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教乃心术,心通则艺通”,就是说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先要达到和学生心理沟通,即“心通”,而后才能使学生愉快地接受你所教的内容,达到“艺通”。教师的艺再高,学生与你始终隔着一堵墙,恐怕也难以接受的你的“高艺”。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此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音乐教学在无形中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在教学观念上,是以教师、教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出现了“重技轻艺”的倾向;在教学模式上,一直是沿用过去常见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演绎着我教你唱、我说你听、我动你跟的陈旧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学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要着眼于学生的学,“教”要为“学”服务。而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这就是“传之以器,不如授之以艺”。  相似文献   

4.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不教不学。这一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疱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教学开放性理念之一的教材观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无限创造和发挥的空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观念已经被广泛认同和接受,并付诸教学实践中。小学科学课教师也要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即在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的基础上,以“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语文难教,唯其“难”,才有无限探索的天地,才能激起无限探索的欲望,所以语文教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流动的艺术。在此我仅就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细细体味起来,这句话本身就含有为达“不教”这目的必须有一个“教”的前提的意思。教师的作用在于“开门”。作文教学的关键问题实际上就是怎样“开门”的问题。下面,我就本人在作文教学中的经验谈谈自己以课文为范例进行作文教学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8.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复杂现象。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是为了学,这是理解和践行新课程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涅“为学习设计教学”这句话,道出了“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一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9.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很多人对“教”、“学”只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我则认为“教”、“学”不仅如此,它还应包括教师的“学”与学生的“教”,这样才算是完整的教学,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作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目前小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也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我大开眼界,从根本上给我指明了方向。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用教材教是摆在我们而前的重要课题。以往的教学.教师精心备课,严格遵循教学大纲.课本上有什么教什么。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学到了知识.却没有了能力。这是典型的教教材,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中我们努力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12.
学生“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历来如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搞得好不好,将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什么历来会存在着学生“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的问题呢?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学生的心理因素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相似文献   

13.
李艳 《云南教育》2001,(11):14-15
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中个体与个体之间有着许许多多的差异,怎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都“乐学”呢?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对一切来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通常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学”上下功夫。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对学生“乐学”有几点切身的体会。一、情感技艺,即热爱的技艺首先,教师要“乐教”。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来对待所教专业和所教内容,并用这种热情来感染学生。作者对描写的事物充满激情才能淋漓尽致地描写,同样,教师对所教内容充满激情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如…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的教”而转,“一切以教学为中心”。教师“闻道在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同时也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符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设计教学过程,“以学定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且广,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被动摇了,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形势的需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去研究“学生的学”的问题上。在教学中,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成就每个学生,快乐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5.
没料到教师生涯中那一次困窘.竞给了我受用终身的财富!我由此而寻到一条从“山穷水尽”的“教而困”到“柳暗花明”的“教而乐”的通道.这通道可概括为“教而困,而学,学而思,思而教”12个字。前后的两个“教”字,形同义异:第一个“教”,指“教学”;第二个“教”.指经过学习和思考“豁然开朗”之后的“再教”。这时的“教”,知识内容已焕然一新:这时的教师,是知识更新了的值得刮目相看的“新我”了。  相似文献   

16.
杨建成 《考试周刊》2010,(13):136-136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7.
教师讲课,不应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认识结果硬塞到学生记忆的背囊之中,使之日益膨胀、沉重并自认其“丰满”为目的,而应力求使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无负重之苦,有滋养之乐,能将定量的知识转化为无限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这一教学的根本目标。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而启发的本质是激活思维,充分调动和挖掘人的智力因素和认识潜能,让人的思维主动地活跃起来。那么,怎样体现这个本质呢?我认为:重要的是要做到教学语言的“留有余地”。这里所谓留有余地中的“留”,绝非“逢人只说三分话”的保留,亦非“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存在的,教要服务于学。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已被人们所共识。在教学中。只有依“学”施“教”,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结合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使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9.
乔军 《天津教育》2013,(13):22-24
“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内容。“教什么”指的是教学目标和内容,它是教学过程所追求的结果,“怎么教”说的是教学方式与方法,“为什么教”指的是教育的本质,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但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重视教学方法和方式而轻视教学内容和教育本质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有过于依赖媒体、过于追求形式的趋势,为数不少的教师把主要精力花在了“怎么教”上。课  相似文献   

20.
师范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师资力量的摇篮,因此,师范生除了要完成学的任务,掌握知识以外,还应适当扮演教师角色,进行“教”的体验,以便能更好的把握教书育人的本领.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教的机会,创设一个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正认识到,教师在“教中学”,学生在“学中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中学”、“学中教”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卫“教中学”这里的“教”和“学”指的是教师的教与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