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马爱民 《考试周刊》2011,(80):40-4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思维的基础在教育,语文学科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其间蕴含着大量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因素。教育者必须是创造者,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素质,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产生"创新"火花。下面我谈谈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姚宏强 《成才之路》2010,(29):100-100
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是靠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翻阅学生作文时,你会感到,千百万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千篇一律的"精神套路""思维模式"和"表达范式"。过死的框框条条、法规戒律,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也指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激发学习兴趣的首要前提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新趋势。那么,什么是创新素质呢?创新素质是具有创新的思想意识、精神和能力,能创造出与原有的或和别人不同的产品的素质能力,它包括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发现的操作能力及创造前所未有的产品的创造能力等。如何培养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5.
林龙溪 《考试周刊》2010,(36):100-100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课堂中,如何保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良好条件呢?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新的理念,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异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育》2011,(6):64-6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知识经济,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包括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等。推进创新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造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为交流地理教育教学创新成果,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激发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持续开展教研活动,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杂志社决定举办第十届"创新杯"全国地理教研论文大赛,现将大赛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另外有人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换句话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依据教材特点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质疑、去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0.
创新与创造的若干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有关创新与创造的论述很多 ,但很少有人对其进行相应的对比与分析。在此 ,想就创新与创造的相关概念谈点看法 ,以期引起讨论。一、创新与创造所谓创造 ,在《辞海》中定义为“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这是关于创造的总的概念 ,对这一概念的解释 ,学者、专家们众说纷纭 ,细微有别 ,可谓韵华争艳。有的学者着重创造的过程 ,有的学者着重创造的产品 ,有的学者着重创造的人格。其中有人认为 ,人们通过自己的思维与实践活动 ,产生新思想 ,创立新理论 ,设立新方法 ,开发新产品 ,提交…  相似文献   

11.
李雪竹 《考试周刊》2012,(40):24-2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呼唤创新和创造型人才,呼唤基础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学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迫切需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宗建成 《教育家》2004,(10):35-36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可宝贵的素质,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课堂教学应将这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渗透进平时的教学中,从一点一滴做起。  相似文献   

14.
卢卫兰 《考试周刊》2010,(53):81-82
新世纪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自主性是创造性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新素质,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欲,促进创造力的开发,形成全民创新的氛围,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社会化的需要,真正实现"人人需要创造,人人可以创造".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为基础,结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实践,提出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LTDI"四阶段培养模式,探讨了如何从创业知识学习、创业技能训练、创业方案设计到创业项目孵化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和敢于创造、创新的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16.
刘军 《考试周刊》2011,(92):184-184
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致力于受教育对象创新思维的发展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新的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从"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加以改变,由"单纯道德说教"转变为"确立人格楷模",由"灌输现成知识"转变为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新能源,新技术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科技创新也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现在,我国正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胡锦涛在中科院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并发表讲话,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聚集更多优秀人才,不断提高研发水平。所以,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成为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马丽兵 《考试周刊》2009,(16):179-18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人才的多寡,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和决定性因素。因此教师必须在课程教学中实施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生物学科的特点,我在创新所需要的怀疑、批判等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人人是创造之才,时时是创造之机,处处是创造之地。"只要我们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多给他们提供创造的条件、机遇和氛围,就能激发他们创造的热情,就能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