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完全弹性碰撞类 这类碰撞经过两个阶段.压缩形变阶段和恢复阶段.从形变的恢复程度来理解,第一阶段所产生的弹性形变在第二阶段能够完全恢复,也就是说两个阶段具有完全对称的特性.从机械能的损失来理解;第一阶段动能转化成的弹性势能在第二阶段又全部转化为动能,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因此这类碰撞不仅满足系统动量守恒.而且作用前后系统动能也守恒.  相似文献   

2.
1.碰撞分为三种情况 :即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 ,不论哪种碰撞都满足动量守恒 ;而对于动能却不一定守恒 ,碰撞后系统的动能存在一上限 (最大值 ) ,还存在一下限 (最小值 ) ,即如果为弹性碰撞 ,则动能没有损失 ,为最大值 ;如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后两物体将粘连在一起 ,则动能损失最大 ,为最小值。2 .从位移角度看 ,由于碰撞时间极短 ,物体在极短时间内位置来不及发生改变 ,故物体在碰撞中位移为零。由此我们可推出 :在碰撞中若牵涉到多个物体时 ,只能是直接接触时发生碰撞的两物体间才有动量转移 ,而第三者不会参与此次碰撞…  相似文献   

3.
这种碰撞经历两个阶段,压缩阶段和恢复阶段.从形变的恢复程度来理解;第一阶段所产生的弹性改变在第二阶段能够完全恢复,也就是说两个阶段具有完全对称的特性.从机械能的损失来理解;第一阶段动能转化成的弹性势能在第二阶段又全部转化为动能,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因此这种碰撞不仅满足系统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4.
例: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相向运动,则在它们发生弹性正碰(即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两球能完全恢复形变)过程中: A。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B.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 C.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D.动量不守恒,动能不守恒. 有不少学生选了A.究竟应选A还是C呢? 在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一册中有这样一段话:“是不是在所有的碰撞中除了动量守恒外,动能都守恒呢?……只有在碰撞后物体不发生永久形变,不裂成碎块,不粘在一起,不发热以及不发生其它内部变化的情  相似文献   

5.
1.碰撞的分类 (1)弹性碰撞: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碰撞过程物体产生的形变可以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6.
碰撞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持续时间短,相互作用力大等特征.在碰撞过程中,系统所受外力作用远小于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所受外力一般可以忽略,认为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守恒.但在碰撞中由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各自发生形变,而作用之后各物体的形变并不一定能完全恢复,因此,碰撞中可能存在动能的损失.我们把存在动能损失的碰撞称为非弹性碰撞.下面讨论非弹性碰撞中动能损失的计算.  相似文献   

7.
碰撞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从能量角度,碰撞可分为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平时的习题乃至高考题中有一大类与碰撞相类似的习题:当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所以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能量在动能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  相似文献   

8.
碰撞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从能量角度,碰撞可分为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平时的习题乃至高考题中有一大类与碰撞相类似的习题:当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所以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能量在动能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能、内能等之间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9.
碰撞时由于作用时间短,内力远大于外力,因而碰撞问题符合动量守恒.在碰撞问题中,除弹性碰撞外动能都不守恒,特别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其动能损失最多.动能损失是指碰撞前的总动能与碰撞后的总动能之差.若完全非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用m1、m2表示,碰撞前的速度分别用v1、v2表示,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的速度用v表示,则动量守恒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10.
所谓碰撞就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它具有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极大的特点,因此有些碰撞尽管合外力不为零,但外力相对于内力可忽略,故动量近似守恒。这里以“一动一静”为例说明之。碰撞一般分为三类:①弹性碰撞:动量和动能都守恒的碰撞。②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而动能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的碰撞。③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粘在一起的碰撞。这种碰撞总动能损失最大。以上的每类碰撞所具有的特点就是解决碰撞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一、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其动能可能会有损失.若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即具有共同的速度,则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其碰撞过程动能损失最大.证明如下:设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依据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12.
对于碰撞问题,需要从动量和能量这两个方面去分析,由于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因而碰撞过程遵循动量守恒。而在碰撞过程中,动能一般来说是有所损失的,除非是那种理想情况,即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动能才不损失。所以,在解决碰撞问题时,如果能理顺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以及动能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现在来研究下面的两道例题并作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原理,其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动量守恒指整个过程任意时刻守恒,定律适用于宏观和微观,高速和低速.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有如下类型.一、弹性碰撞模型——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两个物体相互作用过程类似碰撞,也类似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三种情况.例1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上有圆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一册(以下简称课本)第266页有这样一段话:“并非所有的碰撞动能都守恒。有的碰撞动能守恒,有的碰撞动能不守恒。……只有在碰撞后物体不发生永久形变、不裂成碎块、不粘在一起、不发热以及不发生其它内部变化的情况下,动能才是守恒的。我们把这种动量和动能同时守恒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笔者认为,上述说法欠妥。  相似文献   

15.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仅持续一个极为短暂的时间,而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碰撞.由于碰撞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当满足"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外力"的条件时,不管系统是否受到外力,一般都满足动量守恒."碰撞"问题在高中阶段的要求仅限于一维正碰:即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问题所依循的基本定律是系统动量守恒定律,然后再根据碰撞的具体类型有选择性地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弹性形变是指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相似文献   

16.
袁永 《中学物理》2012,(3):29-30
发生弹性碰撞的两物体满足动量守恒,由于一般情况下碰撞的时间极短,碰撞前后两物体的位移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在一般问题当中认为碰撞前后的两物体仍在原位置以新的速度发生相对运动,即认为发生弹性碰撞的两物体碰撞前后各自的重力势能保持不变,弹性碰撞没有机械的损失可写成系统动能不变的方程.这样可得到发生弹性碰撞的两物体满足的动量方程...  相似文献   

17.
在理想情况下,物体碰撞后,形变能够完全恢复,不发热、不发声,没有机械能损失,这种碰撞称为弹性碰撞,又称完全弹性碰撞。生活中,硬质木球或钢球发生碰撞时,动能的损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通常也将它们的碰撞看成弹性碰撞。微观粒子碰撞时没有能量损失,也是弹性碰撞。弹性碰撞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即:  相似文献   

18.
碰撞是力学问题中一类很典型的物理模型,由于要综合运用动量、能量知识,致使许多学生在解这类问题时有无从下手之感,或者考虑不全面导致解题出错。其实,只要审清题意,建立起正确的碰撞模型,然后抓住模型的特征,运用有关的物理规律即可求解。那么,碰撞模型具有哪些特征呢?1.动量守恒——发生碰撞的物体系在碰撞过程中,由于作用时间很短,相互作用力很大,系统所受的外力一般可忽略,动量守恒。2.动能不增——碰撞过程中一般均要出现发声、发热、粘在一起、裂成碎块及发生永久形变等现象,因此,实际的碰撞中,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不可能大于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对于弹性碰撞,只是系统内物体间动能相互转移,没有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故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守恒,但系统的动能损失也不是没有限  相似文献   

19.
碰撞类问题     
一、一般物体碰撞的特点碰撞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相遇的极短促时间内产生非常之大的相互作用力,而其他的相互作用力相对来说显得微不足道的过程.碰撞的最主要特点是:碰撞时间极短,作用力变化快和作用力峰值大等,因而其他外力可以忽略不计.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具有以下特点.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发生碰撞的物体系在碰撞过程中,由于作用时间很短,相互作用力很大,系统所受的外力大小可忽略,动量守恒.2.碰撞后系统动能不增加碰撞过程中系统内各物体的动能将发生变化,对于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不变;有一部分动能将转化为系统的内能,…  相似文献   

20.
设发生碰撞的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后速度分别为V10、V20和V1、V2。由弹性碰撞中,动量和动能都守恒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