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甲骨文金文释林》为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胡激成教授的遗作,近日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甲骨文考释34篇,铜器铭考释58篇,古文字考释理论性文章1篇,共400千字。胡先生以其深厚的史学修养关照他的古文字研究,又以古文字研究中的所见、所获来充实、佐证他的史学研究。形成史学、古文字学交相辉映的学术特色。在古文字学界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本书将甲骨文和铜器铭文作为最原始、最直接而又真实可信的史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殷商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生产工具、社会生活、商业状况、宗教观念等阐述了许多新颖独特且极具学术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孙诒让所著《契文举例》是学界公认的第一部甲骨文研究著作,其在甲骨文字考释方面虽有谬误和不足之处,然其甲骨文字考释方法却极为科学和周详。在书中,孙诒让主要运用了以《说文解字》释字、比较金文释字、偏旁分析法释字、义近形旁通用释字、音考字以及与古文献相考证等方法。孙氏之后的甲骨文研究方法虽然林林总总,但均可从《契文举例》中探寻其根源,足可见孙氏甲骨文研究考释方法影响之深之远。《契文举例》是甲骨文研究的开山之作,其学术成就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侧重于《原本玉篇残卷》言部中除古、籀文之外的其它文字现象,其中异体字数量最多,另外有通假字、古今字、传抄中的讹误字等,这些珍贵的文字材料对研究文字学,特别是对古文字的考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全文用不同时代的字书对这些文字现象进行初步探索,并上溯到甲骨文、金文。  相似文献   

4.
从1988年起,历时八、九年,我用古文字(甲、金文)比照研读《周易》,间有所得,做了一些记录,如是革成《周易应字考释》、《通假字考略》、《周易三释》、《易经释信》、《易·讼考释及其他》等文,近二十万字,都已刊出,以便向专家们讨教。但做完这些文字考释工作后,感觉上总不那么踏实。一,当然是甲、金文的认读本身就是一个很漫长很艰难的过程,仅就目前所定读的字,用它来训释上古经典,显然是很不够的;二,即使文字的解释是对的,但也太过肤钱,例证也较为粗疏。这样的文字训释工作,尽管很不讨好,甚至诸多外设,但我想,作为…  相似文献   

5.
叶玉森考释古文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一)注重字形分析,特别是据偏旁考察释字;(二)注重从辞例文意考察释字;(三)注重与其他古文字的比较释字;(四)注重从甲骨文的初形溯义,通过理解古人造字意图进行释字;(五)注重从甲骨文本身的谐声系统出发,利用古音学知识释字;(六)注重分析甲骨文中的合文、析文、倒书释字。叶玉森的甲骨文研究对后来人们系统提出古文字的考释方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王"、"臣"二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的字形演变、字义训释进行考释,探究二字的本义,证明此二字的本义并非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而许慎的解释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辞书释义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7.
阐明语法是训诂的重要内容之一,阐明语法对于正确训释词语、疏通文意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甲骨文研究中,人们对甲骨文字词的考释比较重视,而对甲骨文语法的研究则有些忽略。本文以笔者曾研究过的几个语法问题为例,说明甲骨文语法研究在字词训释中的重要作用,希望有助于甲骨文语法研究和字词考释的进一步结合。本文所引甲骨文辞例,引自《甲骨文合集》者径出片号,引自《小屯南地甲骨》的简称“屯”,引自《怀特氏等所藏甲骨文集》的简称“怀”。  相似文献   

8.
资讯看板     
《新高考》2009,(9):61-61
为出彩用古文字作文,仅得8分《成都商报》:四川考生小黄用古文字写高考作文,专家发现里面有甲骨文、金文,还有小篆,因为偏题,得分仅为8分。小黄说  相似文献   

9.
《湖北教育》2009,(8):47-47
近日,广受关注的四川高考语文试卷中惊现的"甲骨文作文",经古文字专家翻译后,发现该作文确实是以甲骨文、金文、小篆书写,但是该文最终因为偏题而得分较低.专家认为用古文字写高考作文不可取,部分老师建议高考作文应规定"必须使用简体字".究竟该如何看待这篇"甲骨文作文",一时间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考释一直是甲骨文研究的要点,利用《说文解字》是运用最早的甲骨文考释的方法。本文对甲骨文考释方法进行梳理,举实例讨论利用《说文解字》考释甲骨文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甲骨文考释一直是甲骨文研究的要点,利用《说文解字》是运用最早的甲骨文考释的方法。本文对甲骨文考释方法进行梳理,举实例讨论利用《说文解字》考释甲骨文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对甲骨文的考释方法进行梳理,以期对古文字的进一步考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说文解字翼徵》为朝鲜末期实学家兼考据学家朴瑄寿先生所撰述、金晚植先生校阅完成的关于《说文解字》研究的集大成的专著,1912年在汉城的光文社出版。了解《翼徵》本身之前,首先要理解作者的研究倾向。朴瑄寿是一位罕见的以金文为考释依据的文字学者。他认为小篆已经离最原始的古文字有一段距离,字形的变化太大,不能当作汉字的原始字形,因而根本不能以小篆为探究文字本义的考释依据。所以,朴瑄寿对《说文》由于当时的学术环境所限,未能完善地参考小篆以前的古文字资料,只能以小篆的字形来考释汉字的本义表示遗憾,并批评了这样的研究环境所酿成的一些误谬,以及后代学者陆续所犯的错  相似文献   

14.
考释了甲骨文“■”字、“妻”字、“淒”字和“霋”字,并考证修正了《甲骨文字典》中将甲骨文“妻”字释为“■”字和“敏”字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古文字学界较早从辞章的角度来考释西周金文的郭沫若先生,不仅从整体上把握铭辞命意,进而自上而下地观照词语意义,并因此对两周金文的考释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他在考释过程中所总结或暗示的修辞格式,又为西周金文修辞研究提供了范例,便于汉语修辞史早期语料的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小篆对籀文的省改与秦人的思维趋向古敬恒,孙建波我国古老的汉字若从仰韶古陶上的刻符算起,已经拥有六千年的悠久历史,单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到小篆,就绵延演进了一千多年。这些书体,都属于汉字发展史上的古文字阶段,其中甲骨文、金文为早期古文字,小篆为晚期...  相似文献   

17.
杨越 《教学与管理》2014,(14):40-41
正"古文字"这个名称,最初见于《汉书·郊祀志》所说的"张敞好古文字"。古文字不仅是汉字原始形态的体现,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文字的发展源远流长,形成一条有规律可探的历史。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掌握一定的古文字知识是基本文化素质,运用古文字知识进行识字教学,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中国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被裘锡圭先生分为两大阶段即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古文字在中国除了特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文字,如甲骨文和金文,  相似文献   

18.
古殳考究--兼及《说文》中心词隐含机制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学者研究古殳,由于背离了《周礼》与《说文》释殳,于所据失察,且讹传不己,导致一直“没有发现”古殳是什么式样的兵器,也影响到对甲骨文、金文之“殳”至今“其义不明”。我们则从《周礼》、《说文》出发,详加考究,结果发现“殳”乃是“椎”(捶)的古字,而甲、金文之“殳”正是其初文,终于解开了古殳何形之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字形入手,分析"野"字的繁体──"壄"之从"矛"当为"予"字之讹。甲骨文、金文形体均为从"林",从"土","土"亦声,战国文字形体则叠加"予"声。"矛"、"予"二字古文字形体相去甚远,但已有相混之例。而"矛"、"予"二字之今体仅一撇之差,故易混,传抄古文及石碑、墓志铭、敦煌俗字中多有例证。文章亦提及"野"之本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及《文源》采用古文字资料的范围、《文源》不用甲骨文之谜和《文源》引用传统"说文学"资料等三个问题。从取材的角度看,《文源》是一部继承传统文字学特别是清代段、朱"说文学"的成就,同时又结合古文字资料尤其是商周秦汉金石文字资料来探讨汉字本形本义的承前启后的著作,它虽然还没来得及用上甲骨文的资料,但已经充分展示出古文字资料和传统文字学相结合给汉字学研究所带来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