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逻辑分析、层次分析法等方法 ,对体育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要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人体运动科学三个专业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既有共性 ,又有个性。三个专业研究生所需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前五项为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由于专业特点等方面的差异 ,三个专业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在具体排序上呈现出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2.
1.美国体育博士研究生培养指导思想明确第一,注重“个人本位”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第二,注重“知识本位”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第三,注重“社会本位”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即重视教育与产业界之间的联系,强调知识产业与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第四,突出博士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思想。2.美国体育博士研究生选择注重发展潜力美国体育博士研究生考试目的侧重于检查考生接受博士研究生教育前,在专业上所具有的发展潜力,判断科研能力方面是否具有进一步培养的可能性,充分体现对考生科研能力、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和学习潜力的了解。面试时,着重了…  相似文献   

3.
黄爱锋  王健  张曼 《体育科研》2000,21(1):50-5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高低是评价体育师资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就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给出的具体措施是转变观念、改革课程、完善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旨在建立高师体教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合理模式,以提高体育师资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提出 体育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代表我国体育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在研究生的业务培养上,也存在着诸如体育专业研究生实际动手能力还  相似文献   

5.
李民 《冰雪运动》2013,(3):35-38
冰球专业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隶属于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范畴,对我国冰雪运动项目发展在体育拔尖人才储备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相对于学术型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过程,冰球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不仅在招生、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导师指导等方面有所差异,同时冰球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其他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也有本质性的区别。通过对冰球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现状的分析,认为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方案设置的合理性及实效性、导师的教学与科研态度、实践环节的考核是影响冰球专业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主导性因素,指出提升冰球专业方向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理念、注重冰球专业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论证与修缮、提高冰球专业方向研究生导师再学习的能力、完善冰球专业方向实践环节的评估指标等提高我国冰球专业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水平的具体措施,以期提高和改进现有的冰球专业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质量,增强冰球专业研究生的社会竞争力与适应力,为改革冰球专业方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美、日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文献法、比较法调查和Internet查询等方法,对中、美、日等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改进我国研究生课程设置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通过对三国体育学科研究生课程从基础理论、专业、相关学科、学科前沿知识及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美国、日本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结论:根据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课程设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江西省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有教授职称的硕导居多,以年龄间区在41-50岁的人群为主,这样的硕士生导师队伍结构较为合理,有利于导师梯队建设,但博士学历以上的硕导较少;随着高校不断扩招,研究生的质量呈下滑趋势;导师带研究生过多;导师遴选机制不完善;研究生科研能力、专业基本技能不强。  相似文献   

8.
体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领域的研究已成为体育高素质人才培养研究的重要课题来源。近10年涌现出大量关于体育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在体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培养模式方面形成了一批有意义的结果。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造成体育硕士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主要有硬件设施投入和利用不足、培养体系不完善、学生科研实践少和教学科研管理效果差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其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快速发展,但因大多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几乎没有工作实践经验,体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待于加强和提高。该文从实践能力和体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概念出发,论述了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以提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面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努力选拔和培养一大批具有蓬勃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是目前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对如何将体育专业研究生刨新素质培养的实施工作落到实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实施工作的对策包括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构建培养机制、强化培养力度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关于体育运动中主观评分的客观评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体育运动中主观评分的客观评价问题,建立主观评分的数量评价方法,实现对裁判员裁判水平的量化鉴定。  相似文献   

12.
运用生物力学的分析方法,对排球扣球技术动作,特别是对助跑、起跳、空中击球和落地等动作进行了研究,总结和归纳动量矩定理及动量矩守恒定律运用到排球扣球技术中的一些规律,其目的是规范排球扣球技术动作,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扣球技术动作,提高扣球的质量和效果,丰富排球教学与训练的理论和方法,推动排球专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足球之美--对足球运动的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球是当今世界上最受大众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号称世界第一运动.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足球之所以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提出足球技术美、战术美、悲剧美、戏剧美是足球美的基本特征,是足球魅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华健身术的历史与发展的调查研究,证明了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理论基础,以独特、有效的防病、治病、健身延寿的功能,成为祖国康复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刘卓  任杰 《体育学刊》2007,14(5):4-9
无"境域"地考证体育基本理论问题不仅无效反而生乱,盖因这类属于体育人文社会学问题的探讨要受到所讨论问题的境域限定。围绕体育的存在特质,在"语言境域"、"意义境域"、"时间境域"三境的"缠绕"中考察体育的本质、功能和起源,并且关注人类与其所创造的文化作品之间的"互构共生",也许就是实质性地解决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中的基本难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体育的功能、价值和体育学科的目标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关于体育的功能、价值和体育学科目标的讨论由来已久,但讨论结果是提出了笼统的“多功能论”.因此又引发了新的讨论。关于这个讨论,有从新的视角进行阐述和整理的必要。作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从划船运动员来源谈运动转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法、调查访问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国内139名划船运动员的运动经历、转项次数、转项原因、转项年龄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划船队的组建和运动员转项的规律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法,对篮球投篮技术动作,特别是对投篮技术动作中投篮异侧手、腹部及下肢动作与投篮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动量矩定理及动量矩守恒定律运用到篮球投篮技术中的一些规律,并对这些规律的具体动作方式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其目的是规范投篮技术动作、丰富篮球教学与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促进篮球专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析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武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武德教育在武术教学中历来居于主导地位,且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而广泛的积极作用。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可通过武礼、武技、武理和武师表率等途径与方法,使之贯穿其全过程,达到技德双修。  相似文献   

20.
论体育人类学研究范式中的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法,首先对体育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的沿革进行了溯源。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的演进史。它萌芽于对欧洲封建神权统治提出挑战的文艺复兴时代;形成及发展于殖民扩张中;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争鸣并达成一些共识;战后到全球化前期出现学科化与体制化趋势;进入全球化时代后,通过反思使跨文化比较趋于整合。就如何进行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研究进行了思考:提出应遵循可比性、整体性、主客位性等原则;在研究方法上应综合考虑类型比较法、历史比较法及模式比较法等方法;应选取具有相似表现形式的项目,根据地缘或渊源进行研究。提出跨文化的历史诉求应是为了促进对他者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