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诗谶者,关乎诗之神秘预验之事也。作为中国古代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现象,其完全可上溯至先秦时代。其中,又以《左传》所记尤为典型和特别。《左传》中的诗谶,大致可分为三类:繇辞之谶、歌谣之谶、赋诗之谶。诗谶与原始巫术、宗教思维有关,这三类谶的演化,基本上反映了春秋时期诗谶由宗教世界向人文时代嬗变的痕迹。《左传》中的诗谶,本质上当被看作一种文化叙述策略,其所依据和反映的,正是彼时业已强盛的人文精神。故其诸多之诗谶现象,实为基于礼义德信、民本等思想所作的预验,亦即社会历史经验之显现。  相似文献   

2.
《匈奴的谶歌》是张承志生态散文的代表作品之一。文中,作者探求了祁连山一带生态恶化的原因,发出了生态预警的呐喊。此外,《匈奴的谶歌》奔涌着激昂澎湃的情感,并给我们以深刻的生态启悟。  相似文献   

3.
邱冰 《语文知识》2009,(1):37-40
《佛所行赞》在《大正新修大藏经》中题为“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但实际上其译者在历代经录中的记载并不相同。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借助梵汉对勘材料以作研究,认为《佛所行赞》的译者不是昙无谶。  相似文献   

4.
国人惯于向西方文论取经。论文则回顾中华传统,用《文心雕龙》的神思、丽辞、比兴、附会等理论,评析今人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以及美国人马丁·路德·金的讲词《我有一个梦》,以说明古可以为今用、中可以为洋用。《梦》的众多语句,既用比喻,又用对比,《比兴》《丽辞》二篇的理论,最能说明《梦》的修辞特色。文章认为发扬“龙学”的一个途径,是把它的理论用于实际批评。在当代西方大量诘屈聱牙、艰深难懂的文论当道之际,发扬“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中《凤阳士人》一篇与唐代白行简《三梦记》、薛渔思《独孤遐叔》以及李玫《张生》有着不可否认的渊源。与《三梦记》、《独孤遐叔》、《张生》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凤阳士人》在人物塑造和内涵揭示中都有自己突出的特征,而这正体现了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创作风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谶纬是图谶和纬书的合一,本非一类,谶出现较早,纬起源于西汉末期。《文心雕龙》和《论衡》都表达了对谶纬的看法,却有很大反差。刘勰、王充经学思想的不同是他们谶纬观差异的基础,《文心雕龙·正纬》篇不录王充即缘于此。《文心雕龙》和《论衡》分别着眼于文章写作与"疾虚妄",他们的谶纬观都是超越时代的。  相似文献   

7.
《顽主》《甲方乙方》《私人订制》都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故事模式。三个剧班的演出目标和表演者需求各有所异。《顽主》借该模式呈现纷繁的社会现象,表达现代都市人的焦虑。而作为贺岁片的《甲方乙方》是一个圆梦游戏,《私人订制》则是梦的拆解。这一模式实际上模拟了“造梦机器”电影的拍摄过程,甚至模拟了日常生活运作,具有元语言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在昆德拉的《身份》中存在着一个隐在的叙事者,他诉说了昆德拉流亡者身份的隐喻。《身份》的叙事技巧,从形式上而言,是以梦的嵌套来构成的;从内容上而言,呈现出梦的复调之特点,表征着有节制的梦的狂欢。梦幻叙事是《身份》中最为圆熟和成功的技巧,它使读者在一个个梦中,得以窥探昆德拉对人生存在的深刻叩问。  相似文献   

9.
被视为晚清狭邪小说的《风月梦》《青楼梦》《海上繁华梦》,在文学价值上无法与《海上花列传》比肩,但如果从地域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就能发现它们承载了共同的吴地地域传统,又贴上了扬州、苏州、上海各自的城市标签,已超越普通的狭邪小说,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阿阇世王经》是后汉高僧支娄迦谶的译经。章主要利用阿富汗新出土的《阿阇世王经》梵本残卷,将其与汉异译本(西晋竺法护译《殊师利普超三昧经》与北宋法天译《未曾有正法经》)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对经中的一些词汇进行了解说,并讨论了支娄迦谶译经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这是在一所普通初中学校上的研讨课。该校一位教师上《社戏》第一课后 ,我承接她上第二课时———月下归航。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偷”豆为何难忘。第一个教学重点 ,安排三个步骤实现教学 :步骤一 :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划出比喻句。学生很快找出比喻句“那航船 ,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本喻体、比喻词等名词术语学生似乎都懂 ,也就是说 ,若考试采用选择题形式 ,请他们选出是 (或非 )比喻句的一项 ,大部分同学能得分 ,若让他们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恐怕十有八九就要失分了。为了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3.
认为中学化学教材中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及定义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不准确,建议在中学教材中取消对"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等概念的要求,将"零族"、"Ⅷ族"分别称为"ⅧA族"、"ⅧB族".  相似文献   

14.
“去行政化”与“纪宝成难题”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行政化趋势由来已久,典型地表现在行政等级越来越具有支配性地位,但要想立即去掉或完全去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大学发展要求必须去行政化,这就构成了著名的"纪宝成难题"。通过对大学行政化形成过程分析后发现,大学去行政化就是要去掉行政特权,回归学术本位,而非简单地去掉行政级别。在去行政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走行政与学术系统并立的过渡阶段,只有这样去行政化才是可能的,这说明纪宝成难题并非完全无解。  相似文献   

15.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6.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福柯探索"凝视"与哲思的关联,体认"知识-权力",洞察"知识"和"权力"的内在生成,并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生物学等多元学科的"凝视"之中关注微观问题的性质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继承前人对符号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任何符号都有符号层、逻辑层、学科层、存在层这四个层面的意义。据此,从符号学与集合论这两个视角来看,空符号与空集合虽有着的不同意义,但其相互问存在既相异相通,又相互支撑的微妙关系。事实上,在逻辑层面、学科层面和存在层面上“任何符号系统都离不开空符号”。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问特别长,涉及范围特别广,债务数额特别大,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西方金融中心和支柱的美国对这场危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分别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