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理念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的办学理念对大学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的构建方面与重点大学相比有着较大差距。文章着重探讨了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几个主要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浅谈大学办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推进并日益规范化,办学理念逐渐成为大学校长及教育研究人员密切关注的话题.为了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办学理念,怎样提炼及表述办学理念,我们有必要肃清办学理念的概念、属性、作用等等.牛津、哈佛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其历史演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影响着学校的兴衰成败.新建的独立学院,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高校成功的办学经验,构建适合本院实际的办学理念.笔者结合本院的实际,阐述了树立"师生为本,服务社会"办学理念的基本做法.  相似文献   

4.
办学理念对办学行为起着先导性作用。结合理论和实例,阐述了大学办学理念的科学内涵,指出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存在着办学理念、办学定位等与高等教育发展步伐不相适应的矛盾,明确了办学理念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对路径的思考,指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应结合自身特点和时代发展要求,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突出服务性、特色化、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人文教育等内涵。  相似文献   

5.
面对激烈竞争和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独立学院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树立适应时代的三结合的办学理念,即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学术科研与服务社会相结合,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具体可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置的调整、评价体系的重构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陈章顺 《湘南学院学报》2012,33(6):102-105,116
大学理念来源于办学实践又指导着办学实践,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革新教育,构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新的大学理念。分析了如何通过大学的办学实践来体现和构建新的大学理念:站在哲学高度,通过淡化行政化色彩、坚守学术的道德底线、注重学生精神成人等方式来坚守大学理念和重朔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面对激烈竞争和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独立学院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树立适应时代的三结合的办学理念,即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学术科研与服务社会相结合,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具体可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置的调整、评价体系的重构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文志杰 《文教资料》2013,(13):94-96
大学办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引领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独立学院存在与发展的关键,而独立学院办学理念对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本文从大学办学理念的重要性及对人才培养的影响等方面入手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一批以工科为主的高等专科院校合并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章论述了此类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讨论了其办学发展思路,并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培养途径的选择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  相似文献   

10.
独立学院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下出现的新的办学模式,主要为社会培养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由于生源的特殊性,独立学院的教学方式将不同于以往传统的一批、二批本科院校.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机械课程设计环节提出了崭新的培养方法和理念,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教育哲学应研究何种问题是从价值判断的意义上进行的追问。教育哲学是在思想观念上对美且好的教育进行勾勒,美且好的教育需要学之参与才有望实现,因而教育哲学需要探讨教育与学习的关系问题;教育是有弱点的存在,教育旨在利用教育之弱发挥教育之优势,因而教育哲学需要对教育之弱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追求教育的意义是在存在意义上进行的探讨,因而教育哲学需要对教育存在问题进行探究;对教育意义和人的独特性的感悟依靠对人的心灵进行智慧反思,因而教育哲学需要对人的心灵问题进行探究;教育就是贩运不同种类的真理,因而教育哲学需要对教育真理的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哲学,教师的教育活动必然受一定哲学观的支配,为此,教师必须学习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有助于反思教育实践及其理念,明了教育价值和方向,生成和创造教育智慧。教师学习教育哲学,一方面需要学习哲学理论,增强哲学素养,锤炼哲学思维;另一方面需要深入教育实践,体验教育生活,反思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3.
办学理念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打造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前提。行业划转院校由中央部委划转为地方管理,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学校面临的各种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内外部影响因素下,行业划转院校办学理念应坚持科学定位、特色办学、"崇术"为上、开放办学、勇担社会责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演变历程上,澳大利亚教育哲学经历了哲学中的教育、教育中的哲学和独立的教育哲学学科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澳大利亚教育哲学的本土特色——澳方式,逐渐得以萌芽、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从康德的生平和其教育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和现实土壤入手,分析康德教育哲学思想。康德的教育哲学思想是其批判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从人性论、认识论和道德论出发论证人类受教育的可能性、认识能力的能动性和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康德的哲学教育思想为近代中国开展"德育"、"智育"、"美育"提供了哲学依据,即使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哲学在现象学哲学的观照下,衍生出了现象学教育哲学。现象学教育哲学在教育、教育学、教育哲学层面对传统发起问难。现象学教育哲学给教育带来了新气象,同时也需要不断克服发展困境,真正引领教育走向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不但对西方哲学影响巨大,而且其教育理念也于西方文明贡献卓著。要了解西方的文化与教育,柏拉图的哲学与教育思想是不能不管的。柏拉图的哲学本体论是"相"论,柏拉图的认识论就建立在其哲学本体论之上,只有对"相"的认识才是真确的认识。因受制于其哲学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与理性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马克思的实践观以及杜威和陶行知对“做”的教育理论探索,结合对中国社会和教育实践变革的反思,本文对话双方提出了实践教育哲学这一饱含鲜明时代精神的新教育哲学形态。在实践教育哲学看来,实践不仅是教育的现实品格,还是人的教育和生成的本质要求。离开了实践活动,不惟没有本真的教育,人和社会也会处于一种异化状态。实践教育哲学观照下的知识教学追求人的培养目的与手段,教育内容的感性活动基础与理性认识,科学真理与生产劳动之间的统一,旨在实现教育实践本身之理性自我澄明、人性无限完满和教育价值创造这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通达万物一体之审美人格这一实践教育哲学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现代犬儒主义教育哲学批判具有对现代教育进行全面整理与反思的特征。现代犬儒主义既是现代教育哲学问题之所在,也是现代教育哲学危机之表征。这是一种比虚无主义更极端、更普遍的时代病症。现代犬儒主义不仅是哲学的犬儒化,更重要的是生活、体制的犬儒化。现代犬儒主义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实践话语,它产生了一种既无能量,也没有深度的教育实践。超越犬儒主义之要津在于重塑精神生活的价值。公共生活、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是现代教育哲学致思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0.
It would be convenient to pretend that the histories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n Britain and, by extension, the USA and Australia, were responses to a common social and intellectual history but convenience in this case could only be accomplished at the expense of explanatory power.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n these three places is parallel but not in commo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Britain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philosophy than i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the USA.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the USA appropriated the lead of the American Social Science Association and initially retained closer connections with social science than did its English counterpart. Nevertheless, it is argued here that educational philosophy's reference to social science—Victorian and modern—is the missing explanatory element in modem histories of the discipline. The appropriation of education by social science—a common feature of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Britain, Australasia, and the USA—leavened the research agenda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n Britain. Peters’ educational work can be best understood as an attempt to reunite education with moral philosophy such that the study of education would resume a profile similar to its nineteenth‐century counterpart, when it was moral philosophy that provided the most interesting discussions of human nature, primitive customs, and social institutions—education among th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