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符号化思想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进而对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强调,发展符号意识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核心素养之一。目前,在国内各版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符号十分丰富,有关数学符号的理解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言而喻。可见,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才能够符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培养要求。本文中,结合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意义及作用,分析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几点培养策略。主要从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利用史料;加强对本质和概念的讲解;重视符号的规范书写和培养学生的符号表征转换意识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尉俊峰 《考试周刊》2014,(19):56-56
数学文化是受到中外学者普遍关注的一门数学哲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贯彻数学精神、数学观念等这些隐性数学文化非常必要。数学观念是数学文化的核心内容,通过数感领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等数学观念的传播,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3.
杨强 《辽宁教育》2013,(1):45-46
符号化思想是指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它的实质有两条:一是要有尽量把实际问题用数学符号来表达的意识;二是要充分把握每个数学符号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实际意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4.
数学语言学习的心理障碍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是数学语言的核心成分。数学教学的基础是搞好数学语言的教学 ,而数学语言教学的关键是搞好数学符号的教学。因此 ,教师要弄清学生学习数学符号的心理障碍 ,从而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一、数学符号学习的心理障碍调查表明 ,人们在学习数学符号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 ,有其客观原因 ,也有其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源于数学符号的抽象性 ,主观原因是来自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符号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 :1 情绪障碍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情感直接影响着数学符号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科学 ,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形式化的符号语言系统 ,这既包括最为简单的数字符号 ,也包括由现代的数理逻辑所发展起来的复杂的符号系统 .在中小学阶段 ,学生就开始接触并学习各类数学符号 .但遗憾的是 ,数学符号的学习并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比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抑或没有注意到以下两个基本事实 :教师虽能准确无误地运用数学符号 ,却未必能全面认识数学符号 ;教师熟悉的数学符号对学生来说可能很陌生 ,这就是说 ,学生学习数学符号并非像教师想象的那样轻松容易 ,而会存在许多障碍和困难 .因此 ,对数学符…  相似文献   

6.
韩鑫 《贵州教育》2011,(2):42-4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思考就是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使学生在思考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思考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数学思考是学生在课堂中对数学问题的一种主动性思维导向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孕育数学的符号思想,向学生培养和渗透数学符号意识,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是数学教学的应有之义.数学符号对简化事实表达、促进学生思考、建立数学模型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实践中,通过符号理解、符号表达和符号运用,能够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符号感,激活学生的符号思维.  相似文献   

8.
《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学生数学符号感,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符号感就显得非常之重要。要培养学生符号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数学符号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且经常用到,只不过并不知道其名而已。因此,在平时  相似文献   

9.
<正>《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学生数学符号感,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符号感就显得非常之重要。要培养学生符号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数学符号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且经常用到,只不过并不知道其名而已。因此,在平时  相似文献   

10.
符号感是数学新课程核心概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感。通过加强符号的引入教学,联系实际模型,扩展符号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体会符号表示的一般性、规律性以及渗透符号化思想等方法去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相似文献   

11.
符号感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概念之一,因此加强对学生数学符号感的培养对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教育学、心理学,借助数学教学论、方法论,通过研读数学符号感相关资料,采用文献分析法整理总结,提出培养学生符号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对符号意识的培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符号意识处理数学问题的益处,激发学习兴趣,再正确引导学生的知识正迁移和加强符号运算的训练,同时规范学生的符号书写,让学生在提升数学符号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起良好的符号意识。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39):97-98
数学符号意识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任务。数学符号意识是指学生在分析数学公式定理、等量以及大小关系如何通过符号来表示的过程中,所引发的心理倾向、体验、感悟等。低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数学,首先要让他们知道数学和其他学科不一样,数学符号代表着各种数学关系,只有在弄懂数学符号意义的前提下才能够内化数学知识。拥有良好的数学符号理解能力的学生,能够敏锐的洞察符号背后所代表的知识,在学习上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探索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由大量概念和命题构成的符号体系,由于符号的抽象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难。如果回避这一问题,而对符号的意义和作用缺乏理解,则会对以后的学习构成更大的障碍。所以,注重数学符号的阅读与理解,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数学交流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帮助学生在直觉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许多教师缺乏引导处理数学交流结果的意识和能力,交流环节普遍存在着“杂乱——无条理,浮浅——深度不够.反思提升——意识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数学交流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帮助学生在直觉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许多教师缺乏引导处理数学交流结果的意识和能力,交流环节普遍存在着“杂乱——无条理,浮浅——深度不够.反思提升——意识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教学过程即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于是,人们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等都有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数学教师大多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和心理的特点,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教学语言,即将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融为一体的语言0数学语言是表达数量与空间形式的性质和关系的符号,它以和谐简洁,严谨清晰,精练准确而著称。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能力制约着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有重要作用。经验表明,数学语言的丰富和运用自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以下是笔者对数学语言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35):68-69
数学符号不仅是数学语言的一种,同时也是学习数学的工具和方法。符号意识一词最早源于2011年版本的课程标准,将"符号意识"定义为数学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成为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初中数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注重对数学符号的教学和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本文主要研究数学符号意识相关内容,提出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9.
数学符号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外显形式,它反映了数学思维的特征,简化了数学思维的过程,是数学思维的载体.通过数学符号语言展开联想,有利于数学形象思维的发展;正确运用数学符号语言,有利于数学抽象思维的发展;熟练运用数学符号语言推理,有利于数学创新思维的发展.加强数学符号语言类比和符号提示功能教学,培养学生将数擘叙述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并规范符号书写,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达、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可见,数学符号在学习数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其实就是教给学生在数学王国中遨游的方法。小学高年级是小学学段与初中学段重要的过渡时期。此间学生“符号感”的培养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