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自育式学习方略的两大背景(一)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的特点与制约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两种教学方式,一是教师努力通过语言及媒体把一篇文章教懂或带着学生模仿作文;二是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读写。这两种教学方式带来两种学习方式: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我们知道,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是人类完成复杂学习任务、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2.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外显学习是认知的基本途径,内隐学习是认知必要的有益补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并不存在截然分开的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而是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如果能在外显教学之前先让学生获得内隐知识,并在学生获得外显知识之后再让学生体验鲜活语言从而将外显知识内化,简言之,就是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取内隐-外显-内隐的顺序,这样大学英语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语文内隐学习是内隐学习理论基于语言文字的特点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应用,具体地说,它应指学生在复杂的语文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获得语文知识并发展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语文内隐学习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主要是缄默知识,不能有意识地加以提取,只能在适当的情境中被激活。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语文内隐学习呢?在教学中,我们认为应通过定向型阅读、自由型阅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广泛阅读;通过朗读、背诵的内隐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语言训练的外显学习,将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情与美的角度去鉴赏感悟,使学生真正走进作品,养成人文素养。以此让学生感悟到内隐学习的魅力,自觉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相似文献   

4.
焦虑被认为是外语学习最关键的心理变量之一.降低语言焦虑,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应充分发挥内隐与外显学习各自的优势以及协同作用:以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为平台,创建最佳内隐、外显协同学习的条件,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形成合理的语言知识结构,促进语言技能的发展,提高英语专业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是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存在的两种认知过程.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关注并强调学生有意识的外显学习,对内隐学习这种无意识的语言加工过程缺乏必要的认识.结果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从内隐学习的相关理论与研究出发,探讨了在内隐学习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两种教学模式:一是教师通过语言及媒体努力把数学知识教给学生,带着学生模仿解题;二是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解题。这两种教学模式带来两种学习方式: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国内学者郭秀艳和杨治良(2002)认为,这两种学习方式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当学习者共同运用内隐和外显两种学习方式时,其效果是最好的,即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存在协同效应。他们还发现,一向被认为是自动的、无需意  相似文献   

7.
谈内隐学习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心理学内隐学习理论的视角出发,以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结合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加工深度、培养学生的语感、外显的语法分析以内隐学习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从内隐学习的视角看学校课程与教学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学习作为一种无意识的认知加工过程,具有许多相对于外显学习的优势.本文研究认为,真正高效的学习应是无意识学习与意识学习相结合的整合学习模式.根据这一点,笔者对现实中学生学习机能失衡的状况进行了反思,提出健全的学习方式应当注重"内隐认知"与"外显认知"两大认知机能系统的平衡.为此,学校现有的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都必须加以优化:在课程方面,要开发和实施学生取向的活动性、体验性课程,注重隐性课程的实施,建立第二套教学大纲、开辟第二课堂;在教学方面,要强化教学的情意目标,注重学生实践智力的培养;运用显隐结合策略,坚持两条腿走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内隐学习或外显学习;在教学中给艺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喻"思维留下足够的空间;对学生学习的评估既要考"表达",也要考"操作".  相似文献   

9.
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可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两部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相比外显学习,内隐学习没有固定的规则与束缚,是人们在无意识中进行的学习。它在英语学习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合理借鉴内隐学习理论,让学生在诵、抄、仿、阅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英语素养。  相似文献   

10.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学习复杂任务时应先具备内隐知识基础,然后再建立外显的任务模型。结合内隐学习理念,在非母语教学环境中进一步加强外语语言规则和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加强语言环境建设,必有利于外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内隐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学生通过内隐学习能在文章结构、内容和语言三个层面的能力上有实质性的飞跃。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写作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书面语言的组织能力,跟口头语言的原理是差不多的。我们知道,孩子说话会有沉默期,写作能力也有沉默期。沉默期的孩子其实也在不停息地进行学习,但是这种学习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最近心理学界的热门词汇"内隐学习"、"内隐记忆",就是说的这种现象。内隐学习对应的是外显学习,外显学习我们容易理解,就是师傅教徒弟,你一句我一句这样,或者给一道题目,让学生想办法做出来。  相似文献   

13.
第二语言的内隐学习是内隐学习在应用方面的前沿课题。为探讨小学儿童英语语音规则的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规律,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共94名,男女各半,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分为学习、练习和测试三个阶段,实验一操纵了视听通道变量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变量的组合,实验二操纵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变量在学习阶段和练习阶段的不同顺序的组合,得出以下结论:(1)儿童在英语语音规则的学习中,通道效应显著,通过视觉通道获得的成绩显著好于通过听觉通道获得的成绩;(2)对于单词测试和完形测试而言,内隐和外显的学习效应并不显著,内隐和外显学习不同的组合顺序效应也不显著;但就这两种测试正确率的平均值而言,内隐学习的正确率最高,而且这种内隐学习的方式是先内隐学习,随后进行外显练习;(3)对于规则测试而言,不仅受内隐和外显学习的影响,而且也受内隐和外显组合顺序的影响,表现为内隐学习和外显练习、外显学习与外显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最好,外显学习与内隐练习结合的方式居中,内隐学习与内隐练习结合的方式最差。  相似文献   

14.
张灿灿 《文教资料》2011,(31):44-46
内隐/外显学习是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热点。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虽然在内涵和特征上存在明显的不同,但两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表现出了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是涉及学习者本身特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手段的一个复杂过程。只有清楚地了解并充分发挥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协同效应.学习者才能更有效地获得语言知识。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在论述影响学习的几个变量中的"教学质量"(即教学适合于学生的程度)这一变量时指出,"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观察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他把这种参与分为"外显地"(可观察到)和"内隐地"(用心思考)两种情况,学生"外显地"参与固然重要,但"内隐地"参与学习更有效.因此,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6.
内隐学习具有自动性、理解性、稳定性等特点,是在无意识中获得知识的学习机制。外显学习具有计划性、目的性、意识性、付出性等特点,是有意识地对知识进行加工。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互影响,如果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可以使其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如果结合内隐与外显学习机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阅读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内隐学习是一种语言获得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学长期强调外显学习,教学效果不理想。运用内隐学习原理,可以通过创设环境、利用各种课外材料、利用教材中的补充材料等方式,让学生无意中学到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自然而然地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  相似文献   

18.
内隐认知与外显学习在外语学习中的地位孰轻孰重,长久以来都是语言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点之一。此研究阐释了学习过程中显性与隐性学习在机制上的差异及相互关系,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内隐与外显学习的研究动态,并结合我国语法教学实践的特点,提出内隐认知与外显学习交互作用下的语法互动式任务教学法。  相似文献   

19.
内隐学习理论作为认知心理研究的成果,在教学领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内隐学习的研究思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将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辅相成的协同效应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就是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内隐学习的环境,要活化课堂语法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语法应用能力并注意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相结合;要引导学生广听、泛听,大量阅读和背诵,帮助他们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通过创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建立正确的英语语感,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它既可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可是外显的程序与步骤;而学习策略训练是指教师以教材为载体,依据学生的自我调节方式,有计划、有系统地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学习策略或学习技能、技巧、规则、方法的一种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