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赖琴琴 《海外英语》2012,(15):168-169
苏珊.巴斯内特就戏剧翻译进行了深入探讨,相关论述见于论文《仍然陷足于迷宫:对翻译与戏剧的再思考》(收于《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在对戏剧及戏剧翻译中长久以来存在的一些意见分歧的重新思考中,苏珊.巴斯内特反思戏剧翻译者的角色认知,从剧本创作和戏剧表演的本质出发试图为戏剧翻译找到绕出迷宫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杰出翻译家朱生豪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先行者和主要翻译者,对推动我国的戏剧演出、研究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所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是迄今我国莎士比亚作品的最完整的、质量较好的译本。拟以朱生豪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翻译思想,探究其翻译策略、原则、风格及其所使用的语言特色,彰显他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翻译界的影响,以便继承他的翻译思想,积累翻译理论研究的资料,丰富我国的译学宝库。  相似文献   

3.
浅谈苏珊·巴斯内特翻译理论的两点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珊·巴斯内特在《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文集》一书中一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但是在其对诗歌翻译和戏剧翻译的描述探讨中却存在理论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其理论存在两点误区:一是对理论的概念存在误区,把翻译原则等同于翻译理论;二是对翻译理论的作用存在误区,对翻译理论的指导作用认识不清。因此, 要想完成科学的译学构建就需正确认识理论的概念、作用及其和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由于戏剧的双重性,关于戏剧翻译的研究很少。戏剧文本既可以用来当作戏剧演出的蓝本使用,也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来阅读。在翻译时到底是注重表演性还是可读性呢?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了茶馆的两个英译本。发现可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解决戏剧翻译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戏剧翻译研究虽受忽视,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翻译研究者在戏剧翻译领域却颇有建树。文章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了西方译界数十年来在戏剧翻译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五个核心问题,即戏剧翻译的概念、类别及其目的;戏剧文本、舞台文本及其译本和译者;戏剧翻译特点;戏剧翻译策略;戏剧翻译研究视角。对比分析了相关学者的主要观点,对于国内学者研究戏剧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戏剧翻译是文学翻译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翻译界对于戏剧翻译谈之甚少。其主要原因是戏剧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具有其独特之处。根据巴斯奈特、纽马克和奈达提出的有关戏剧翻译的理论,结合戏剧本身的特点,总结出了戏剧翻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戏剧翻译研究虽受忽视,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翻译研究者在戏剧翻译领域却颇有建树。文章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了西方译界数十年来在戏剧翻译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五个核心问题,即戏剧翻译的概念、类别及其目的;戏剧文本、舞台文本及其译本和译者;戏剧翻译特点;戏剧翻译策略;戏剧翻译研究视角。对比分析了相关学者的主要观点,对于国内学者研究戏剧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戏剧由于其具有浓重的民族文化特色,加之戏剧翻译的过程要把源语戏剧文本转换成可念可演的目的文本,因此戏剧翻译研究一直成为最复杂又最受翻译研究冷落的一个部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解决这一难题能够提供富有裨益的思路。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分析《钦差大臣》中译本中涉及的文化翻译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古典戏剧的英译是典籍英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戏剧的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翻译的特殊性。图式理论为古典戏剧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汪榕培在翻译《牡丹亭》的文化专有词语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论证了图式理论对典籍翻译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由实践哲学转向理论哲学的翻译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翻译研究正在经历从实践哲学向理论哲学的转向。翻译的理论哲学思考集中于翻译本体论研究、主体论研究与存在论研究。其共性是,认为对翻译理论的建构应着重于“翻译之翻译”的理性追问,主张翻译研究应该从“现象翻译”中剥离出来,以便能真正认识翻译的“真值”,从而为翻译理论找到一个恒存的支点。这条路数既可能将翻译研究带上一条简约主义的道路,亦可为自身跻身于人文主义关怀的学术领地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1.
戏剧翻译批评是戏剧翻译研究的重要构成部分,做好戏剧翻译批评工作对提高戏剧翻译质量、推动戏剧翻译研究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笔者以我国近年来的戏剧翻译批评为研究对象,评述了戏剧翻译批评研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戏剧的二元性本质使戏剧翻译与其他文学翻译有很大不同。在戏剧翻译中,译者处理特殊语言或文化现象时应采用何种策略一直是让他们左右为难的问题。文章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一些戏剧作品中的英汉译文实例,探讨关联理论对戏剧翻译的解释,提出该理论指导下的戏剧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3.
阮傲 《文教资料》2008,(13):42-44
解构主义理论自出现以来对除了哲学以外的其它各领域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上世纪六十年代,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翻译思想产生.本文旨在回顾解构主义理论的产生历史及发展历程,并对其在翻译理论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做出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4.
奈达的翻译思想及理论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翻译科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奈达倡导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进行翻译理论的构建。借鉴经典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的核心句及转换等概念,奈达提出了“逆转换翻译理论”,对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综观奈达的翻译思想,不难发现,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翻译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刘迪 《海外英语》2011,(9):254+256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源于体育运动的习语比比皆是,中英体育习语都深深打上了异域文化的烙印。该文在著名翻译家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阐述了体育习语翻译对社会文化传递的重要意义,以及体育习语来源及其文化内涵对于其翻译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研究与翻译的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与语言学从一开始就有着难理难断的情结,本文根据个人理解,从国外翻译的语言学视角介绍入手,从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语言哲学和语料库语言学几方面对中国的翻译理论与翻译的结合问题进行了梳理概括,从主要思想、研究现状、研究评介等方面对国内外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介绍概括,以期为翻译理论的语言学研究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戏剧翻译应侧重于其文学性还是可表演性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德国功能翻译派主张翻译策略和方法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这给戏剧翻译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文中从目的论角度来探讨戏剧翻译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翻译理论的研究念发向多元化发展。巴斯奈特的翻译思想是把翻译工作放在文化转换的前提下进行,这无疑打破了传统文学翻译理论的狭窄界限。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翻译工作应重视文化因素,即重视中西差异;而翻译又是人类的一项文化交流活动,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所以翻译工作也应尽量以传播文化为主。  相似文献   

19.
杨凡 《海外英语》2012,(2):171-172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可以说是翻译研究中长期争论的问题。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翻译理论不仅能指导翻译实践,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翻译实践和翻译现象。翻译研究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需要融合各种范式的合理成分,大量吸取其他学科的学术养分,翻译研究者也必须对翻译理论与实践有一个辩证稍等额的认识,促进翻译学科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裔这一特殊身份以及与之伴随的文化冲突让美国华裔文化翻译略显复杂,尤其是戏剧文化研究更是难以捉摸。美国的华裔戏剧文化翻译者首先要打破语言这一表层的阻碍,毕竟语言是人际互动的基石,只有在语言互通有无的情况下才能正常自由地交流。其次便是文化差异,所谓的异国风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下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十几年来,美国华裔戏剧文化翻译的佼佼者不断涌现,同时针对美国华裔戏剧进行研究的国内外学者也越来越多,他们分别就不同侧面对华裔美国作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分析,尤其是对黄哲伦的戏剧作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在研究领域,绝大多数的专家学者大都侧重在黄哲伦的《蝴蝶君》上,对其近期的作品《中式英语》,目前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很少,特别对其所蕴含的文化翻译研究鲜有涉及与关注。鉴于此,首先阐释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结合国际化视野,回顾文化与翻译的历史文明,从而揭示文化与翻译的本质联系。随后,通过回顾黄哲伦的个人生活、文学成就以及前人对其重要戏剧的研究成果与评价,发现前人在翻译研究《中式英语》方面是空白的,并且结合黄哲伦的《中式英语》,尝试分析与解读其背后蕴含的文化翻译特征。最后,从不同角度利用文化翻译作为批评的措施,阐释东西方差异与误解对文化翻译的影响,并且探索美国华裔戏剧文化翻译研究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