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的第一课时Story Time板块。本单元的话题是New Year,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本节课教学玩具类单词doll、ball、robot以及询问、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神奇的声音世界》是在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夏日的雷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内容重新整合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孩子以后的系统化知识的学习和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内容:本节课所学《分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分类》。本单元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是按统一标准分类,第二课时是不同标准下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交通与数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教学目标: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的简单问题。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知识在  相似文献   

5.
薛晖 《儿童音乐》2013,(5):55-56,44
例8:《七彩的管弦(一)》是一节初中一年级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内容选自湘艺版修订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由长沙市明德天心中学陈正明老师设计并执教。该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欣赏现代管弦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赏析、体验古典管弦乐作品,加深学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听过一节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课题是歌曲《说话》(广西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音乐试用课本第一册)的新课教学。在新课开始之时,教师设计了一段精彩的童话故事导入,使学生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进入了学习环境,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兵 《黑河教育》2014,(11):79-7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P44-P46例1-例3做一做及有关练习。教材分析:《用字母表示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中的第一节。"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方程的基础。"在具体的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学情分析: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已经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单位了,只是很简单;此内容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单元《多姿多彩的图形》第一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第二课时.  相似文献   

9.
<正>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年级:三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学唱《钟声叮叮当》,领会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教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钟声》)教材分析:《钟声叮叮当》曲调短小精悍,是一首旋律优美的二声部合唱歌曲。6/8拍,D大调式。在旋律方面,歌曲共有四个乐句,第三句是第一句下方二度的模进,第二句和第四乐句有一个四度的音程跳进,在平稳中呈现起伏,仿佛动听的钟声在不断地敲打着。歌曲的低声部,  相似文献   

10.
课题:生活中的音乐年级:二年级教学内容:1.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2.通过音乐活动体验不同的音乐形象。3.讨论和创编声音故事。教学目标:1.能够自寻音源探索不同的声音。2.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3.探索音源,即兴编配音乐故事。4.在音乐活动中培养与他人的合作精神。设计意图:我们耳朵所听到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反过来,我们通过各种声音可以表现一定的事物和情感。学会掌握声音的各种表现手法,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一个重要线索和途径。我设计这一节音乐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课型】歌唱课【教学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花城出版社《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授课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一课时一、教学思考与架构(一)理论依据2016年1月19日,教育部发布《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简单的二人对策论问题(又称"抢18"游戏).   背景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4后的"数学游戏".该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简单的二人对策论问题(又称"抢18"游戏).   背景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4后的"数学游戏".该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神奇的声音世界》是在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夏日的雷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内容重新整合后形成的。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声音的活动。2.通过听、说、唱、赏、演、创等多项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音乐要素,学会创造、表现声音。教学过程一、巧妙设境,感受声音1.感受无声。老师进入教室,用严肃、镇定的目光注视学生一分钟左右。(学生有点坐不住了)师:刚才,你们有什么感受?生:静得有点可怕。师: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学生举例回答)2.体验噪音…  相似文献   

15.
台湾南一版《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我的家》单元和大陆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的《我爱我家》单元,都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我与家"来展开的,虽然年级不同但是所针对的学生年龄很接近。探讨两地教材同一主题单元编写上的异同及各自特色,对大陆《品德与生活》教科书的编写以及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有助益。  相似文献   

1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看一看(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位置与顺序及观察物体等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教育科学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走近父母》的第一节,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本单元的主题是跨越代沟。因为进入八年级后学生们在生活学习方面比七年级时成熟了,而在人际交往中亲子、师生之间的相处渐渐出现了所谓的"代沟"。解决代沟问题,增加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以尽快地适应新年级的学习生活,是八年级学生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本单元通过第一课走近父母、第二课理解老师的教学,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激父母,尊重老师,主要目标是从情感的角度实现亲子、师生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我应邀参加"甘肃省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执教一节数学课,人教版教材,课题自定。我选择了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原因是:第一,"位置与方向"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人教版教材分别把它安排在一年级下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的4个单元;我省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分别把它安排在一年级上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是9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5年级上册第16课的教学内容。本课活动内容是按照"制造声音,获得感性认识;提出猜想——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的思路编写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归纳概括出声音产生的原因。教材安排1课时完成。  相似文献   

20.
徐东玉  陈喻 《贵州教育》2008,(10):25-2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7页~88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出自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大小"单元.这一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与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设计日常生活中的方案.本单元共分3课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