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思维是一种运动的、调整性的、不断优化的思维活动。动态思维对儿童的数学学习和思维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找准儿童思维的"支点",挖掘儿童思维的"联结点"并渗透数学"思想点",激发、培植和延伸儿童的动态思维。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2015,(3):101-108
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文章分析了当前儿童数学游戏设计忽视数学思维培养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儿童思维认知发展特点为基础,结合"核心图"游戏模型和多元表征理论,提出利于儿童数学思维发展的游戏设计模型,并从核心机制、规则、道具、角色等几个方面设计了数学思维启蒙游戏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数学教学就是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儿童获得数学素养的教育过程。从学科特点出发,最核心的数学素养当属数学思维,而关系思维是最为重要的数学思维之一,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来学数学,将有助于他们结构思维、整体思维、逻辑思维、理性思维的培育与发展,从而实现数学学习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至理数学"是指数学教学要从学科、儿童和教育的立场出发,通过追寻数学背后的"道理",促进儿童对数学的"理解",进而培养儿童的"理性"思维和精神。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应当拓展儿童的"思之向度",让儿童"安静地思考"。教学中,通过"静听",拓展儿童的思维宽度;通过"静思",延伸儿童的思维长度;通过"静悟",发掘儿童的思维深度。"静"让儿童"思维之花"在数学课堂上静静地绽放!  相似文献   

6.
在儿童数学教学中,有时教师可以"稚化"自己的思维,以便和儿童产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脉儿童的认知经验,揣摩儿童的认识状态;要洞悉儿童的思维特质,搭建儿童的"认知脚手架";要暴露儿童的认知错误,和儿童共同遭遇;要展现儿童的探究过程,引领儿童的数学"再创造".  相似文献   

7.
思维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高阶认知,培植儿童的思维力是数学教学的应有理性.教学中要创建儿童"思维场",让儿童展开本质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直面儿童思维,必须激活儿童思维的活性因子,让儿童能够分享思维流,让儿童思维不断从遮蔽中走向敞亮.  相似文献   

8.
与以往相比,小学数学课堂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信息技术的身影,小学数学教学也因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互动性、激发儿童数学学习兴趣、启迪儿童数学思维方面有积极作用。相信这些积极作用会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符合儿童学习数学认知的发展,迎合儿童的学习注意点,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儿童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技术革命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教育是为了促进儿童生命的精彩绽放,提升儿童生命的质量。《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21年2月刊专题"‘生命数学’:为儿童的思维生长而教",引发了笔者诸多思考。宜兴市实验小学汤建英团队从生命视角审视数学课堂,用"生命数学"聚焦思维,用"生命在场"催生思维,用"生命共振"润化思维,让数学思维彰显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0.
"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必须从尊重儿童的活动经验开始,以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为重点,以尊重儿童的学习差异为核心。"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就是要走近儿童、读懂儿童,在儿童经历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中,推动儿童的思维进程,建立儿童个人生活经历与数学理解的整合,实现数学教育的生命对话。  相似文献   

11.
常态的计算教学课堂中所形成的算法,时常以教师"成人化"的认知经验和固有的计算法则直接替代学生的数学思考,抑制了学生"儿童化"思维探索算理的过程,忽略了"数学化"方法的自然建构,丧失了学生"算术"素养的培养和计算技能的形成。因此,数学课堂上"数学化"方法的形成,需要经历学生的"经验现实、认知现实、思维现实"等"儿童现实"的"儿童化"思维的过程,数学思考才能直接抵达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思维起点以及动手操作等儿童认知。如此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实现"数学化"的自然"蜕变",数学知识才能真正实现从"儿童化"思维到"数学化"方法的自然建构。  相似文献   

12.
"迷思概念""相异构想"是儿童在日常生活、数学的类化概念、儿童的自我思维定势或心理暗示中所形成的错误概念或思维结构。儿童的数学迷思概念或相异构想具有自发性、肤浅性、隐蔽性、顽固性等特性。在儿童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探析迷思概念、相异构想的转变策略,进而帮助儿童判断、识别并纠正数学的迷思概念、相异构想。  相似文献   

13.
"有序"对于促进儿童思维生长的价值和意义不可估量。教师拥有"有序"的理念,能助力儿童数学思维的抽象化、多元化、自觉化,是儿童"有序"思维觉醒的奠基石。"有序"教学渗透多层次、多维度的问题解决理念,有利于促进儿童在承前启后、融会贯通中由"他悟"转变为"自悟"。  相似文献   

14.
鲁光楠 《考试周刊》2015,(49):187-188
提高数学教育的有效性被称为儿童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如何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及学习路径组织数学学习是当前儿童数学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受中国传统"算盘"珠码符号、珠码模型和"珠阵"数字化几何图形等具有潜在教具资源价值的启示,形成以"数学语言阅读、数学符号阅读、数学图形空间想象阅读"为依托的思路,我们提出"幼儿动感数学阅读启蒙课程"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其在发展儿童数学思维,培养儿童数学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真与美"和谐统一的学科.在儿童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发掘数学美的因子,运用数学的美学特质,引领儿童展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解题.在领略数学简约、和谐、对称、相似与奇异美的过程中,优化儿童解题思路,形成儿童的灵动思维.  相似文献   

16.
动画技术以其自身的魅力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显现出巨大的教学魅力.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动画情境",让儿童思维从"生活"走向"数学";运用"动画演示",让儿童思维从"感性"走向"理性";通过"动画聚焦",让儿童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进行"动画游戏",让儿童思维从"单一"走向"丰盈".  相似文献   

17.
"发现数学"教学以儿童观察、儿童思维、儿童发现为课堂基点,倡导给儿童创设自主探索、自主合作的时空。教师应在把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为学生搭建自探平台、设计自探活动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为建构具有学科意蕴、儿童气息的数学学习支持系统,解决"得而不悟""悟而不得""浅悟浅得"等学习问题,提出"儿童悟得数学"这一重要命题。探索指向数学本质领悟与数学智慧积淀的诘问式教学,聚焦思维状态分析与调整的注解式教学,基于数学语言分析和语义转换的理解性教学,旨在培养儿童的数学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本色"的数学教学有两重内涵,一是"数学的本色",二是"数学教学的本色".本色的数学追寻数学思想的显发和儿童的思维敞亮.在"本色"的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展现"数学味""简约性"和"动态化",以便给儿童提供"简约而不简单"数学大餐.  相似文献   

20.
数学"童画"是一种基于儿童的可视化学习方式,其价值指向学习本体、儿童天性和数学思维,具有儿童性、可视性、动态性、结构性等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通过"童画"形式的抽象、示例、解释、预测、建构等活动,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