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以及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个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计算,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经历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一个数的倍数的过程,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本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1页的例题以及第72页想想做做的1~3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与因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3的倍数特征     
教学内容:西师版五年级(上)教材第128页例3、“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六的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摆图片的操作过程,探索出3的倍数的特征,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2~14页。【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感悟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了解一个数的因数的个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想象拼长方形,并利用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因数与倍数”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首先引导学生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并要求他们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摆法。接着,借助写出的乘法算式介绍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同时通过底注说明“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在此基础上,安排两道例题分别教学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在列举、比较的过程中归纳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纵向异构“倍数和因数”一课的旨意在于,在不同学段学习“倍数和因数”,从时间轴上建立起学习“倍数和因数”的合理时序,从而真正降低其学习难度,探寻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本文主要以二年级学习“倍数和因数”为例,基于“倍”的知识,探索“倍”“倍数”“因数”之间的联系,通过多元表征,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理解倍数与因数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以及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个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教材把握】《倍数和因数》是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安排的教学内容有: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认识素数和合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有:认识倍数和因数;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例1是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例2是你能找出多少个3的倍数?例3是找出36的所有因数。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2页例1、“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描述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用直观方式表示分数、抽象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感悟数的概念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和符号意识。  相似文献   

13.
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内容。教材第一个例题要求学生分组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为讨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提供素材。随后教材结合一道具体的乘法算式,向学生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第二个例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第三个例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想想做做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对倍数因数的理解,进一步体会确定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倍数和因数     
徐芳 《河北教育》2006,(10):30-31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2.引导学生经历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一个数的倍数(100以内)的过程,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基本特征。3.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正>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教学因数与倍数的含义,以及2、5、3的倍数的特征之后,安排了练习五。练习五的第14题是一个具有较强探索性的数学问题:“3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的倍数吗?3个连续奇数或偶数的和呢?自己找一找、算一算,与同学交流。”在实际教学中,面对上面这个问题时,一部分学生往往根据感觉直接作出“是”或“否”的判断,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在作出“是”或“否”的判断之后,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用来佐证自己的判断。即如,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70-72页内容和"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比较、归纳、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最大公因数》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4节《约分》的第1课时,承接第2章《因数和倍数》和第4章第3节《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后续进行约分的重要基础。教材结合实际生活情境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教材中用集合圈来直观表示两个数独有的因数和公因数,其中所蕴含的集合思想和分类思想对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在本学期初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这是学生学习本  相似文献   

19.
[病例1]判断:因为28÷4=7,所以28是倍数,4是因数。( ) [病症]因为28÷4=7,所以28是倍数,4是因数。(√) [诊断]因为“因数”和“倍数”是两个互相依存的概念,所以在说“倍数”和“因数”时必须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不能孤立地说哪个数是倍数,哪个数是因数。因为28÷4=7,所以28是4的倍数,4是28的因数。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P70—72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非零自然数倍数与因数的方法,发现它的倍数与因数的特征,感受倍数与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