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2000-2008年中国大陆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测评了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显示,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技术效率存在差异,且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研发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均有所增长,多数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率高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技术效率在考察期内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析了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序演进及地区差异的基本特征,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技术来源的四种渠道与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一定的增长,主要动力为技术进步;企业的自主研发活动、国外技术引进及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研发活动对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内技术购买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相比较而言,国外技术引进对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Malmquist-DEA的中国能源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构建1999-2010年中国29个省区市能源产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应用Malmquist-DEA方法,对中国能源产业的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增长来源、差异与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能源产业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是生产率提高的决定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于技术进步的依赖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中国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而不是技术效率.此外,各地区的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但不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技术进步既存在条件收敛,也存在着绝对发散.因此,我国各省份能源产业的生产率将不能实现最终趋同.  相似文献   

4.
利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研究了1999-2008年中国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及其分解,并针时TFP变动的时序特征及地区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研发创新TEP增长主要是由于技术效率推动的,技术进步改善的作用相对有限,研发创新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呈显著负相关,TFP并不是研发创新产出增长的主要源泉;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研发创新TEP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且呈现东部、西部、中部依次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纳入土地要素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再估算及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伟  赵新泉  居占杰 《资源科学》2014,36(10):2140-2148
虽然全要素生产率被视为狭义经济增长质量,但相关研究不仅长期忽略土地要素,而且研究视角多为数量、能源或环境等。为完整反映"质量"涵义,有必要将能源、环境和土地要素一并纳入到DEA-Malmquist模型。基于质量视角,本文测算了中国29个地区1996-2011年的质量Malmquist指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区域质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和收敛性特征。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视角,质量视角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降低,技术进步是其上升的主因,但技术效率有所下降。技术效率差异导致了各地区经济增长效率的差距;只有中部地区存在σ收敛;各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除西部外的其它地区均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6.
运用DEA方法测度中部地区1978-2007年间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用以表示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等不同部分,比较分析中部地区及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状况.结果表明,过去30年间中部六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正,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的提高,技术效率的改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不明显,而且不同省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DEA的非参数方法测算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通过对其分解,计算出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发现1987年以来,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依赖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较小,而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依赖技术效率的提高。然后从国际贸易和FDI的视角,利用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和FDI促进了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大于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系数,而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和 FDI促进了技术效率,抑制了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8.
基于绿色增长视角创新研发方向的约束,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纳入工业企业研发创新绩效评估框架中,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2005—2011年我国30个省级区域的工业企业研发创新相对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工业企业研发效率偏低,均值为0.553;研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3.6%,由研发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等因素所致;将研发效率与研发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相结合,按竞争力强弱和进步节奏快慢将30个省级区域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国内R&D、对外开放技术外溢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差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我国各个省市1993-200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对外开放技术溢出指标、国内R&D的相应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国内研发支出和对外开放技术外溢对于技术进步均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国内研发支出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要远远高于后者,国内研发差距也是造成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各省市的对外开放技术溢出差异,并不是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2000~2009年间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则起到了阻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投资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角度构建模型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考察了国内研发和人力资本吸收要素对该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分别在1992年和1990年达到了国内研发和人力资本的"吸收门槛";长期内,对外直接投资也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国在1990年达到了国内研发存量的"吸收门槛",而人力资本则未显现"门槛"效应。总体来看,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了中国国内的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俊周  杨祎 《科研管理》2019,40(4):34-43
基于沪深A股29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BCC模型、超效率模型和回归模型对2013-2015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投入产出改进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总效率、纯技术效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规模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呈缓慢下降趋势;按产业分类来看,在供给侧创新总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产业呈上升趋势,生物、新能源汽车产业呈倒V型结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呈V型结构,各产业规模效率较高,但创新总效率差异较大;政府补贴、全时研发人员人数投入冗余率较高,当年专利授予数量、市场需求增长率产出不足率较高,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强度、全时研发人员人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柴玮  申万  毛亚林 《科研管理》2015,36(10):28-34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我国企业研发项目数、投入的人力和经费均大幅攀升,显示出我国企业对于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研发活动中,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升级和发展。本文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六家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绩效进行评价,以研发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和下设研究机构数量作为科技投入指标,以SCI论文数、授权发明专利数、申请专利数以及所获国家级科技成果获奖数作为科技产出指标,分别计算基于投入和产出的技术效率,并通过投影分析,为企业改进绩效、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研发效率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FDI、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与研发创新效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分别以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新产品产值为产出变量,对中国区域研发创新效率进行了估算,且从FDI、人力资本及其结构方面分析了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研发创新平均效率偏低,效率值为0.464,而研发创新专利成果的市场化水平更低,效率值为0.292;中国研发创新产出的增长主要是R&D经费驱动型的增长;中国研发创新活动不具有规模效应特征;FDI能显著促进研发创新效率改善;人力资本作为一个整体,对效率改善作用不明显,但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力资本部分对创新效率的改善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球创新价值链模式的国际研发投资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战仁  李一莉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487-1495
全球创新价值链作为新近出现的组织当今国际研发投资转移的主要方式,势必对全球科技创新的微观基础产生根本性影响。它打破了跨国公司海外投资主要为其产品提供本地化技术服务的功能格局,是国际分工进一步朝纵深方向发展的外在表现。在对全球创新价值链模式的国际研发投资转移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论文对全球创新价值链模式的国际研发投资转移的动力、影响,及其对中国自主创新升级的启示进行了系统阐述。论文认为,国际研发投资转移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过何种方式实施国际研发投资转移,以及这种方式背后的驱动力量及协调机制对中国自主创新升级及区域转型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1998-2009年中国高技术5个行业面板R&D数据的基础上,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构造了高技术产业R&D活动生产前沿,把R&D效率的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个部分,并考察了中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的增长来源与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1998-2009年间,中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的增长并不稳定,在1998-1999年、2004-2005年和2008-2009年3个时期出现了负增长。  相似文献   

17.
得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1991-2006年的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研究了R&D资金的筹集来源与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资金的不同筹集渠道对技术创新成果具有不同的影响,企业增加自有资金比重更有利于技术创新,而金融机构资金和政府资金比重过大则会对企业技术创新效果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构建基于中国专利的区域技术构成和研发能力比较评价方法,并以钼业技术为例,实证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技术构成及地区间差异,对主要研究机构的研发能力、发展趋势和核心技术构成进行深度研究,为其制定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FDI对中国制造业技术溢出的渠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能  刘凤朝 《科学学研究》2007,25(2):261-268
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其分解成技术进步指标与技术效率指标,利用脉冲反应函数和Geweke分解检验分别动态模拟FDI对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两种渠道的影响程度,以及FDI与两者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溢出机制主要是通过对技术效率的提升表征出来的,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黄苹 《科研管理》2015,36(11):64-70
为获取各创新要素投入对技术创新效率的贡献,本文区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分别估算我国各地区不同活动类型技术创新要素投入的单效率,结果显示:基础研究的各创新要素投入单效率高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要素投入单效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RD经费效率高于RD科技人员效率,试验发展的RD科技人员单效率高于经费单效率,科技论文和专利作为要素投入的单效率很低,新产品开发经费效率较低,各创新要素投入单效率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我国创新要素单效率区域差异较大,各省份具有不同创新要素效率优势,各地区在加大创新要素投入的同时,更应提高RD经费和科技人力产出效率,扭转科技论文"数量论"和专利"供给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