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张红霞 《大观周刊》2012,(4):184-184
思想政治课教育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新课改“为着每一个学生发展、终身发展,为着促进每位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成为我们所追求的新的教学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
罗盛英 《大观周刊》2010,(37):102-102
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课教学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新课改“为着每一个学生发展、终身发展,为着促进每位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成为我们所追求的新的教学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3.
滕胜利 《大观周刊》2012,(12):315-316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我国课程改革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这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如果一个学生智力不弱,  相似文献   

4.
刘维 《大观周刊》2012,(8):289-28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5.
陈文莲  田海 《大观周刊》2011,(10):266-26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曾振祥 《大观周刊》2012,(36):155-156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必要条件,也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因此,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7.
浦静文 《大观周刊》2010,(48):101-101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上海教育的改革发展.要以育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贯穿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性质和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就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智育课程,它是一门点燃和塑造学生灵魂与思想的课程,每一位思想品德老师在上课时都应当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  相似文献   

8.
《大观周刊》2012,(23):173-17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将来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9.
王海生 《大观周刊》2012,(10):257-257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中的一生中 现代教学思想,也是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练习,从中获得快乐,获得成功,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种种乐趣,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相似文献   

10.
牟其林 《大观周刊》2010,(41):147-147,141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是以传授运动技能、技术为主,一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主,因而形成了“技能教学思想”与“体质教学思想”的对峙,继而又出现了“竞技体育”、“主动体育”、“快乐体育”、“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等教学思想。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身体发育规律.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的教学思想应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将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大学体育课应从传授竞技技术向健身活动和发展身体素质的方向发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赵清军 《大观周刊》2011,(24):111-111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那么如何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都在探索讨论的课题,我在多年的高中体育教育过程中也不断探索、思考和实践,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总结了一点经验。在此就谈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章圣爱 《大观周刊》2011,(38):196-196
在体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是体育教师作好组织、启发、引导,让学生真正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达到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晓燕 《大观周刊》2013,(4):180-180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黄丽 《大观周刊》2013,(11):218-218
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广泛的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阅读中掌握新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少一点强加,多一些自由,不惟“考试”是尊,不惟“形式”是崇,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乐元 《大观周刊》2012,(4):157-157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课程标准理念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赵改利 《大观周刊》2012,(32):268-26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说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自己始终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陪养,并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7.
马涛 《大观周刊》2012,(9):258-258,242
新课程的学生观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的发展,都能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权利,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是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服务者。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以人为本”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以爱心树教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潜力,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官春燕 《大观周刊》2012,(4):245-24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全面推进索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在课程目标中又要求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学着宽容     
说到宽容,我想先从一位智者谈起。那就是众所皆知的孔老夫子。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意思是说:“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坭?”子曰:“其恕乎!”意思是:“那大溉影提恕吧。”所谓的“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相似文献   

20.
罗奕行 《大观周刊》2012,(4):182-182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分层教学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初中学生经过小学的学习,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再加上初中数学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的知识逐渐增多,学生间的差距就更容易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