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学界对“副+名”结构的合法性一直就存在争论。目前,学术界对“副+名”结构的研究主要是给“副+名”结构以各种合理的解释。对“副+名”结构的语义、社会和修辞理据的探讨大大深化了对“副+名”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有发展的趋势,并逐渐形成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现代汉语中“副+名”的组合,有的出于语法的需要,有的则出于修辞的需要.出于语法需要的,大都具有关涉性的语义特征;出于修辞需要的,大都具有描述性的语义特征.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有两种类型,即语法类型与修辞类型.两种类型的“副+名”组合,在具体分类、句法功能、语义等方面是不同的,修辞类型中的名词可看作活用,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  相似文献   

3.
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有发展的趋势,并逐渐形成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现代汉语中“副+名”的组合,有的出于语法的需要,有的则出于修辞的需要.出于语法需要的,大都具有关涉性的语义特征;出于修辞需要的,大都具有描述性的语义特征.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有两种类型,即语法类型与修辞类型.两种类型的“副+名”组合,在具体分类、句法功能、语义等方面是不同的,修辞类型中的名词可看作活用,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  相似文献   

4.
“标示名”是作者有意为作品人物设计的姓名,以标示其某些性格本质、外貌体型、职业爱好、社会处境等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方式。这些充当姓名的词汇有它本身的认知意义。“标示名”常见于文学作品中,以达到幽默、嘲讽、教育等修辞效果。“标示名”不同于“代冠”和“拟姓”这两种辞格。目前对“标示名”的翻译大多采用音译。基于“标示名”的交际功能和翻译的交际效果及目的,“标示名”的翻译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革修辞”的研究既是文革言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认识当时社会以及文革本身的一个很好的窗口。引用辞格在文革修辞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有复杂多样的形式,超高的使用频率,但是有许多引用被当成了“帽子”、“棍子”或“套子”,性质和功能发生了异化。  相似文献   

6.
论"非常+NP"     
近年来,语言学界已经对“副 名”做过许多的讨论和分析。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选取“副 名”结构中的一个“非常 NP”来加以继续探讨,并将之与“形 名”的“非常 NP”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了这两种结构对名词性成分NP数量意义的特殊要求,并参考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非常”的用法对它们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7.
修辞幻象是个性化的认知结果,它只有通过语言的反映,进入交际领域被他人认识,才能最终实现其存在.“副+名”组合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构建了表达者关于性质的修辞幻象.根据公共认知与个体认知之间的相互关系,“副+名”组合生成的修辞幻象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修辞幻象1、修辞幻象2和修辞幻象3.其中,修辞幻象3是理想的类型,可以让公众理解表达者的个性化认知,该修辞幻象也有可能最终转化为意象.  相似文献   

8.
“问答”是人类最基本的言语现象之一,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一般的认识中,都是把它作为语法中的四大“语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之一来加以研究的,其实,一方面,今天的语言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并不限于语法问题,而是拓展到了“修辞”“语用”“会话结构”等许多领域,另一方面,即使拓展到了修辞、语用等领域,已有的研究也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由此,需要一个新的统一的理论假设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副+名”结构作为一种崭新的语言现象,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他们从多种角度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从语用角度看,进入“副+名”结构框架中的副词、名词需要具备内在语用条件和外在语用条件——社会认同感及“副+名”结构对语境的依赖.  相似文献   

10.
一、中学修辞教学现状五十年代初出版的《语法修辞讲话》(吕叔相、朱德熙合著)是一本“匡谬正俗之作”①,它在语法学界、教育界、新闻出版界以及广大干部、学生中产生过很大影响,实用价值很大.但此书毕竟:“一、只讲用词和造句,篇章段落完全没有触及,二、只从消极方面讲,如何如何不好,没有从积极方面讲,如何如何才好”,②所以“修辞”在一般人心目中只有“修改文句”的内涵.到1956年,中学语文改为《文学》《汉语》两门课,“修辞”才算正了名.但“修辞”真正被当作一门科学而登堂,作为语文课的内容之一是从1980年以后逐渐开始的.“修辞”的有关内容被编入中学语文课中的“语文知识”专栏.近十年来,  相似文献   

11.
“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是一种新现象,模糊修辞的历史也不久,本文把“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与模糊修辞结合起来,主要通过探讨“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的模糊形成原因和模糊修辞功能,来说明“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副名结构是汉语新时期大量出现并且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新的语法现象.本文从今天副名结构存在的现实出发,讨论副名结构的词义重心--名词的词汇意义、语法功能的变化;副词在这一结构中所起到的作用.最终所得出的结论是:副名结构的存在是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结果,也是语言自身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徐杏雨 《现代语文》2006,(3):112-113
"副 名"结构是指在句子或短语中实际存在的副词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结构)的语法结构现象.从现有的材料看,"副 名"结构出现的年代较晚,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日出》中,才有了"顶悲剧""又肉感"的台词,但80年代以来副词与名词的组合大量出现,"很淑女"之类的说法开始被人们接受.现在,"副 名"结构不仅广泛存在于口语中,而且在书面语中也屡见不鲜.从地域范围看,从南方到北方都在使用,借助今天发达的传媒,"副 名"结构已大有蔚然成风之势.  相似文献   

14.
"V成"结构的变异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成”结构是指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V成”将事物甲和事物乙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的结构,其变异情况比较复杂,本针对常规性“v成”结构的构成条件,从三个方面对变异性“V成”结构作了简要描述,并对变异产生的修辞手法、变异带来的修辞效果进行了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量词"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对量词“副”的研究,虽然揭示了名量词“副”某些方面的语义特征,但还不够完备,遗漏了一些用法。正因为这些分析都是举例性质的,故不能较全面的分析归纳。文章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调查研究了上千万字现当代的作家作品,共得到做量词用的“副”字987条,并在此基础上对量词“副”进行了对比、归纳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教材在谈到名词的语法特征时 ,一般都是说它不能受副词修饰 ,但在语言实践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程度副词修饰一般名词的形式。本文从词性转变、语言的审美选择、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对这种“副 +名”结构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新兴"双X"类词语及其语用修辞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兴“双X”类词语是指“双赢”、“双包”、“双考”这样的新出现的带“双”的词语。这类词语的构词情况比较复杂,语义情况比较多样。从语用上说,这类词语具有概括性、继承性、临时性和开放性特征;从修辞上说,这类词语有以下修辞价值:辞约义丰,反映本质;形式陌生,刺激接受;并列使用,加强语势。新兴“双X”类词语的涌现,是语言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并研究这一现象,对词汇学的研究、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数词、量词和形容词共同修饰名词有两种结构,"数+量+形+名'和.数+形+量+名","数+量+形+名"结构使用比较普遍.本文着重分析了"数+形+量+名"结构对形容词的限制,并从语法修辞两个角度描写这两个结构的不同,再用标记理论来解释造成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副 名"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言语现象.本文通过收集例句和研究此类现象的论文,试图对"副 名"结构中名词的类型、名词语义限制条件以及名词的功能作初步地归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化历来重“名”,“名不正,则言不顺”,故“必也正名乎”。“正名”是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逻辑、严密的语言来确定“名分”、“名义”、“名称”等,然而思想感情的表达并非总那么板着面孔,又有着求异逐新的一面,于是“衍名”这一修辞手段就应运而生了。衍名,顾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