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与法律职业实践的分离,是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诊所法律教育模式是在传统法学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新尝试,它借鉴医学院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取有针对性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以“准律师”的身份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援助,使学生从实践和经验中学习法律执业技能,并在办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律师思维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2.
高扬 《科教导刊》2020,(1):75-76,83
法学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法律人才,在法学专业本科教育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各种法学理论知识,而且要使得学生理解法学服务于社会的意义,具备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法律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水平。本文分析在大学校园中进行“法律咨询”实践课的意义与实例,以期探讨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实践课程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陈慧麒 《文教资料》2020,(2):194-195,218
专题研究性学习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探索研究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对生活中的问题有理论上的认知。在教学实践中,特别要关注专题的设定、课程的评价和教师的角色等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研究与实践,注重自身教研能力的提升,正确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相似文献   

4.
按照“文科实验教学”理念而设计的法律诊所实验课程,是对我国法学实践教学的规范化与创新.将它与中国原有的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法律实习等传统法律课程进行比较研究,将有利于我们认清和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全面有效地开展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实训教育。  相似文献   

5.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践教学是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配合以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训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要利用法学知识与社会现实情况密切联系的特点,在教学中进行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进行“案例教学”;“微格教学”;“应用社会实习教学”。多方位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机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较好地完成法律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提出问题”是科学课程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第一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针对初中生科学课程的探究式学习,提出了由“背景知识”和“经验事实“”理论”之间的矛盾、由“科学猜想”的不同、由“实验检验“”探索研究”、由“结论的应用”与事实的普遍性不符等问题提出基本路径,梳理出了“因果、对比、反问、推广以及推理”等问题提问方法,并通过相关实践案例进行了阐述。研究认为,作为科学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要在不断实践中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7.
论“法律诊所教育”与实践性法律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法律实践教学存在不足。通过引入"法律诊所教育"方法到法律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给法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职业技能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带来创新;分析了我国目前在法学实践教学中引进"法律诊所教育"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为高等院校开展法学实践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是一种教学形式的两种不同提法 ,因为在实质上两者遵从了和科学研究类似的过程 ,即问题→资料→实验与验证→结果解释。稍有不同的只是研究性学习更作为一种“课程模式”被提及、更突出一个“研”字、更着重研究过程中学生的“体验”。目前在我国 10多个省市学校高中施行的研究性学习 ,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而探究式学习 ,则更多突出的是一个“探”字、更多“侧重培养学生的习惯和方法”。但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为基础”。以上表明 :无论从实践的过程和实…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高校法律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同时也使高校法律人才培养面临着如何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创新法学教学方式,推进法学教育跨学科多元化学习以及法学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度融合的问题。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法律人才的培养应科学确定培养目标,着力于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丰富法学课程的内容设计。  相似文献   

10.
在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如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何提高学生在法律实践环节的能力,如何有效推进法学实践教学,是当前的法学教育中学校和教师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与挑战。模拟法庭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因其本身的特点和独特的运行方式及其超强的综合性模式,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像律师那样思索",能真正地提高学生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为指导 ,构建了“主体参与 ,创新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即把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可主动参与的活动过程 ,学生不仅“学数学” ,还能“做数学” ,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本研究发现 ,由于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主动参与 ,他们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知识的掌握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创设学习情境,激励学生参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作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3.
创新素养的培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关键,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高中理科实验作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途径,逐步成为创新素养培育的主阵地。但目前的实验教学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评价方式单一等诸多弊端,无法满足创新人才培育的需求。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依托江苏省“高中STEAM创新实践课程基地”、理科创新实验室硬件优势及科技教育特色,通过理科实验课程的开发及融通实施,探索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新途径:培养创新人格,解决学生“愿不愿”创新的问题;培育创新思维,解决学生“能不能”创新的问题;开展创新实践,解决学生“做不做”创新的问题。同时在建构主义、深度学习、生成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探索中等生源背景下创新素养培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信息技术全面普及的背景,阐述慕课与对分课堂各自的优势、存在问题及应用情况,秉承交互式学习的理念,构建“慕课+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并结合二者优势阐述将其应用于法学本科课堂的路径,即在课前与课后以慕课资源为补充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课中采取对分课堂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强调以对分课堂理论学习、教师专业能力以及过程性评价机制为保障措施,从而实现“教”与“学”的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教育法学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20多年来开展的教育法学研究,从过于偏向对教育立法成果的研究而轻视对教育法制现实问题的探讨,到深入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重视教育主体权力的研究,使教育法学研究从本体论和方法论诸方面提出了进行整体思考的价值取向问题。教育法学是“行为法学”。教育法律规范从产生到实现的全过程,实质上是教育价值法律化与教育法律价值化的转化过程。对教育法律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既是教育法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教育法制实践的呼唤。当前,对教育法学研究应持的取向是:既要研究“文本中的教育法”,也要研究“行动中的教育法”,这一研究价值取向的转变,是教育法学理论研究之必需,也是中国教育法制实践的呼唤。  相似文献   

16.
研究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对接受性学习的一种补充,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就不能仅停留在“传授”和“教导”上,而是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进  相似文献   

17.
法学本科研究性教学与学习是以"理念.知识.能力"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社会互赖论、认知发展论与行为学习论等教育理论为基础,包括"问题认知式"理论教学、"合作协助式"实践教学和学生"研究创造式"学习三部分,具有问题解决导向、活动导向、创新导向等特点,是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背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自我探究欲望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法律实践教学具有单纯的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法学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具有多样性、实践性、系统性。基于此,国内外一些教育专家提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带得走的能力”,即在课程改革上,强调让学生学习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法学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但包括快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还包括正确运用法律知识、具有正确法律思维的能力,特别是要学会如何判断法律事件、分析法律问题及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可行路径与方法的背景下,研究中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目的是回应现阶段我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的,探索形成适合于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框架逻辑与可行路径。结合中职教育在层次和类型上的特殊性,中职学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机理包括四个维度:课程建设实现结构性融合、课堂教学实现过程性融合、实践平台实现功能性融合、机制建设实现长效性融合。针对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存在的“学生难学”“教师难教”“项目难找”“创业难成”现实困境,中职学校应通过改革课程教学、升级师资队伍、打造实践基地、完善支持机制的实践路径,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