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新社会主义观的思想渊薮。它的出现,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回归,也标志着社会主义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历史性跨越的顺利完成。这一理论体系的思想脉络和逻辑构成具有强烈而鲜明的哲学意味,是思想灵魂、核心命题、终极关怀、时代特征等几个方面的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经历了三个历史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马克思主义阶段,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广泛传播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阶段,这是一个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初步探索的阶段;第三阶段是邓小平理论阶段,这是在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对如何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认识日趋成熟的阶段,从而宏观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社会主义新闻学实践观的理论基础。它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走向成熟,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新闻学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因为新闻实践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深入研究和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即深刻认识“两次历史性飞跃”是一篇大文章的上、下篇;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这对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其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5.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与推进、"大跃进"后对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形成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积极成果.这些积极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继续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思想动力和智慧源泉.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从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开始的,是从恢复中共八大路线开始的,是从系统阐释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开始的.这种在总结历史、开辟未来中形成的在恢复、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恢复、坚持的辩证关系,把正在形成和发展之中的邓小平理论同毛泽东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清晰地描绘出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展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发展脉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样不断地从毛泽东思想那里吸取理论创新的智慧和养料,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构成了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这些现象及其联系,反复地证明了一个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真理的基本原理,总要依托新的思想载体、新的实现方式,才能实现自身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永葆其当代价值,延续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已经进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阶段,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不仅没有过时,反而由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到来,日益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中国社会正面临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党的十四大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认,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经济哲学内涵:它不仅为国家和企业的活动指明方向——“投向市场”,而且也把多方面的研究任务和历史性新课题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前,迫切需要其对自己的当代形象作全方位的审视,自觉地将自己的视域指向现代市场经济大实践,以回应时代对哲学理性的召唤和挑战。如果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那么,弄清楚市场经济实践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新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本…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人的思想导向,因此二者在研究对象、奋斗目标、价值追求、实现路径等方面都具有一致性。现实的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立论基础和逻辑起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旨归;人的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取向;立足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现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研究,有利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回归人的本质,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强大生命力。邓小平理论,既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是我们党对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建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所作出的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同志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性实践超越和实质性实践超越,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创造性地回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学说从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学说的重点,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学说的经典,栽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册。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价值意蕴做了精辟的论述.这些对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深刻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毛泽东和邓小平价值观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哲学方面考察,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光辉。它是真理具体性的特殊展示,它体现了真理的全面性、历史性和条件性。  相似文献   

14.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日益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其意义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但是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应是封闭的僵死的,而应当是开放的发展的,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时曾经指出:“主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因此,我们在学习宣传运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时,除了要准确地理解把握其含义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它所揭示出来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党的思想建设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遭受重大挫折的历史关键时期毛泽东党的思想建设理论拨正了其正确的前进方向,并事实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自发向自觉的历史性转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要求我们深入研究毛泽东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并实现其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传入中国并成为20世纪中国伦理文化的主潮是中国伦理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在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三大伦理思想成果,并成功地实现了从政治化革命性的伦理思想向经济型建设性的伦理思想、从经济型建设性的伦理思想向社会型发展性的伦理思想的两大历史性转换。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使中国人民的伦理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也使中国社会的道德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从此。社会主义伦理体系、人民成为伦理主体和核心的观念、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开放视野、与时俱进推动新道德不断进步的价值观念,成为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大趋势,引领着中国道德观念变革的潮流,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伦理文化的支撑和道义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公平的论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把实现社会公平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回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公平问题的有关论述,对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公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公平的有关论述。一、社会公平的历史性和相对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指出了社会公平的历史性和相对性。(一)社会公平的历史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社会公平是个历史范畴,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解决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大历史课题。总结历史、展望未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定不移地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析:1.本质论的主要依据。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共运实践是其主要依据。2.本质论的科学含义及其实现的根本途径。3.本质论的重大意义。认为它的意义在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奠定了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质就是回归生活世界,诠释生活意义,导引生活价值。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三重内涵:普及化即走出课堂、面向社会;通俗化即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生活化即贴近生活、关注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