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可分为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两大阶段。依据公共产品理论和教育性质的不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产品应属于公共产品,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产品则表现为准公共产品属性。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应以平等为基本原则,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则应侧重效率。因此,在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实践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教育产品的不同属性科学地选择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育可分为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两大阶段.依据公共产品理论和教育性质的不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产品应属于公共产品,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产品则表现为准公共产品属性.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应以平等为基本原则,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则应侧重效率.因此,在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实践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教育产品的不同属性科学地选择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范畴,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教育,保证教育的公平,是政府的义务。然而,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就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从而导致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要减少或消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就必须坚持以县为单位。在此基础上配置教育硬件、教师、管理等教育资源,尽可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问题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资金投入不足和不平衡、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流失严重、教育资源闲置和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是教育不公的体现,也严重影响到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应然之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问题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资金投入不足和不平衡、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流失严重、教育资源闲置和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是教育不公的体现,也严重影响到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应然之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已经把教育公平置于社会公平重要基础的地位,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任务之一。推进义务教育起点公平,努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在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群体间配置公平,是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的目标。本文侧重从校际资源配置看我省义务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从法律层面明确九年义务教育属政府公共产品,也就是说,政府必须承担基础教育年龄段每个公民接受教育的责任,每个年龄段公民都有接受基础教育的义务,进而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基础。然而,理论政策的简单明了,并不代表实践、落实的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和有力支撑,也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教育发展目标。从国际经验看,各国以教育公平支撑教育强国的主要行动包括,保障公共教育投入,维护基础教育事业的公益属性;推动教育标准化,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实施倾斜性政策保障边缘和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拓展公共教育服务范围向课后和课外延伸;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高中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取向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高中教育资源配置的价值取向逐步从效率转向公平,精英发展阶段“效率优先”,而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阶段“公平优先”。高中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是现阶段我国高中教育的价值选择。公平配置高中教育资源,要以区域内教育有限均衡发展为目标,明确省级政府在高中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主要责任,同时,确保弱势群体利益最大化,公共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并给予其补偿。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教育是具有较大私人产品性质的准公共产品,也是地方性公共产品。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财政上存在投入规模不足、投资总体配置结构不合理和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要进一步促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解决经费短缺问题,同时要优化经费配置结构以提高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