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思想引领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组成部分,更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根本任务。在网络传播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当下,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We Media)。高校共青团组织应不断对新媒体传播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重塑工作理念,提高共青团干部综合素质,更好的掌握自媒体时代共青团工作特点,不断进行青年思想引领工作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社交网络环境下,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是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创新性、实效性的需要。高校辅导员只有积极融入大学生社交网络,保持对舆情的敏感度,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学习与媒体打交道的本领,客观预估社交网络辐射力,方能做好新媒体、自媒体、微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作为当前大学生中普及率最高的社会化媒介,极大革新了网络社交的交互性,重塑了大学生网络社交从关系拓展到精神交往,对大学生社交方式的转变有着深刻影响。大学生社会交往,在此背景下呈现出"新常态"——传播模式扁平化、社交互动广泛,社交内容个性化、交流自由开放。然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交在趋于广泛自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矛盾与问题,如媒介麻醉的典型化使现实行动缺失、性格障碍的严峻化使高校教育脱节。为此,高校应加快发展适应新型社会化媒介的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处理好自媒体时代社会交往的虚拟与现实问题,创新实践平台,引导认识与创造的有机结合;借助媒介融合,实现高校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以微博、微信、QQ等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引领着高校网络舆情迈入了自媒体的时代,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高校网络舆情具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具有专业性的网络舆情,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散步式的网络舆情。但因为监测技术现在还不成熟,所以监管大学生们使用自媒体网络舆情有很大的难度,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盲区。对自媒体时代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面临的困境进行浅析,提出自媒体时代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自媒体为研究对象,对自媒体的涵义以及自媒体的特点、自媒体时代以及自媒体时代高校学风、班风的特点分别进行概述,结合自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学风、班风的现状,提出自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班风、学风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在自媒体时代下创建高校优良学风、班风班级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汤晗 《考试周刊》2014,(5):150-151
近年来以微博、微信等为主要代表的信息传播载体迅速传播开来,将人们带入信息传播的"微媒体"时代。这些具有自媒体特征并且能够形成社交网络的"微媒体"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用户。大学生群体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服务对象,具有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和拥有特定社交群体的特点,一时间微博、微信等信息交流媒介的应用在这一群体中间普及开来。本文从微博、微信等媒介出发,研究"微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应用新媒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所处的自媒体时代,在科技的催生下构建起了一个根植于互联网,与现实社会相生相异、相融相斥的虚拟自媒体社会。在自媒体背景影响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在社会、道德、政治等诸多方面都已产生了微妙的思想变化。本文深入剖析了低俗外衣掩饰下以网络社交应用为推手的思想侵袭,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等的潜在影响,并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给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兴起与繁荣,网络社交情景下用户交流模式发生嬗变,即出现了明显的"圈层化"现象。在此背景下,若干的"网络圈层"因其个性定制、便捷安全等特点而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社会文化现象。然而,"圈层化"现象的存在导致高校内各育人要素之间的交流隔阂,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此,以社交媒体为平台,构建大学生育人共同体,并致力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圈层"。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自媒体的蓬勃发展,自媒体时代中网络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发表观点和表明态度的重要途径,高校网络舆情出现新的内容以及特点。根据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以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以5个子系统组成舆情预警机制,为高校进行网络舆情监控和预警提供方法,确保高校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各类线上媒体软件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为学生提供便捷学习、社交条件的同时,也为高校辅导员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难点和思路。在信息泛滥的时代,网络信息纷繁冗杂、真假难辨,虽然网络为高校辅导员和学生提供了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但思想活跃且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极易受到网络不良或虚假信息的影响,长此以往,会使大学生接受或滋生不良的观念和思想。因此,文章基于信息时代背景特点与大学生群体特点,分析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的现状,并探索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进行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以期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合理性、实效性和充分性。  相似文献   

11.
高校是思想价值观交流、交融、交锋的场域,自媒体时代赋予大学生独特的群体特征。在此背景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正遭遇严重挑战。通过选取部分陕西高校为研究样本,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态度和效度进行分析,归纳出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大学生生活实际,探究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和生活载体。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20,(3):131-134
网络人际信任是个体维系持久稳定在线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网络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正处在自我发展的关键期,社交媒体的使用拓展了其社交空间,引发了其社交行为的变革,并对网络人际信任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社交媒体的主要类型、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内涵、特点,指出其在网络人际信任培育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培育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和社交化相互交织的时代,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社交网络因其独特的特点,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如火如荼的人际交往方式。以社交网络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疏导与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思想教育的有效工具,但是也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通过对社交网络特点和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影响的分析,对如何做好社交网络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自媒体成为我国大学生群体的主流社交渠道,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问题也愈发受到重视。结合正向动机、批判认同、理性发声和规范德行四个评价维度,可以对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进行分析,而高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应当向阶段引导、案例渗透、线上线下联动等方向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5.
在社交媒体时代,网络直播平台的实时性、交互性、精准性、开放性等特点契合了大学生求知求新、沟通互动、体闲放松等多元需求.与此同时,大学生因参与或观看网络直播而形成的虚拟化的社交观、情绪化的消费观和功利化的职业观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立足新阶段,高校要精准研判网络直播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位与势,积极应对网络直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危和机,进而探索网络直播环境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策略,不断提升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社交网络的使用率大大提高,其中腾讯公司推出的QQ聊天工具是青少年最主要的社交平台。针对青少年特别是"95后"的移动社交行为特点,探析QQ平台中最重要的两个功能(QQ空间和QQ聊天工具)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带来的有利条件,QQ平台在提高网络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引导大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新机遇。  相似文献   

17.
以选取的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党员为例,对其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和特点进行调研分析,探索运用新型社交媒体开展大学生党员日常思想教育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规范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自媒体(We Media)"后,基于"自媒体"的网络影响日益凸显,这也是公民精神日益崛起的时期,这种时间上的契合也使得研究"自媒体"与"公民精神"养成的契合性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对此,从置身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一元主导"和国际"多元交融"的矛盾,面临传统社会"臣民意识"与现代发展"公民精神"的交叉冲击的大学生这一视角出发,研究大学生公民精神的现状及养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杨政 《华章》2012,(23)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社交过程中,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思考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就需要高校学生工作者深入研究并积极主动应对.本文首先从当前高校大学生对社交网络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社交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造成的影响,提出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20.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的We Media逐渐变革着中国高校治理领域,正在对中国高校治理模式进行重塑。We Media个体化、自主性、多样化、圈群化和高速性等特征让其成为高校治理过程的"公共领域",逐步打破了中国高校传统治理过程中基于行政权威的"核心—边缘"治理逻辑,高校治理呈现"去中心化"趋势。事实上,We Media出现正逐步构建出一种"多中心"高校治理机制,这或为未来中国高校治理带来巨大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