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69~71页,练习十七第1~4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验旋转、平移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在测量、计算三角形面积时,能灵活、合理地选择对应的高和底进行计算。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厚纸做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两个一模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指…  相似文献   

3.
陈雪梅 《教育导刊》2003,(8):126-127
设计操作自练.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把操作与思维训练联系起来,使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能力在操作中提高.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出示复习问题: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操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用"割"、"补"、"拼"、"移"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相似文献   

4.
王建生 《江苏教育》2006,(11B):33-34
苏教版国际本教材第九册“多边形面积计算”这一章节中,有这么一个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理解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为分解这教学难点,教材中安排22~23页的“练习与应用”第1题与第4题两道习题。编者意图是:第1题让学生在格子图上比较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帮助学生在比较和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各种图形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领悟各个面积公式推导的思路与方法;第4题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出几个面积相等的不同的图形,帮助学生在比较和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在实际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回忆和领悟各个面积公式推导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会用字母表示,会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 3.体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严密性和公式的确定性,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数学第九册第69—71页,例题,P71做一做,完成练习十七的第1~4题。教学目的1郾通过操作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2郾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3郾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应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教具、学具准备教具:有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学具:每组准备…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第九册第67、68页例2。 教学目的: 1.启发学生探求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激发学生 学习动机。 2.让学生参与公式推导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力、概括力,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教具、学具:投影仪、小黑板、两个大小形状相同  相似文献   

8.
设计操作自练.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把操作与思维训练联系起来,使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能力在操作中提高.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出示复习问题: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操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用“割“、“补“、“拼“、“移“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会用字母表示,会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  相似文献   

10.
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只有把 握住恰当时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索未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进行图式对照时,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复习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后,提出:能不能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那样将梯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或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一个三角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此时学生欲求解而不能,处于“自我需求”的“愤”“悱”状态,教师把握这个时机,引导学生操作,用旋转,平移的方法,采取图式对照,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2.在探究的过程中继续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二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求三角形面积的问题,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一问题,就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必要的。2.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2)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3)通过割补,渗透图形转化的思考方法,并…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32—3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⒈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⒉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树立空间观念,让他们初步感知与学习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旋转、平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教具准备: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抽拉式投影片。学具准备: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两个…  相似文献   

14.
设计操作自练。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把操作与思维训练联系起来,使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能力在操作中提高。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出示复习问题: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操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用“割”、“补”、“拼”、“移”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如,把两个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把一个梯形用割、移、补的方…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面积。教学难点运用转化的方法研究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1.多媒体出示书中69页方格纸上的三角形。思考:方格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什么叫…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意义,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使学生自己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从而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会到独立探索数学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相似文献   

17.
从淡化公式探究、注重公式应用,转到注重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理解,这是新课程理念下“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不过,在实践中,一个新的问题又随之产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或理解)过程有没有一种基本方法?或者说,教材所提供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推导方式,是不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1.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2.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阅读质疑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以下材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把问题随手记录下来。学生阅读后,首先回顾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然后学生提出了疑问,主要问题有:(1)怎样用数方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利用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合理应用教具和学具,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和深刻性。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如果只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师口头说,学生凭想象理解、记住公式,利用公式去求三角形面积,也能实现学生会计算的目的。但如果合理使用教具,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通过观察,发现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问:这个平行四边形能否变成三角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多种答案中选取沿对角线折,然后剪开,再变换角度重叠,就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悟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