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屈原的作品中,属于自叙生平、志趣、遭遇的,除了代表作《离骚》外,就是《九章》,《九章》中的九篇作品,本非一时一地之作,大体上包括了屈原青年、壮年和老年各个时期的作品。因此,为了探讨屈原爱国与忠君思想的发展变化,我们着重研究一下《九章》,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在古人的论述中,大都认为屈原思想里的爱国与忠君是相杂糅而不可分的。司马迁说他是“存君兴国”(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王逸说他是“思君念国”(见《楚辞章句·九  相似文献   

2.
屈原自沉汨罗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九章》与屈原自沉有无关系,屈原于《九章》中是否反映了自沉时的诀绝情绪。我们认为是没有关系的,而旧释者的回答则是肯定的。自汉以来,屈赋的研究者依据一条并不十分可靠的传说——屈原放于江南而复作《九章》,(1)便极力的在《九章》中寻求屈原的临诀之辞。于是,司马  相似文献   

3.
要考察屈原晚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要以《九章》为主要依据。《九章》是一组分篇独立的诗作,大部分可以确定为屈原晚期所作,它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期的思想情绪。当然,《九章》并不完全是屈原晚期放逐江南时的作品,其中的《橘颂》是其青年得意时的咏物抒情之作,格调清新明快,不同于屈原其他篇章的沉郁顿挫,并且文中有“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等句子,就可证明这一点。另外,《抽思》和《思美人》两篇都是屈原居于汉北时所作,在内容与风格上都和《离骚》十分相近,同《离骚》有明显的连续性,故写作时代与《离骚》相距不远。除掉以上三篇外,其他六篇可以说是屈原晚期的作品,按顺序便是:《惜诵》、《哀郢》、《涉江》、《怀沙》、《悲回风》和《惜往日》。这里所说的《九章》主要指这几篇。  相似文献   

4.
对《九章》的研究,我在前三篇的文章中,论证了《九章》的完整性。①探讨考察了《九章》与秦拔楚郢之战的关系。②了屈原在江南的行踪。③本篇将进而研究屈原的迁放问题。关于屈原的迁放,汉代人有过不少的论述,历代的研究家也都据以做过很多新的探讨和研究,但他们都没有真正弄清屈原迁放的始末。我认为,《九章》是研究屈原迁放  相似文献   

5.
典故词语与其源头在内容和形式,主要是内容方面联系密切,不是每一个字面都必然在源头呈现.“风雨不改”与屈原的故事及作品《九章》等的联系是密切的.《九章》中的“未改此度”早于《诗·郑风·风雨》序的“君子不改其度”,但可能是从“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引出.因此在肯定“风雨不改”的源头是屈原的故事及其作品的同时,可以交代《风雨》是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6.
《涉江》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晚年流放江南时述志抒情的瑰丽诗篇。主要是写屈原被放逐以后,渡江而南,浮沅水西上到溆浦深山一带,独处山中的情况。诗篇描述了这段行程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在流放途中的悲愤心情。《涉江》是屈原《九章》诗中的一篇。《九章》是他两次流放中创作的九篇抒情短诗.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沿用旧题,流传至今.屈原为人忠信,廉洁、正直.他清醒地认识到:具有虎狼之心的强秦对楚国的严重威胁.因此,他一贯主张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齐抗秦.楚怀王起初很信任他,后来由于上官大  相似文献   

7.
《九章》是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时的一篇抒情言志之作,前人多从考据角度对其中的诗篇作以研究,近人又多研究其诗篇的思想脉络及篇章顺序,亦有学者研究《九章》的抒情特征。但于作为抒情意味很浓的《九章》篇,却很少涉及其中的人物形象刻画问题。本文试图分析《九章》中以"佞臣"形象为中心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在抒情作品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屈原《九章》是我国旅游文化史上最早的纪行抒情组诗。《九章》描写众多文学形象,创造意境,记叙屈原遭馋被逐的事件、时间、行程、地域环境,抒发不幸遭际的特有情思,具有旅游文学纪行真实性的最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涉江》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它叙写诗人惨遭弃逐的困苦经历,着重抒发了眷恋故乡,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充分显示了屈原坚持理想,憎恶黑暗,决不向邪恶屈服的高尚情操。作品感情真挚,想象奇特,比喻富丽,具有美的价值和美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屈原思想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不是一位纯粹意义上的思想家。在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论坛上,他并没有自成体系的论著以争得一家之名。但正如司马迁用了他的史学巨著《史记》一样,屈原则是用了他的《天问》、《离骚》、《九章》等伟大诗作,加入自己时代思想界的斗争,而放出了异彩! 对于屈原思想的研究,学术界曾经出现过下述几种倾向:一是习惯于用春秋战国诸  相似文献   

11.
《惜诵》是屈原《楚辞·九章》中的一篇。屈原虽然没有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但他“发愤抒情”的思想承前启后,对中国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是对屈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的文学创作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山鬼》是一篇叙事性的抒情诗,是屈原艺术上最优美的诗篇之一.全诗写山鬼去赴与情人幽会的过程,一共只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写动身赴约时的情景与心情;第二层写她来到幽会之处没有见到情人时思绪纷繁,微妙复杂的感情;第三层写她最终的失望与怨恨,挣扎与疑惑,以及余下的一片绵绵无尽的苦恼《九歌》,特别是《山鬼》,与《九章》,特别是《离骚》的风格迥异.《九章》与《离骚》,屈原是用满腔激愤之情与大声镗鎝的气势来写的.而《九歌》中的《山鬼》,屈原却是用一腔幽怨,如泣如诉  相似文献   

13.
《桔颂》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今就《桔颂》确为屈原之作、《桔颂》的写作时间、《桔颂》在屈赋中的地位三个方面作些管见,谓之“散论”,求正于方家。一《桔颂》是屈原的作品,关于这一点,已为自汉代至今的绝大多数研究者所肯定。但也有少数学者提出怀疑或异议,然而缺乏令人信服的根据。例如,闻一多先生在《论〈九章〉》一文中,怀疑《桔颂》与《息美人》、《惜往日》、《悲回风》四篇,是后人为求合“九章”九之实数而混入到《九章》名下的。主要理由是:一、《思美人》等三篇,其篇名均三字,“与《招隐士》、《哀时命》诸汉人作品之题名同风,盖亦汉人所沾”。二、“乱辞之  相似文献   

14.
《涉江》是《楚辞·九章》中的一篇。《九章》的解释,有分歧意见,但多数还是同意朱熹在《楚辞集注》中的看法,即:屈原死后,后人辑录他的遗作,“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  相似文献   

15.
《九歌》。名为“九”而实为“十一章”的现象,为历来《楚辞》注家重视而不断进行探讨的问题。通过考证:我们发现《九歌》,原本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等九章,《礼魂》是前九章的“乱辞”。屈原《国殇》写于楚怀王十七年,是作者后来或后人编入《九歌》的,因而形成名为“九”而实为“十一章”的格局,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九歌》是屈原创作的楚国郊祀祭歌。  相似文献   

16.
屈原的流放地在哪里?《史记·屈原列传》写得含蓄,不易为人领会.王逸在他的《楚辞章句》中讲的,亦经不起人们的推敲.王逸说;“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 又说.“《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沉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从他话意看:屈原的流放地在江南的“草野”;或在相当于今日的大半个湖南省的“南邵之色、沅湘之间”,其准确流放地仍然不清楚.王逸在《天问章句》中又说:“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陵”.这里肯定他在流放时过游历生活.可见,王逸口头上讲“屈原放逐”,实际是讲屈原是无定居的流浪.把  相似文献   

17.
屈原“发愤以抒情”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愤”就是“怒”吗? 有人提出“发愤以抒情”是屈原文艺美学思想的核心,这是很有道理的。屈原《九章·惜诵》开篇就提出“发愤以抒情”,可以说概括了屈原诗歌创作的总特征。屈原作品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抒情性,而情因愤生,他的作品强烈的悲剧美感力量源于一个“愤”字。对这个“愤”作何  相似文献   

18.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灵均,是我国战国时代楚国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六十多年的岁月中,经历了严峻的政治斗争,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代表作有长篇抒情诗《离骚》、《天问》,抒情组诗《九歌》、《九章》。这些诗歌表达了屈原为追求进步理想的斗争意志和激情,从不同角度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且不说他的诗歌怎样影响后代,直到两  相似文献   

19.
《九章》作为一部完整的作品而存在,应当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楚辞》一书的校辑者刘向,在其《九叹》中曾说:“叹《离骚》之扬意兮,犹未殚于《九章》。”最清楚不过的表明了这两部作品的关系。东汉时代的史学家班固也说:“(屈原)在野又作《九章》赋以  相似文献   

20.
屈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作品中有许多涉及东西部的文化意象,而这些文化意象包含着屈原的三种文化情结:东西部神游之地是屈原追念祖先之旅,寄托哀思之路;东西部神话意象是屈原讽喻现实之境,追寻理想之所;东西部历史回顾是屈原治国安邦之主张,对楚国命运之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