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前都进行了一系列农民主题的创作.他们重审俄国农民形象,格外关注女性农民的命运,在写作视角上也有相通之处.选取两位作家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前的代表性作品,归纳和剖析了二人进行农民主题创作时的共同点,以彰显两位作家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2.
张婷 《林区教学》2011,(10):44-45
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秉承俄国文学人道主义传统,他用笔尖创造了世界上最具有艺术魅力的艺术形象——安娜。本文主要对安娜的悲惨命运进行分析探究,并透析出安娜感人的爱情悲剧不仅与她自身的精神困惑和意愿有关,也蕴涵着作者对人性、社会及二者关系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凡卡》一文是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文章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相似文献   

4.
王立娟 《考试周刊》2013,(14):29-30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写的一部史诗性的文学作品。小说以主人公冉阿让传奇式的命运为主线,纵横交错,舒展了一幅法国大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下法国人民的真实悲惨生活画卷。作者把人道主义的感化力量视为改造人性与社会的手段。主人公冉阿让是作者苦心经营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化身,"人道主义"使主人公冉阿让做到了从恶魔到天使的转变,成为了大慈大悲的化身,让人们看到了善和美的力量,看到了人性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同路人”是俄国一个特殊的作家群体,他们在俄国专制社会中成长,了解那个社会,同时又厌恶那个社会,用犀利的笔触抨击那个社会。他们希望变革社会,同情革命,但又抱有怀疑。鲁迅晚年翻译了大量“同路人”文学,耐人寻味。他对“同路人”作家评价很高,不仅是从艺术的角度,也是从思想的角度。而且,鲁迅在很大程度上把自己看成与“同路人”类似的作家,而非革命作家。他关心“同路人”作家在苏俄革命政权建立后的命运,有几分惺惺相惜的味道。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是俄国人民伟大的精神宝库,也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在俄国人民为摆脱农奴制的野蛮压迫所进行的解放斗争中,出现了一批极负盛名的作家和一大批奇异瑰丽的作品,提出了当代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土地农民问题,俄国的发展前途问题,家庭、婚姻、社会道德问题以及妇女解放问题等等.其中以同家庭、婚姻密切相关的妇女解放问题尤为突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恋爱、家庭、婚姻是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它受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并影响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风尚的发展.恩格斯指出:“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着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57页)俄国现实主义的大师们密切关注着俄国妇女的命运,积极探索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把妇女解放看成是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别具匠心地塑造了一批充满时代感又各具个性的妇女典型,她们是:热情、纯真而孤寂的达吉亚娜,聪慧、勇敢、酷爱自由的卡杰琳娜,坚决、果断、向往斗争的叶琳娜,坚毅、有理  相似文献   

7.
普希金的《驿站长》和艾特马托夫的《查密莉雅》皆为女性为追求爱情而奔走他乡的佳作,两部作品虽相隔百年之久,但都反映出作家对人性的思考和女性命运的关注。比较两部作品女主人公冬妮娅和查密莉雅的私奔,有利于我们挖掘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中所一贯坚持的人道主义和作家的女性解放意识。  相似文献   

8.
1.在农奴制及其一切中,他只看到死亡…… 在俄国文学史上,对农奴制及其产生和赖以生存的一切,与谢德林抱有同样恶感的作家并不只他一个。至少屠格涅夫的“汉尼拔誓言”能等同于谢德林。但谢德林虽没立过类似的誓言,却并不妨碍他把俄国社会中的这个毒瘤描写得比别人更恶毒。这既缘于他生活中自少年起对农奴制日积月累的憎恨,也导因于思想认识比屠格涅夫等作家激进得多的谢德林对这一日益公开尖锐化的问题的更深刻的认识。在童年的谢德林眼里,农奴制的印象是这样被定格的:“我是在农奴制的环境中长大的,我吃的是农奴奶娘的奶,由农奴保姆带大,一个有文化的农奴教我识字。我亲眼看到这存在了几个世纪的奴隶生活中一切可怕的景象”“我看  相似文献   

9.
从轻松的幽默到毁灭性的讽刺──谈果戈理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俄罗斯卓越的讽刺作家果戈理从发表他的第一部作品《狄康卡近乡夜话》起到《死魂灵》为止仅有十余年,但是在他的全部创作中不仅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俄国的社会生活,同时反映了他是怎样由浪漫主义走向批判现实主义和讽刺文学的道路。在俄国,讽刺文学的发展是和历史生活紧密相连的。果戈理在他的创作中继承了俄国文学前辈的优秀传统──讽刺暴露农奴制现实,并使之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果戈理的创作经历了由幽默走向讽刺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由幽默作家变为讽刺作家,这不止是一种创作风格的变化,也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对文…  相似文献   

10.
作品是作者思想的表达,印证了文学即"人学"的道理。长篇小说《将军和他的部队》是弗拉基莫夫生活在西德期间创作完成的,小说的创作与作家的自由思想和个人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在这部作品中,弗拉基莫夫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尤其体现在他对战争的反思、对个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良心的拷问。弗拉基莫笔下的人道主义是对以往战争文学中人道主义的一次新发展。小说中所触及到人的尊严、个体的生命价值、是否可以用"俄罗斯价值来拯救俄罗斯"尖锐而又敏感的问题被弗拉基莫夫提升到了人道主义层面,作家反思战争的悲剧,关注战争下的人物命运和心理状态,深层思考个体生命价值是作家对战争深刻而有力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运用他特有的幽默和讽刺手法,勇敢地直面俄国社会现实,揭露并解剖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惯常不愿启齿的平庸和琐屑,并通过庸俗不堪的一群人物形象充分地揭示出俄国农奴制社会现状的腐朽和阴暗。  相似文献   

12.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被公认为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坛上两位并驾齐驱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们在一八六一年俄国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之后,面对着资本主义势力伸展漫延的俄国社会,先后写下了《白痴》与《复活》。两部小说都是以落入苦难深渊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的命运为基本情节线索而展开。但是,《白痴》的男女主人公都以毁灭告终,《复活》的男女主人公却各自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13.
"人性自由"是19世纪以来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但伴随世纪之交苏俄政权更替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多元化发展,20世纪以来作家们对"人性自由"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帕斯捷尔纳克在《日瓦戈医生》中,以其异于传统文学的言说方式重新表达了对"人性自由"的肯定,同时也为俄罗斯人找到了一条不依赖于宗教皈依而又通向"人性自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臭名昭著的“农奴制改革”给摇摇欲坠的沙皇统治带来虚幻希望的同时,给极度贫困的俄国农民又带来了更多的灾难。大量农奴制的残余,日甚一日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引起了俄国现实关系的剧变。俄国解放运动正面临着严峻的抉择。身陷囹圄始终以满腔热忱关注俄国命运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通过“新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抽象人道主义唯心史观。它以抽象人性论为出发点,把民主和人权作为本质来构思社会主义,认为人的理想和道德观念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又用抽象的人和人性来衡量和判断社会制度的优劣。  相似文献   

16.
安娜是19世纪70年代俄罗斯优秀贵族妇女的代表,是争取个性解放、追求爱情自由的典型.他大胆追求自由真挚的爱情生活,以掌握自己独立的命运和人生.安娜悲剧的潜在因素,是社会道德的败坏,传统观念的丑恶和没有爱情的婚姻.安娜悲剧的本质根源,是新兴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与充满着封建农奴制痕迹的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思想道德的尖锐冲突.安娜悲剧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对今天的读者极其富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库普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继承了俄罗斯文学民主主义与人道主义传统,其小说创作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一方面是"真",即注重小说故事的真实性,借助选择素材、塑造人物、描摹细节、锤炼语言等手段来创作具有深厚生活基础的作品:另一方面则是"善",即在文学创作中融入人道主义情怀,注重小说的道德教诲作用,通过塑造蕴含英雄本色的小人物来展现作家的人道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18.
王宇乔 《考试周刊》2014,(82):16-17
蒲宁是俄罗斯一位才华横溢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包含对人生际遇的深沉思考,充满了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理性探究。通过对蒲宁作品的深度解读,发现造成其笔下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就内因而言,主要是主人公自身固有的人性弊端。此外,还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在人的命运的相遇和离别。本文从人性本身的脆弱及外在命运的影响两个因素切入,探究蒲宁短篇小说中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9.
《穷人》这部短篇小说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作者以桑娜、渔夫这两个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穷人的贫困和悲惨,是许多个穷人的缩影,他们卑微,是俄罗斯沙皇专制统治下的那座"金字塔"最底层的人。作家通过对主人公生存环境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把真实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演绎成一种人穷而精神富有的人生和生命的大境界。"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里描述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俄国文学的研究者把普希金到契诃夫这一段时期称为"黄金时代",因为这一时期的俄国社会诞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并且具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伟大作家。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是1 9世纪俄国几位有代表性的主流作家,他们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各具特色,但从更深层次看,他们的文化品格在本质上有着共同之处,体现在作品中则是圣母式的女性形象、深厚的东正教文化传统、以及甘愿承受苦难的俄罗斯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