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从学校体育、体育思想、红色体育、中外体育交流、武术、区域体育、体育新闻传播、体育组织等方面,对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体育史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从一个侧面描述中国近代体育史的研究概况,同时提出深入研究中国近代体育史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体育史,一般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历史。近年来,由于中国近代体育史研究的逐渐深入,关于近代体育史的发展线索、发展阶段及采用什么样的标准划段等问题,引起了体育史界的重视,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对此,我谨提出一点雏荛之见,敬请指正。一、关于“分期”与“划分阶段”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人化性质""非必要性"与"追求卓越"是蕴涵在体育之中的3个重要特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巴里·艾伦的"人化物"理论的基础上对这3个特性进行哲学化的描述与定位,以哲学人类学的方法在体育史的维度上梳理在古希腊体育、中世纪体育与现代体育中"人化性质""非必要性"与"追求卓越"这3个特性的或隐或显的历史传递,由此实现在"人化物"理论与舍勒"内驱力"理论襄助下对体育史和体育概念的重新解读,形成对体育内在价值的挖掘,并在重构与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哲学人类学方法在体育史中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身体在不同历史时期担负着不同的社会使命,在各种政治因素的干预下,身体始终处于意义的不断生成之中,在体育上的投射就是身体政治性对体育文化的塑造.身体运动作为体育的载体,身体的可变性使得体育的价值与意义具有可塑性.纵观中国近代体育史,身体政治使得体育文化呈现出以洗刷东亚病夫为底色、促进革命生产为手段,实现全民健身为目的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而形成不同时期的体育实践方式,最终影响人们不同体育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体育史科学研究的恢复与发展及各体育院、系体章史课程的开设,中国古代体育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人民体育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了《中国古代体育史简编》,不少体育院、系编印了中国古代体育史教材。这些成果,填补了自1919年郭希汾《中国体育史》出版以来近六十年间没有完整的中国古代体育史问世的空白,为今后中国古代体育史的研究与编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想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出发,结合对今后中国体育史研究的一些设想,对中国古代体育史的体例问题作初步的探索,希冀对今后的体育史研究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近代,是中国体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社会变化空前深刻,诸矛盾和斗争复杂激烈,因而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的转折、变迁时期。目前我国体育史学界摆脱其它学科的传统习惯,把中国近代体育史的年代定为1840年至1949年。这不仅是为了遵循1957年国家体委运动技术委员会在制定编写《中国体育史》的工作计划时提出的“鸦片战争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近代史”这一正确主张,更主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体育史简编》上、下册(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室编著),即将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由新华书店发行。人民体育出版社在《新体育》1980年第11期刊登的征订广告中说:“本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中国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古代体育史研究成果倍出,有不少新的突破。中国体育史研究经历了从学科复兴到向参与史学发展三个阶段。中国体育史研究的当代特征主要表现为:合作性大部头古代体育史、民俗体育史、体育文化史成果突出,其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化;区域体育史、断代体育史研究方兴未艾,趋于深入;新视野下的当代体育史、新中国体育史也引人注目。相对传统的体育史学科而言,当代体育史研究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为三个方向:打破传统史学的教条、建构新体系、更新理论方法。尤其是跨学科多元、交织的理论渗透,为体育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9.
20年来我国的体育史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十年动乱结束以来的20年,是中国体育史学研究空前繁荣的时期。笔者对这个时期体育史各领域的研究状况作了简要的论述,并对当前体育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若干亟待研究的前沿课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文化运动时期,体育史学获得了新的地位和价值。十年动乱,体育史研究搁浅。改革开放的15年,中国体育史学获得了大的发展:建立了文史工作委员会,召开了体育文史工作会议,成立了《体育文史》杂志社,收集了古今中外大量体育史料,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体育史书,目前正着手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体育史研究已形成规模。体育史学首先应为现实服务,提出与体育发展战略有关联的见解和建议;体育史学研究应注意发掘与开发,编写各种体育史读物,并对东方传统体育加以研究。可以说,世界体育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当代体育史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的"捶丸"游戏被西方世界誉为"东方高尔夫",因此,便有了现代高尔夫运动起源于中国的学术观点.然而,中国历史上的"捶丸"并没有像苏格兰的高尔夫那样,成为当今世界风靡全球的现代体育运动.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观点,探究中国历史上"捶丸"游戏的启蒙与发展,为丰富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完善我国民族体育历史研究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面对体育传播研究中的新问题,体育新闻传播教育中的新挑战,来自16个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媒体的21位专家学者于2019年11月在成都体育学院召开了第五届国际体育传播会议。论文将围绕会议的"中国体育新闻传播行业新格局""互联网时代的历史记忆与体育文化""奥运传播与营销的变革与发展""媒介融合下的体育新闻伦理、冲突与新趋势""体育新闻传播教育与体育传播职业化"五个主题进行综述,以与大家共飨会议思想盛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解决了“体育事业为谁服务”的理论问题,并在体育实践中融入了爱国主义精神,进而结合中国国情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发展之路,使中国发展成为令世界瞩目的体育大国。从中国共产党的体育思想区别于“他者”的独特标志出发,通过历史文献梳理和史实回顾,找寻中国共产党的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文化根源。经过分析发现,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性人物的体育思想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尚武”思想、“爱国主义精神”等思想精髓;二是借鉴了中国近代建构起来的现代体育理论和体育实践体系;三是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创新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思想基础。在这一思想演化进程中包括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逻辑,也在总体逻辑上体现了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3次阶段性转折:从中国古代体育向中国近代传入的现代体育的转换,再从中国近代初步形成的“国民体育”体系之中“脱胎”转向“群众体育”,以及由此发展至今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社 会政治、女性主义、学校教育制度等方面入手,阐述了我国近代女子体育教学在 提倡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社会运动与女性主义思潮的背景下开始萌芽,并随着 国家政治、经济、民主、文明的进步而飞速发展。剖析了我国近代以来女子体育 教学从“化大众”到“大众化”发展的艰苦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女子体育发 展的积极因素和存在的诸多问题。旨在能进一步引起社会对女子体育的关注与重 视,促进本来就不具有运动文化素养的传统中国女性,能够尽快养成进行体育锻炼 的习惯,从而使女子体育实现真正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相关资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1919年作为标志性节点,对百年来中国体育思想的历史演进做了整体探讨。百年中国体育思想发展的不同时代背景可划分为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成熟、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发展与转化、当代体育思想的探索与初步发展、当代体育思想的改革与全面发展以及新时代的体育思想五个历史时期。研究认为:在近代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交汇与交融中,虽然体育思想主张存在差异,但"体育强国"与"体育救国"始终是不同体育思想论争的共同点,其论争也映射出中国体育近代化进程的曲折和艰辛;当代体育事业的演进与发展,为不同形式体育思想的出现提供了产生的条件,并烙上了不同的时代印记。这些在不同时期体育实践基础上生成的体育思想,既是中国当代体育发展的见证,更是广大体育思想工作者关注体育事业发展的见证。  相似文献   

16.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研究法,从体育学科建设的视角对加强中国体育管理思想史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述,认为通过一种深入的哲学思考并以一种他人可以理解并能指导行动与实践的方式进行阐释,是体育管理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出发点与意义所在。研究认为,国内外至今没有系统论述体育管理思想史的著作和论文,这使得我们对体育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的把握不完整,因此,加强体育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势在必行;认为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科内在建制存在不足、学科分类存在不足、学科建设创新不足以及体育史学科弱化造成的。鉴于此,建议对体育学科体系存在问题进行解决的基础上,对中国体育管理思想史研究内容进行了规划:确立体育管理思想研究的前提、基本范畴与研究范式,梳理中国体育管理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确定影响中国体育管理思想的因素,探讨中国体育管理思想史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体育事业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及社会主义事业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在思想上将体育作为一项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业,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实践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竞赛体系、体育组织体系和体育活动形式。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体育实践百年发展历程的梳理,由新民主主义体育的形成、发展与传承,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探索与发展及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进入新时期和新时代4个历史阶段,探讨了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指导下,中国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并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继续推进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提出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梳理近代中国认知西方体育的历史过程,描绘奥林匹克在近代中国传播发展的历史轨迹,回顾在追求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中我国竞技体育的辉煌,总结中国太极拳、印度瑜伽、中国南疆民族体育品牌长廊繁荣发展的经验,借以论述新时期中国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必要性和民族传统体育区域性组织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分析法,以文化传播为视角,从文化的物质层面、组织制度层面和思想观念层面上梳理和分析运动会在中国近代的演变过程,探讨源于西方工业文明的运动会如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发生、发展,并最终成为中国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近代运动会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体育的历史发展脉络,也呈现出中国社会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20.
民国女子体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分析了民国女子体育发展的动因、特点及意义。民国女子体育在中国女子体育运动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打破了旧传统对女子参加体育运动的束缚,开创了近代女子体育运动的先河。其迅速发展主要源于当时的文化认同、不同层级体育观的提出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从规训与凝视、形象的建构与主体意识的觉醒等女性研究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认为民国时期的女子体育已经不只是女性身体活动那么简单了,它作为一个复杂现象,不但影响了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也改变了中国女性的历史甚至两性关系及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