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尹恒俭 《小学生》2011,(1):21-22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在孩子们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幻想。  相似文献   

2.
一、唤起幼儿的主体意识。   从幼儿教育的对象看,幼儿的活动主要不是服从目标,而是服从兴趣和自身的需要,也就是说,幼儿的学习活动主要是由兴趣和需要维持的,他们还不具备为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来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意识和能力。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就是使幼儿主动、活泼地学习,强调的是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幼儿的内部潜能和个人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能硬性地要求幼儿按照条条框框去做,使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完全失去了自我。而应充分尊…  相似文献   

3.
幼儿绘画,是幼儿用来传情达意的视觉语言,是幼儿一种自发的艺术创作活动。幼儿的自由绘画,并不是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笔者本文就如何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不压抑幼儿创造性的发挥,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教师出题一学生写作一教师批改”.是传统的作教学指导模式。这种旧的教学模式,不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其选材千差万别。写作方式千变万化,我们应当为学生的察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因此,我们在作教学中要改革僵化的教学模式,以“贵创新”为指导思想,大张旗鼓地在学生作中提倡创新精神,指导学生确立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现就小学作创新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曹丽莉 《教师》2010,(29):66-66
德雷斯德纳曾提出:“美术是富有创造力的一种艺术。”美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既是学习,也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儿童画”这一特殊的语言,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幼儿教师应坚持对幼儿美术与创造的实践探索,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心灵去绘画,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使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索精神的一种活动。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促进幼儿主动活动的“引路人”;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器”,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教师的责任不是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幼儿,而是指导幼  相似文献   

7.
幼儿与青少年一样,“大脑不是填知识的容器,而是欲被点燃的火种”,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充当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的角色,而应该是星火燎原之助燃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使更多的幼儿将来成为创造型的人才。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我们探索出了许多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一、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平日幼儿见到玩具,常带有一种自发的创新欲望,但往往被教师所忽视。有的教师在体育活动时,常常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威严,做什么都要求幼儿排好队,动作要整齐划一,或者“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在玩…  相似文献   

8.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也就是说新型的师幼关系是一种平等、友好、相互学习、相互作用、共同成长的互动关系.教师的主体价值应体现在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理解幼儿、促进幼儿主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上。要真正落实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在活动中充分放手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那么在幼儿自主活动中教师应处于怎样的角色和地位呢?应该说.这是一个观念和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深感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过于呆板教条,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潜能,而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创造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活动,它不在于能使幼儿获得多少知识技能,关键是能引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形成丰富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立足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鼓励幼儿大胆地去实践、去尝试,这对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一理论充分体现了教育活动的功能和教育活动中教与学双方的“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的“主导”是为了让幼儿获得主动的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幼儿的主动发展首先受制于幼儿的自主意识,因此,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对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本文根据我多年教育实践,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儿童学习观认为,孩子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发现性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是使孩子身心获得自由(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的学习,是生活体系而不是学科体系。因此,学习活动应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和交往中的学习。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促进幼儿主动活动的"引路人"。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器",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教师的责任不是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幼儿,而是指导他们去活动、去探索、去体验、去发现。"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孩子自己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一、创新教育观和创造意识 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的创新教育观,自身缺乏创造精神,那将很难培育出创造性的新苗。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观。 创造型的幼儿往往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好奇、冒险、自信是典型的创造素质,因此,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充分理解和保护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对幼儿的创造言行不要马上给予评判,要给他们时间、机会,鼓励幼儿去思索、去创造。因此,教师要尊重幼儿,对幼儿充满信心,与幼儿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幼儿在宽松、自由、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要想培养创造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创新精神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朋友自己想自己做”,强调的是主体性、实践性;二是“每个小朋友做一个以前没有做过的、如别人不一样的”,强调的是求新性、求异性。这就要求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以幼儿为主体,激发幼儿在的创造意识及创造能力。绘画是最常见的一种美术形式,如何在绘画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主体意识的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审视传统的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恰恰缺少一种锐意求索的内在精神。究其原因,是不少老师在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活动总要在教师周密的主导安排下,亦步亦趋地按程序进行。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相反,却处于一种被人指派、“辛苦劳作”的“仆人”地位。这样的主体活动怎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又谈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在济宁市教研室和济宁任城区教研室的…  相似文献   

15.
在组织美术活动时,教师们时常抱怨:“我们不断地要求幼儿要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作品,可是幼儿的作品还是干人一面,没有个’性。”让幼儿的作品充满个性和有创意真的很难吗?我想,不是幼儿没有创造性,而是教师需要转变美术教育方式。谈及转变美术教育方式,许多教师不知从何入手。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了“多元感受——自主欣赏——个性表达”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会用心去感受美和欣赏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令人欣喜的是,幼儿创作出的作品充满了个性并富有创造力。现本人就以大班美术活动“花草地”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幼儿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幼儿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新《纲要》也明确强调:“在幼儿园一日生活里,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活动环境,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让幼儿自主的选择,主动的发展。”这一切都阐明了一种新的教育理论:让幼儿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如何去体现这一教育理论呢?在生成活动中我们对此做了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鼓励幼儿积极探索,激发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是创新的先导。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选取设计有利于幼儿去主动探索尝试的学习内容,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如美工活动“圆的造型”中老师让幼儿探索剪圆的方法、寻找剪圆的途径,结果幼儿探索出目测法或折叠法  相似文献   

18.
一、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要切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就要树立教师眼中有“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也就是说教师“心中有儿童”,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以上课为主的集体活动。是缺乏对幼儿主体考虑的教育方法。教师关心幼儿是表达“教育爱”的基本态度,不是父母般的关心,也不是问寒问暖的“关心”,而是文化的关怀、心灵的关怀。教师要通过幼儿的种种外在表现,发现幼儿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理解幼儿,  相似文献   

19.
尝试是创造的前提,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尝试开始,没有尝试何来创造。尝试是成功的阶梯。l.让幼儿自由尝试引起幼儿学习兴趣。幼儿天生好奇好动,对一些新鲜的东西很感兴趣,愿意去尝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依据这一特点,分发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科学活动《声音从哪里来这一课教师准备打击乐器,纸盒,塑料杯子,塑料瓶子,铁的东西,鼓,纸屑等等让幼儿一样一样的进行尝试,看看那些东西能发出声音,幼儿对这一活动很感兴趣对每样东西都愿意动动,在活动中幼儿自己总结的也非常好。但是在活动的最后在总结“因为震动才会有声音”这…  相似文献   

20.
新《纲要》突出强调儿童发喂的主体性、在儿童那里,主体性是以“潜能”的形式存在的,这种“潜能”在适宜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在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中逐渐得以显现、发展。教师应有选择地为幼儿提供材料,创造环境.促进幼儿与外部客体的交互作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幼儿的美工活动是教师引导下的幼儿通过自身的实践进行主动的自我构建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幼儿在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方面的自主能动性。所以,教师正确分析、处理美工活动中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相关因素,对促进儿童的主体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