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优秀运动员实施"长学制"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优秀运动员为什么要实行"长学制"文化教育、如何实行优秀运动员 "长学制"文化教育,以及实行优秀运动员"长学制"文化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Markus和 Kitayama(1 991 )的自我观念理论以文化差异为基础 ,将人的自我观念分为独立自我和互联自我。研究假设 ,从事个人项目的优秀运动员有更强的独立自我倾向 ,从事集体项目的优秀运动员有更强的互联自我倾向。应用 2 0项陈述测验对 95名优秀运动员进行研究的结果部分地支持了该假设 :个人项目的优秀运动员有更强的个人定向 ,集体项目的优秀运动员有更强的社会定向。但两种项目的运动员在具体化与抽象化表述上未见差异。研究结果还表明 ,在社会身份和评价性描述上存在项目差异  相似文献   

3.
竞技体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并尽可能长时间的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创造更多的优异成绩达到竞技体育的经济性和时效性.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等方法对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进行研究与分析,指出影响散打运动员寿命的训练因素和非训练因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武汉理工大学的调查为个案,对高校"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校"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队伍的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据此提出对策:加强运动员思想文化教育,培养运动员科学训练的理念,提高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水平,建立高校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机制,科学处理"学训矛盾"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跳远运动员的"高助跑速度利用率"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跳远运动员在自身平跑绝对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采用很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高助跑速度利用率也带来了起跳技术难度大、影响踏板准确性、运动员发挥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很大,这可能也是国外优秀运动员几乎毫无例外地采用了较低的助跑速度利用率的原因;中国运动员若采用可控速度助跑就必须提高平跑的绝对速度,从长远来看,这也是稳固提高中国跳远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优秀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和目标结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优秀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的长度、体格和围度指标的测试,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在此基础上深入的分析了我国优秀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并建立了我国优秀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目标结构模型,为我国优秀足球运动员的选材和选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得意技是优秀柔道运动员克敌制胜的法宝,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是形成得意技的基础,得意技要反复练习、对抗练习.运动员得意技(绝招)运用得熟练,比赛中的成功率就高,对对手的威胁也就越大,所以柔道运动员选择好自己的得意技(绝招),并且运用娴熟能克敌制胜.  相似文献   

8.
得意技是优秀柔道运动员克敌制胜的法宝,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是形成得意技的基础,得意技要反复练习、对抗练习.运动员得意技(绝招)运用得熟练,比赛中的成功率就高,对对手的威胁也就越大,所以柔道运动员选择好自己的得意技(绝招),并且运用娴熟能克敌制胜.  相似文献   

9.
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我国优秀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管理学、法律学、社会保障等相关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再就业问题的必要性、途径和特点,并对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制约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目前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解决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难问题的对策。研究目的旨在试图从解决优秀运动员退役再就业问题的必要性和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出发,在深层次理论分析基础上,探索出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解决优秀运动员退役再就业问题较难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优秀羽毛球运动员选材至今没有完整、系统的研究模型。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专家咨询、改革实验测试方法以及大样本测试,概括了羽毛球项目的制胜规律;从新的视角论证了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各子结构之间的关系;量化了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中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选材模型。  相似文献   

11.
The term "Clark Phenomenon" refers to unexpected failures of topranking ahletes in major competitions.Top athletes in the 21 - 24th Olympic Games and top six athletes in the 1- 6th National Games of the events of track and field, swimming and weightlifting were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Statistic analysis of their achievements in major competitions showed that the "Clark Phenomenon" appeared in about one third of these top athletes. The incidence of "Clark Phenomenon" of the top six athletes was 0. 8%. Discussion was made on the causes that lead to serious "Clark Phenomenon" of Chinese athletes in the Olympic Games. An Evaluation Standard of Normal Performance in Major Competition for the events of track and field, swimming and weightlifing was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7-2018年短道速滑世界杯、世锦赛及平昌冬奥会中韩男子1500 m比赛进行分析,比较两国男子运动员的战术定位特征与滑行节奏差异。结果表明:(1)两国男队在1500 m项目上的成绩存在一定差距,韩国男队更佳;(2)比赛开始阶段的各圈滑行位置排名与最后名次关系不大,随着比赛圈次增加,两者间相关性增强;(3)韩国男子运动员在第1-10圈的位置排名并不靠前,但最后4圈处于领滑位置的概率高于中国男子运动员;(4)中韩两国男子运动员平均单圈用时差异主要表现在最后4圈且韩国男子运动员用时更短;(5)韩国男子运动员在决赛与非决赛阶段比赛总用时均比中国男子运动员短。结论:韩国男队在1500 m项目上更具优势,中国男子运动员在最后4圈对领滑位置的占领率较低且加速滑行与超越冲刺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
运用问卷调查、实验测量、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运动队的31名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能力与竞技水平关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际健将和健将两级别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能力基本处于同一个水平,这与他们处于相近的竞技水平有关;国际健将和健将级运动员的5项核心稳定性指标明显好于低水平运动员,但有1项指标的测试结果却不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相一致,说明部分核心稳定性能力与运动员的技术发展有关,并显现出相互促进的关系。腹、腰背部核心稳定性力量对运动员的难度动作发展和技术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还显示,优秀运动员的各项核心稳定性力量并非全部高度发展,同类群体中的个体能力发展不均衡,具有相互补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我国CBA前八名各俱乐部中锋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场次等多项指标进行研究。发现:体重和克托莱指数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年龄与场均得分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场次与场均得分呈非常显著性相关;两分球命中率和罚球命中率呈非常显著性相关,两分球命中率和场均得分呈非常显著性相关,三分球命中率和罚球命中率呈显著性相关,罚球命中率和场均得分呈非常显著性相关,两分球命中率、三分球命中率、罚球命中率以及场均得分和球队名次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前场篮板球与扣篮之间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前场篮板球与助攻之间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前场篮板球、扣篮、助攻和名次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后场篮板球与盖帽之间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后场篮板球与抢断之间呈非常显著性相关,抢断与盖帽之间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后场篮板球、盖帽以及抢断与名次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被侵与犯规之间呈非常显著性相关,被侵与失误之间呈非常显著性相关,犯规与失误之间呈非常显著性相关,被侵、犯规、失误与名次之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体质量的顶级柔道运动员在同一赛前4个月训练计划实施中的能量代谢特征。选取俄罗斯国家队参加欧洲锦标赛的顶级柔道运动员8人作为研究对象。得出结论:1)俄罗斯国家柔道队在欧洲锦标赛前实施的同一赛前训练计划对不同体质量的顶级柔道运动员的能量代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为了针对不同体质量的顶级柔道运动员的具体训练目标来制定训练计划,必须对顶级柔道运动员传统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进行评价,以确保每一组顶级柔道运动员(小体质量组、中体质量组和大体质量组)独立完成训练任务并定期达到同样的预期恢复效果;3)顶级柔道运动员竞赛成绩的正向变化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专项耐力和无氧供能水平的提高速率;4)在赛前训练最后阶段,以规律性地暂时降低顶级柔道运动员的有氧供能水平的方式来提高竞赛成绩,不会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世界与中国女子新兴田赛项目的速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助跑速度及三跳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助跑速度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我国运动员在助跑向起跳过渡的最后阶段,运动员水平速度损失过大,起跳时垂直速度增加较大,水平速度的损失较大;国外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出手初速度比国内优秀运动员快。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第30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前八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总成绩与各单项成绩间的关系进行数据统计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第30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比赛成绩都有所提高,相关联度保持着较为平稳的态势。在各单项成绩排名中,200m和铅球是多年以来的弱势项目,与上一届奥运会没有大的变化。其他各单项成绩各有优略,与上一届奥运会相比都有所提高。因此,应在弱势项目上加大训练力度,缩小与其他项目的差距。同时,注意各项目之间的均衡发展,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伦敦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各国备战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作者对2010年度所有奥运会项目按世界锦标赛、世界杯、世界排名的顺序选定其中水平最高的一项赛事或排名进行奥运实力统计分析,以便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国与各重点对手国实力及变化情况,为备战伦敦奥运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十运会与雅典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决赛的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总分、各单项成绩及技术等级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差距明显,在某些项目上差距更大;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的得分率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基本一致。旨在通过比较分析,使相关人士认识到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的现状,采取措施,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在搜集2006年度世界前150名与国内前20名顶级选手的比赛成绩后,作数据录入处理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 11.0进行因子分析。对比分析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因子载荷矩阵,得出制约国内选手的成绩发展内在因素是国内选手的基础素质相对较弱,特别是力量因子上与国外选手存在显著差异,整体水平偏低。明确一流十项全能选手的总体因子结构是以力量(绝对力量)、速度、耐力以及弹跳技术为主要的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十项全能的选材、训练、比赛的调节等提出建议:增强弹跳能力,提高耐力水平,注意力量性训练的合理把握。我国选手弹跳项目水平突出,应继续保持。注意科学选材,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应是身材高大、体重轻、速度快、反应快,动作协调的选手。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意志品质教育,提高训练及比赛时的心理素质。合理引进国外选手的训练方法,加强国内外教练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