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军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6):108-111
通过对湖南省城乡居民关于信息分化的认知调查,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情况,探求信息分化的主观成因。经统计分析发现,公众对信息分化的主观认知主要由其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决定和制约,公众自身的信息意识、信息状况自我评价、受教育程度有很强的解释力。在不同职业身份的公众中,知识分子具有最强的信息意识,对信息分化认知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赵爽 《兰台世界》2017,(20):69-71
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心理对于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关注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心理健康,有利于塑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热情的档案工作者队伍,更有利于保障档案工作的服务质量。笔者对来自于各个领域的档案工作者进行了职业心理现状调查,从职业发展以及心理学视角分析档案工作者对职业的满意度情况和职业心理问题,并从提高社会认同度和档案工作者自身进行自我调适两个方面提出解决职业心理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职业化是现代社会实践发展的基本特征。通过科学的职业认知来解决职业的出发点、职业目标,是实现职业化的基本前提。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出发来界定档案职业价值及其所承担的基本责任,是科学把握当下及未来档案职业特征应有的出发点。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档案职业定位的局限性,进而明确树立档案使命精神、公平服务理念与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确立开放、合作的档案工作机制,实现档案工作的网络化,成为推动我国档案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立客观的档案工作者角色认知、自上而下的制度建设、从无到有的社会服务,建立了档案工作者职业权力的合法性。档案工作者角色认知的转变、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实效的不足等导致了档案职业权力的合法性危机。提高档案工作透明度,优化制度生态、提高档案的社会服务实效,以重构档案工作者职业权力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档案文化是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形态的产物,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档案文化构成的界定,从档案管理理念、档案社会意识、档案职业追求三方面对我国档案文化走向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规范我国档案管理实践工作,为促进社会转型期下的档案价值认知的正确转型提供参考,使档案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6.
档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档案资源的巨大社会价值日益为公众所认知。文章针对档案密级调整、档案利用监督、档案保密、档案保管人员职责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办法。并就档案开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法律、意识、手段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调查法和网络调查法,分析美国档案信息的服务机构、服务保障、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美国档案信息服务遵循开放管理、自由利用、便民活动与交互管理等基本原则,形成了公开服务、平等服务、人本服务与个性服务的核心理念。我国档案信息服务可以借鉴吸收美国的成功经验,健全档案服务制度、构建档案服务网络、加强档案服务意识和优化档案服务方式,从而促使档案信息服务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信息环境的变化使得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改变。文章调查了不同信息职业对图情档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包括招聘单位的类型、岗位设置情况、岗位职责、岗位能力要求等,并根据目前我国信息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从图情档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融合、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对我国图情档教育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信息服务是数字档案馆的基本功能,也是档案馆实现公共档案服务和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以用户驱动为动因,从用户特征、用户需求、用户行为和用户认知四个维度,分析比较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四个国家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建设特色,最后从细化用户分类、完善服务功能、深耕档案资源及优化利用平台四个角度提出优化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倢  胡燕 《档案学研究》2015,29(4):94-100
本文采用问卷法,调查了苏州市近600名普通公众的档案利用行为现状,并利用方差分析、交叉表等工具,具体分析了个体特征因素对公众档案利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特征因素对公众档案利用行为具有较大影响,其中,年龄状况影响公众对档案休闲利用、实际利用的选择态度;文化程度影响公众的档案认知水平、接受程度及利用需求;职业特征影响公众的档案意识,进而直接影响公众对档案利用的态度与需求。  相似文献   

11.
吴月 《兰台内外》2020,(5):81-82
本研究针对当前大数据背景下职业档案建设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就多所高校不同学历、专业、职称、年龄、性别的一线教师在职业档案建设方面的情况展开调查。通过深度访谈和主题配合比较的研究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编码、提取与深度分析,发现高校教师的职业档案建设意识较为薄弱,职业档案信息化平台构建有待完善,提出高校教师的职业档案建设要从教育管理、技术手段、人文精神三个视角出发,加强高校教师对职业档案的应用,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提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档案部门公信力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就调查过程中出现的认知模糊、服务积极性有待提高、查询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多渠道加强档案知识宣传,让公众更好地认知档案工作;增强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提高对公众的服务意识;不断完善检索功能,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档案职业主体的新要求,本文在分析了档案职业技能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信息技术、外语和社会关系等方面进行拓展,同时指出通过实施准入资格制度等途径提高档案职业主体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职业的出现是以社会需要、社会分工发展为前提的,它的形成和发展会随着社会进步在其实践活动中渐进变化,档案职业也是如此。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需求的扩大,档案服务的社会化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政务信息公开等赋予了档案职业新的环境与条件,带来了新的变化,这对处于边缘化现实的档案职业来说无疑是长期的挑战。探讨档案职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夹缝时代"的发展问题,关乎档案工作价值功能的发挥和档案事业的未来。一、新时期档案职业的现实困境首先,档案职业的客体——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发挥存在局限性。档案职业客体即档案信息资源的多少、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职业  相似文献   

15.
国家综合档案馆、高校、企业档案网站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国家综合档案馆、高校、企业档案网站的建设情况进行的详细调查,全面、系统地揭示了2004年度中国国家综合档案馆、高校、企业档案网站的基本情况,并从基本信息、形式、内容、功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及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论集萃     
档案职业声望评价《山西档案》2004年第2期刊载吴红的文章,认为档案职业声望是人们对档案职业社会地位的主观价值评价,是决定档案职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作者在2003年的4-8月间,应用自我评价法对档案职业的声望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选择了中国东部、中部、西部的4个省档案局(馆)及其它市、地县档案馆的400人作为调查对象,职业现状调查分析结论为:①档案职业生涯稳定:71%的人员在一个部门工作10年以上。这有利于从业者熟练掌握岗位技能,但容易产生职业疲劳,人员流动缓慢会阻塞从业者获得新鲜执业知识和技能的渠道。②专业化程…  相似文献   

17.
罗亚利 《兰台世界》2007,(4X):34-35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档案职业主体的新要求,本文在分析了档案职业技能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信息技术、外语和社会关系等方面进行拓展,同时指出通过实施准入资格制度等途径提出档案职业主体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了解用户的利用偏好对于档案利用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现实用户和潜在用户的利用档案内容偏好、接受档案信息途径偏好以及接受档案信息时的关注因素。结果表明档案现实用户和潜在用户在利用偏好方面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档案机构基本满足用户的利用偏好;大多数潜在用户对于档案及其机构认知有限,普及档案基础知识应是档案机构宣传的重点;档案服务个性化是巩固现实用户、吸引潜在用户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张玲  王凌霞 《档案》2012,(1):44-46
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是影响档案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从职业认知、职业技能、人际支持、价值实现、职业承诺、职业情感6个指标对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认同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人口统计变量与职业认同间差异的细化研究,揭示了档案工作者职业认同的特征和现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认知、判断、实施、区域、职业、岗位、主体七个方面设问,通过微信平台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粉众阅多答者寡,走过路过理会少。知晓虽多理解异,区域分布不均匀。判断乐观有保留,表态骑中两头低。机关单位教师多,档案人员是主体。高学历的中年人,女性超半。为全面开展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提供了一些来自基层一线,有着一定特点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