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科学探究是学生科学课堂学习的主旋律。高效的探究离不开教师精心准备,科学使用有结构的、典型的材料。在我们当前的科学课堂中,教师们虽为材料费尽心思,甚至殚精竭虑,可是在实践中总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材料利用的不充分、材料选择的无结构、材料使用过早呈现、材料课前不检测、材料整理不及时等都将成为形成有序课堂行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生成科学概念的绊脚石。学会如何科学取材、选材、用材是提高科学课堂探究有效性,构建、生成科学概念,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分析当前科学课堂中材料准备、选择与使用的问题,寻找改进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材料,是科学探究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实验的载体。如何使用材料是值得教师琢磨研究的教学细节。如果我们能多用一份心思去准备,多用一种方式去呈现,那么我们的科学课堂就会在这一小小的改变中悄然变化……  相似文献   

3.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一节课是否能将科学探究活动落到实处、产生效率是科学教学的关键。 一、材料的合理准备是促进学生探究有效性的关键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一种体验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要提高科学课探究效率。有效选用探究材料是基础和关键。“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科学课堂是由许许多多的活动组成的.那么教师如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探究材料。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思考、操作,真实有效地获得探究成果,使科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呢?我结合多年科学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领会某个概念,教师常给学生精心准备了一套有结构的材料,对问题进行反复研讨,确保学生的学习不旁生枝节。从一定程度上讲,这能恰到好处地使学生深刻领会科学概念。但事实上,科学教学不应该是如此简单,而应该是极其复杂的。师生之间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存  相似文献   

6.
打造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需要实验材料的辅助,但是实验材料的配备普遍不足或不及时,对科学教学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突破现有实验材料的限制,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材料、及时准备易耗材料、补充完善零散的材料、收集废弃可用的材料、自制有结构的材料等途径,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必须变无效教学为有效教学,变低效学习为高效学习,就必须把握“问题情境”、“结构材料”、“探究方法”、“自主探究”四个切入点,实现小学科学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关键。材料选择和运用得当,是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探究效率的必要前提和保障。材料运用得越充分,学生探究的效率也越高,反之则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做一个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智者,精心设计、选择、优化材料,以使  相似文献   

9.
李红  赵玉芳 《考试周刊》2011,(89):230-231
一 小学科学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科学教材的设计是以学生喜欢又严谨科学的活动为主线。学生在科学课堂上要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体验过程,习得方法,形成能力,这一切都依赖于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让学生自己按教学内容参与教学准备,既给教师减轻了负担,又使学生经历了实践、探究的过程。具体来说学生参与课前准备的好处有: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课堂中的材料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幼儿学习科学的各种工具。要提高科学课堂质量,有效选用探究材料是基础,恰当选择投放策略是关键。教师要以幼儿为本,从目标出发,提供丰富的、多样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有效的、高质的材料以适宜的时间及方式加以呈现,就能很好地引发、支持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使其成为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中的扶手。更好地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质疑、观察、操作、思维及创新等能力,对幼儿各方面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能给科学课堂带来精彩的活动效果。基于此,本文浅谈了材料在科学课堂上的五种不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科学探究材料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载体,结构性科学探究材料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材料的开发并非是教师的研究特权,学生根据自身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发现,也能够提出对探究材料的创新性思考,并改进科学课堂发展进程。学生在"找拱形"一课的研究中,就基于上述思想改变了课堂发展方向,推动课堂朝着探究的层面不断前行,科学概念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更为稳定的建构,科学思维同时获得了更为理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正>实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往往会影响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科学的实验结论,在课堂中合理地使用这些材料,是上好每节科学课的基础。那么,如何有效准备、呈现和使用实验材料呢?一、有效呈现材料,提高实验效果当前教学中却存在"材料的无序发放和发放无结构性"的混乱现象,造成学生对手中有结构的材料,不知道该何时使用,该如何有序使用?  相似文献   

13.
蔡海军 《新课程研究》2009,(6):49-50,58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这就使得科学课堂的生成资源层出不穷。科学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中生成的有利资源(包括即时兴趣、认知困难、意外问题等课堂生成资源),并做到"切时"、"切机"和"切实"地指导他们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顺利进行,学生使用的探究材料都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简洁实用、可操作性强,材料与材料之间、材料与探究问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摒除了外在的干扰,这样的有结构的材料能使学生的科学概念得到有效建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如何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  相似文献   

15.
刘三红 《学周刊C版》2019,(20):114-114
随着新一轮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标准的推进,如何基于小学科学的教学特点,结合当前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的认知结构,促进小学生实现自主科学知识的探究,构建高效小学科学课堂,成为一线小学科学教师思考的关键性问题。基于此,教师从自身小学科学的实践教学经验出发,提出“创建合作活动,促进自主探究”“利用问题引导,实现自主探究”“应用微课教学,构建自主探究”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其他小学科学教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探究材料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学生正确建构科学概念、提高科学技能的主要依靠.目前,常态科学课中的探究材料还存在准备不恰当、使用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在出示时机、使用意义、整理归类等方面进行规范,实现科学探究从低效到高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和谐课堂,即和睦、协调、融洽的课堂,指的是课堂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相辅相成、共生共长的课堂生成状态。要想构建小学科学的和谐课堂,就要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生活化情境,设计生活化问题,以及探究材料和探究活动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8.
科学探究是学生能动地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有效地引领学生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上关注动态的生成;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重视探究过程,兼顾学生"动手"和"动脑";鼓励学生交流质疑;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9.
李馨 《亚太教育》2022,(3):106-108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实践是小学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通过有结构的材料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载体,使建构科学概念的理性学习活动与富有趣味的探究实践活动相互交融。实验设备和器材的欠缺,需要教师结合科学学科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积极开发教具,让教具发挥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追求高效课堂是我们的目标,科学地诊断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为此教师必须学会课堂观察,通过视诊、问诊、诊断出学生的学习问题所在,选择合适的纠错方法,通过科学、有效、有趣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求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收获出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