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心理状况关系到孩子的发展取向,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了解家长的角色心理是做一个合格父母的前提,家长正确的角色定位,不断地实现角色成长,宅善性格,提升能力,是父母实现对孩子有效教育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在心理辅导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源于家庭。因此,约谈家长也成为我的日常工作。家长支持和配合,工作就可以顺利进行,孩子的心理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家长对孩子的问题不屑一顾,把问题抛给学校和老师,或者家长本身正经历着精神困扰,老师也就不敢惊动家长,只能委婉告知,以免暴露问题后引发孩子更大的心理困扰。  相似文献   

3.
亲子心理课堂,就是把家长请入学生的心理课堂,或把学生请入家长的心理课堂,通过辩论、小品表演、游戏等多种亲子互动形式把家庭教育指导、家庭心理辅导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为一体.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让家长了解孩子,掌握孩子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引导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完善家庭教育的指导体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上海中小学生、家长、教师的在线网络问卷调查发现,三类群体疫情期间的心理状态比较平稳。学生的心理危机随着年级增加会有所提升;教师群体中毕业班教师和年轻教师心理危机发生率较高,学科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家长心理危机发生率不存在年级差异;家长和教师居家期间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疫情后期的心理干预除了宣传外,还要加强调研与对重点对象的关注,开展积极正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残疾儿童家长面临的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现状,提出应构建“健全与落实残疾人制度为保障,提高残疾儿童家长康复教育水平及心理干预技术为支持,构建残疾儿童家长支持性关系网络为补充”的残疾儿童家长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从而帮助残疾儿童家长缓解压力,走出危机境地,以更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生活和对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中.  相似文献   

6.
近日,外出学习,在座谈中,涉及到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学生出走风。这股风愈刮愈猛。从男生到女生,从个别到群体,从一天两天到十天半月。使得学校无法正式上课,家长们也无法安心工作。于是乎,老师责怪家长过于娇惯孩子,家长则埋怨老师教学无方。究竟谁对谁错、莫衷一是。回校后,我对全校30个班级进行了300人的问卷抽查,咨询了25位教师,47位家长。综合缘由,其心理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铁 《山东教育》2005,(33):62-62
一部分家长,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家长,每每有如下心理:  相似文献   

8.
“差生”的问题使许多教师和家长处于烦恼之中。所以,如何转化“差生”成为教师和家长的主要任务。首先,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了解“差生”的心理,理解他们,善待他们;其次,教师和家长应该尝试运用“皮克马利翁效应”,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一种良好的期望中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9.
"差生"的问题使许多教师和家长处于烦恼之中.所以,如何转化"差生"成为教师和家长的主要任务.首先,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了解"差生"的心理,理解他们,善待他们;其次,教师和家长应该尝试运用"皮克马利翁效应",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一种良好的期望中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0.
走近父母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与父母交往中出现烦恼的原因. 2.引导学生理解父母,愿意与家长的沟通.  相似文献   

11.
骆柏 《甘肃教育》2020,(3):39-39
班主任要重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青春期变化,并积极利用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与家长达成良好的家庭互动效果。基于此,为了高效帮助每一位学生家长有效针对青春期的学生实施教育管理,教师可以组建家长网络群,并定期在群中与各位家长进行沟通和互动,以期高效帮助家长了解青春期家庭教育的实施方法,帮助家长分析并解决日常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此学生在班主任的帮助和家长的引领下平稳度过青春期、在学习与生活中取得显著的进步和成长。  相似文献   

12.
张羽 《教育》2011,(29):20
在大学生新生消费中,不得不注意到那些家长——他们才是新生消费的最终买单人。可以说,没有家长的推动和支持,新生消费很难形成一股强大的热潮。那么,家长在推动和支持新生消费时,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心态呢?补偿心理  相似文献   

13.
王小侠 《教育探索》2006,(12):101-102
择业心理是职业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代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诸如心理困惑、偏差和障碍,必须通过加强和改善职业心理教育才能解决,家长、学校、政府和全社会都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学习焦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学生感到来自现实的或预想的学习情境对自尊心构成威胁而产生某种担忧的心理反应倾向。一、成因分析1.外部因素。来自家长的压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孩子的学习上,学生唯恐辜负家长的期望,一旦学习不好,  相似文献   

15.
近十多年来,各地的社区都普遍开设了家长学校。绝大多数家长学校是由社区聘请家庭教育专家以报告和讲座的形式向家长讲授教育理论与方法。这种培训形式的实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少授课现场出现台上讲者声情并茂,台下听者昏昏欲睡的尴尬场面。也有很多家长反映听的时候轰轰烈烈,实际运用的时候却不知如何着手。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授课内容以理论为主,欠缺操作性;讲课者与听课者缺乏互动;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一般化的内容难以切合每个家长的实际需要。为了提高家长学校的培训效果,我们在社区中开展了家长辅导的试验,尝试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家长开展培训。  相似文献   

16.
在家校联系中,班主任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交流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与家长的电话、短信沟通只能运用于单个家长的交流沟通。在班级整个层面的信息沟通、班级情况的整体分析上存在缺陷,故而上海市政府推出了"家校互动"平台,但由于这项服务需要收取每月10元的功能费,所以在我们学校推行的过程中受阻。随着通讯的发展,飞信的出现,我萌发了建立"飞信班级群"的想法——在目前的班级层面中,家长对于孩子每天的学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有如下经验体会:教师应深谙教材,从整体理性把握到具体感性处理教材;教学中,与学生心灵相通;发挥生与生互助学习优势,使英语学习连续有序;与家长多沟通,使家长辅导监督孩子学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高考备受考生家长的关注,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备考压力大,很辛苦,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想和他们一起备战高考,但是由于方法不当,常常事与愿违,越帮孩子压力越大、越紧张。根据多年为高三考生及家长做心理辅导的经验,总结家长在备考期间出现的"好心办坏事"的类型,反思这些类型表现,给家长如何在备考期间为孩子做好心理疏导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对毕业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过程中,我深感家长与孩子的紧张关系也是影响考生成绩的重要因素。当问到“你们与父母之间有矛盾吗?”有一个班中竞有一半学生举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紧张的亲子关系呢?难道家长做得不够好?恰恰相反,主要原因是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分关心,引发孩子反感。  相似文献   

20.
一、家长心理学校:创设家庭教育和谐心理环境的需要 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学生除了学校之外的最大人际关系场域。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甚至是学生的终身教师。而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是,家长与学生之间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家长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忙”,一种抱怨之意无形中流露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