的地位。习内容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5.
师生交往公正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公正地进行交往,其不仅有利于师生形成平等、公正的交往意识,保障师生的主体人格和尊严,而且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但是,当代教育中师生在交往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不公正的表现,为师生间公正交往带来挑战。当代教育者必须基于公正的相关理论,突破师生交往不公正的瓶颈,在师生交往体现出相对自由的交往权利、平等的交往机会和适切的交往补偿,走向师生交往公正。  相似文献   

6.
元宇宙教育不仅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便利、沉浸和创新的学习方式,也为师生代际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变革。借助后喻文化理论分析元宇宙职业教育下师生代际关系的婵变逻辑和现实面向,认为元宇宙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致使知识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前喻文化,而是后喻文化及并喻文化并行,教师与学生也将面临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重构。建议从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凝聚师生交互交往、促进师生互喻相长、强化伦理道德治理等四个方面优化师生代际互喻的进路。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教育交往:师生交往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交往是在教育这一特殊社会领域里人们基本的生活方式,与一般的交往相比,有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师生交往是教育交往中的一个侧重点,现代大学师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教育交往的匮乏、空白,表现为教育交往的本质性改变或异变。提倡"对话式"教育交往,重建教育交往的价值,可以促进师生双方人格的完满,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8.
“教师中心论”实质是教师单一主体观。这种单一的主体观 ,使学生的发展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遭到异化。新课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 ,可谓正本清源。理想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主体交往关系。师生主体交往的实现 ,不仅要将教师和学生都视为教育交往活动的主体 ,更应倍加注意师生主体交往意识、交往精神的培植。  相似文献   

9.
交往是人的一种需要,而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交往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交往,这种交往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人类的文明成果为中介的一种相互作用。以往把教学看成是“以间接经验为主的特殊认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师生的手脚。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占有者,教代替了学。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各自的经验和体会,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  相似文献   

10.
师生交往是一种共同实践的活动及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双方总是在共同的交往中相互沟通,进行教育或接受教育。师生之间的关系与交往状态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教育的双边关系,不仅能够影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而且对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影响师生交往的中介因素,印象管理对师生双方的发展与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师生交往不同阶段的印象管理,对建构积极、适宜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谈研究性学习中的新型师生交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新型的师生交往模式,这种模式必须能很好地体现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所起的作用。为此,文章构建了一种"倒锥—网络"型师生交往模式,这种模式从宏观上较好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交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教育:师生幸福的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活动包含了师生的一切主客体关系,当中既有学生的主体,也有教师的主体;既有学生的客体,也有教师的客体。在主客体关系上,教育是一种直接与人的全面性打交道的过程。教育丰富的主客体内涵使它能够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最丰富的情感内容,因而也最有理由表现为一种幸福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意义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人在交往中学习和生活 ,师生交往是学校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师生交往的深层意义就在于通过交往中的学习 ,使人成为人 ,使人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现实的学校教育中 ,师生交往被窄化为教育或教学的背景、手段、条件 ,从而使师生交往失落了其应有的深层意义。为了实现师生交往的“成人”目的 ,需要在交往中实现真正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无论是理论定位,还是现实状态,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不平等性,其实质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引起师生关系的一场革命,即由人与物的关系,变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交往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都以平等的,开放的,真正的人出现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交往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行动,对话既是教育形式,又是教育情境,师生交往是一种共同实践活动及交互作用,师生互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师生交往是一种双向理解,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学交换理论的启示下,师生之间的交往可以看作一种交换活动,主要表现在:师生参与交往的目的是满足需要即广义的利益;师生在交往中做出的行为是发送和接收;师生个体的发送和接收行为是紧密联系的。但是,由于师生本身是一种具有社会代表性的身份,作为交换的师生交往实际上并不单纯是师生个体之间的交换,而是包含师生个人与社会在内的三边交换。师生交往的三边交换内涵决定了:学生对教师的感恩不应只对教师个人,还应该包括教师所代表的社会;学生对教师个人感恩的程度以教师履行社会职责的情况为依据;教师个人因施恩学生而获得的回报应包括社会的认可或奖励;学生对教师个人感恩的普遍状况受社会制度化水平影响。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从发生关系的形式而言,是有组织结构形式表现组织关系,也有以情感、认知、交往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有认知方面的也有情感方面的.以下我们就探讨一下师生间的情感关系.一、师生情感关系的意义首先,师生间的积极情感不仅有调节教师自身行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感召和激励.教师的积极情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是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的体现,它是教师忠于教育工作做出巨大成绩的内部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主体间性:师生交往关系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广义认识论的视角看,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是教育社会中教师与学生两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主体间性是师生交往关系的本质属性。文章在揭示师生主体间交往关系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师生主体间交往关系重要展开的形态和灵魂是对话,师生主体间交往关系建构的核心是理解,关键是欣赏。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使社会的一切领域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政治、经济、军事、医疗……,教育也“网”罗其中。现如今,远程教育走势蓬勃,终身教育气候日成,这一切无不归功于网络。与此同时,网络也“闯”入了学校教育,引发了学校教育的一系列变革。这其中,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作为开展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一、主要变化概括起来说,网络引起的师生交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4个方面:1.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网络介入师生交往后,至少新生了3类师生交往方式:一是师生双方均使…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我们的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结果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学中心。这种教师权威、知识本位和精英主义价值取向的教学最大弊端就是师生缺乏交往与沟通,它否定了教学的本真意义——交往与对话。教学就其本质意义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师生共同寻找真理,这样师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