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入园幼儿常常会发生情绪变化,如哭闹,在园要回家,回家不愿来园。这种情况不迅速改变,就会妨碍新班集体的形成,不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也使家长放心不下,甚至影响到刚入园儿童又中途退园。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是各班特别是新小班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大部分幼儿刚进幼儿园时 ,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等发生较大改变 ,从而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的症状 :焦急、不安、爱哭、恐惧、情绪波动大。因此 ,为尽快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 ,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 ,保证小班正常教育的尽快开展 ,教师在小班第一阶段集中开展“入园教育” ,便显得十分重要。1.丰富幼儿关于幼儿园的感性经验 ,从心理上做好入园准备。做好入园准备 ,一方面要求教师熟悉儿童 ,教师要详细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 ,性格 ,起居习惯 ;家庭对儿童的教养情况 ,父母的工作情况和接送孩子的时间 ;儿童的…  相似文献   

3.
新入园幼儿由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会产生不安的心理,或是失去家长的依靠而产生不安的心理,亦或是对于在幼儿园中开展的活动内容不熟悉所产生不安的心理,这些即为"幼儿分离性焦虑"。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幼儿适应环境的时间长短,还会影响幼儿的生理发育及心理机能,阻碍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此,本文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新入园幼儿产生分离性焦虑的成因,并提出了使幼儿能尽快适应入园生活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入园幼儿因为不能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就会出现情绪紧张,表现出许多行为问题,会影响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师要重视幼儿入园时的行为表现,采取有效措施,使幼儿的情绪迅速稳定,以便教育教学正常开展,使幼儿的心理在学前教育的影响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生入园期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分离焦虑,幼儿的心理焦虑同时也会影响其家长的工作、生活。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幼儿入园心理焦虑,是我们研究的问题之关键,通过入园前的亲子启蒙活动,使幼儿对幼儿因及教师充分建立起安全感、信任感,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使幼儿顺利度过新入园阶段。  相似文献   

6.
摆事实、讲道理或分散幼儿注意力等方法,只是暂时回避亲子分离的事实,并没真正消除焦虑.缓解高焦虑类幼儿入园适应,关键是找出幼儿入园适应难的动因并重视入园适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丰富完善前期入园适应内容,开展回归常态的适应活动,建立相互信任的师幼关系,开展丰富有趣的保教活动,尝试以人为本的入园形式等.  相似文献   

7.
梁润红 《广西教育》2022,(10):42-44
本文基于新入园小班幼儿出现分离焦虑的典型案例分析,指出小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提出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创设温馨的环境,让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环境;家长为幼儿做好入园准备,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开展家园合作。  相似文献   

8.
要使新入园幼儿在短时间内消除对幼儿园的恐惧感和陌生感,使他们对幼儿园产生兴趣并逐步适应。 一、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1.在幼儿入园前一周,我们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幼儿园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了解幼儿园的室内、室外环境,使幼儿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消除对幼儿园的恐惧感和陌生感。 2.召开幼儿入园前的家长会。为了使新入园的幼儿家长清楚地了解幼儿园有哪些生活内容,这些内容又怎样安排,家长如何配合,有必要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使家长对幼儿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加强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吴月芳 《山东教育》2003,(27):22-23
金桂飘香时节,又有许多新幼儿入园了。这时,教师能否使幼儿较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是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幼儿离开家庭,走进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容易出现依恋家人、不愿入园、情绪低落、紧张、焦虑、害怕、胆怯、不合群、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应症”。此刻,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帮助幼儿克服入园焦虑,尽快实现和谐过渡,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规律,初步形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呢?一、把工作做在新生入园之前(一)教师提前家访,对新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当入园幼儿名单确定…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幼儿在新入园的头一个月,因为分离焦虑而哭闹不止,加上陌生环境形成的不安全感,以及没有对成人建立起信任感,都会或多或少产生入园压力,这不仅给正常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也使家长非常担心和忧虑。本文就幼儿入园压力这一问题,从幼儿入园压力的产生原因、常见表现、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为使农村新入园(班)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我们在开学初的一个月时间里,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了对幼儿的教育。 1.教育幼儿坚持天天入园。据我们观察,农村幼儿不怕上幼儿园,但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有的幼儿雨天不入园,家里邻居有红白事不入园,父母走亲戚也不入园。农村大部分幼儿是独自入园,有的喜欢在路上玩,经常迟到,从而影响教师组织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针对以上情况,新学期伊始,我们即与家长取得联系,向他们宣传让孩子天天来园的重要性,并要求家长协助老师督促孩子准时入园。对极个别经常迟到、缺席的幼儿,教师尽可能亲自接送一段时间。另外,我们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吸引幼儿来园,如用贴五角星的  相似文献   

12.
杨贵玲 《学前教育》2022,(Z3):86-87
<正>每年新学期开始时,新入园幼儿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入园焦虑,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幼儿在园的生活,也会影响幼儿家长的工作及生活,因此这是每一所幼儿园、每一个家庭开学初的焦点问题。我园结合多年的无稿剪纸课程实践,探索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策略——通过开展一个月的“玩纸”活动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情绪,更为幼儿快乐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刘艳 《早期教育》2002,(6):28-29
为什么新入园的幼儿总免不了有一段叫人头疼的适应期呢?如果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就不难理解了. 1.幼儿与母亲分离使其产生焦虑.入园或入托是一直生活在父母关爱中的幼儿第一次与母亲分离.这种分离产生的恐惧和焦虑,类似于人出生时,胎儿与母体的脱离,会产生一种原始的焦虑.它使幼儿紧张、不安、焦躁,从而产生入园不适症.  相似文献   

14.
城市幼儿大部分年满3周岁就可以进入幼儿园,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学前教育,小班幼儿入园教育问题是个重要问题,妥善处理好幼儿入园出现的分离焦虑,尽快帮助幼儿渡过分离焦虑期,不仅能使小班迅速建立正常秩序,开展教育活动,而且使幼儿生理和心理各方面能在从家庭过渡到新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入园的幼儿年龄小,对家人有较强的依恋性,因此他们大多不适应新环境.他们在入园时有的啼哭不止;有的神情紧张,坐立不安;有的虽不哭不闹,但非常任性,自由散漫.那么如何帮助幼儿学会一些最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使之尽快适应幼儿园环境、适应集体生活呢?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李虹 《考试周刊》2013,(50):186-188
入园焦虑是幼儿最初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导致心理体验和外在行为表现出的不适应。本文阐述了入园初期幼儿的焦虑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对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对策,从而使新入园的幼儿积极融入集体角色。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所在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问卷和访谈等调查方法,了解家长的教养方式及幼儿入园适应情况,深入分析家庭背景、教养方式、依恋关系和入园前教育等因素对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如建立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孩子形成信任感和安全依恋关系,开展正面教育和做好入园前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一、了解新入园幼儿现有的自理能力水平为使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要了解新入园幼儿现有的自理能力水平。为此,在新生入园前,可采用问卷、家访等形式对幼儿自理能力做初步了解。问卷和家访的内容包括:幼儿是否会自己洗手、洗脸、擦屁股,是否会穿脱衣服、整理玩具等。通过调查,对幼儿自理能力情况做到心中有底,在制订培养目标时就能更具针对性,便于以后开展工作。二、家园相互配合,制订、贯彻培养目标幼儿刚入园,教师对其自理能力难以全面了解,且幼儿在园时间少于在家时间,生活自理次数家庭明显多于幼儿园。所以,…  相似文献   

19.
梯度入园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但幼儿个体差异较显著,尤其表现在入园第一周与家长分离时.本研究以118名新入园的托班幼儿为被试.探讨不同焦虑类型幼儿的分离焦虑水平以及入园前的交往水平对幼儿入园焦虑类型的影响,为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提供应对依据.结果发现:(1)各入园焦虑类型的幼儿按分离焦虑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是:缠人型、狂暴型、封闭型和一般型,前三种类型幼儿的分离焦虑水平显著高于一般型幼儿.(2)幼儿与陌生成人的交往水平显著高于与同伴的交往水平,封闭型幼儿的两种交往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幼儿.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应根据不同类型幼儿的焦虑表现作不同的应对.关注入园前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20.
在每年新入园的幼儿中,总有一些幼儿存在着入园适应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人们对幼儿入园适应难的问题似乎变得习以为常了。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不仅给教师带来许多麻烦,同时也使家长非常担心和忧虑,更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分析幼儿入园适应难的原因以及寻求解决的方法与途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从生态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产生幼儿入园适应难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新生活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