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传媒视野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立彬 《今传媒》2014,(5):175-176
笔者从目前电视传媒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入手,通过对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以下简称"关服")对象"失衡",主体"失真",媒介"失正"现状的深入剖析,阐明了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关服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此之上,笔者提出了传媒视野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初步设想:一是创造社会环境,搭建关服平台;二是创建主体机构,树立关服框架;三是创新运行机制,实现关服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与大众传媒的接触情况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当今传媒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面临的困境,指出大众传媒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留守儿童的媒介接触和媒介使用行为进行引导,提升其媒介素养,并加强传媒行业的自律,使大众媒介不再是留守儿童获取精神慰藉的工具,而是他们获取知识、健康成长的有力帮手。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也不断进步,电视已经在农村地区广泛使用,已经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他们缺少父母陪伴的情况下,对电视产生的依赖程度也逐渐提高。本文以电视媒体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对规范电视媒体提出了更加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大的工程,涉及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各个方面。针对抚州市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现状,从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利用好图书馆、加强与农村中小学的沟通与交流、建立留守儿童图书流通点等方面论述了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境况与关爱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妮  翁思洁  朱云 《今传媒》2014,(6):168-169
近年来,留守儿童生存境况与关爱保护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境况与成长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境况成因,并提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的合理的建议,从政策层面、教育层面、媒体层面关注与呵护留守儿童,真正地为留守儿童提供温暖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独特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群体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批真实记录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纪录片,也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本文对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具有三个方面的社会价值:反映留守儿童真实生活原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通过参与式传播,赋权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具有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家书屋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农家书屋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所独有的一个社会弱势群体,父母监护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在媒体接触时缺乏监督和指导,从而不能正确对待和有效使用媒体.缺乏与父母沟通的他们只能把大量的时间交给电视,但适合农村留守儿童收看的电视节目数量极少,留守儿童所接触的媒介内容与其所生存的环境反差较大.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各方面诸如政府、学校、家庭、传媒都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共同营造一个适合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保障留守儿童基本阅读权益是全民阅读的重点工作。农村留守儿童阅读主要存在图书资源偏少、阅读兴趣缺乏、读书方法不当、阅读环境不佳等问题,严重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国民素质提高。文章通过对政府主导式、合作推广式、精英推动式和志愿服务式等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阅读服务典型模式的分析,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阅读推广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为各地开展留守儿童阅读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近几年得到广泛研究和重视,但是广西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和媒介接触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论文着眼于对广西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和媒介环境及影响的实证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务工,使得大批未成年孩子被迫留在家里,脱离了父母亲的直接监护,成为一种新型社会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留守儿童的数量一直在增长,据调查。这些儿童的成长,教育和心理健康等问题,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管理难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亟待引起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新化县农村中、小学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查阅了有关的文献资料,发现新化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欠缺,生活上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欠佳,心理问题较严重。并就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逸 《大观周刊》2012,(45):167-16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突出,他们无法得到全方面的关怀和照料,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安全现状的调查,沿着宏观层面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的视角,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的层面出发,构建留守儿童保护模式,旨在保护留守儿童免遭身体、经济、精神、毒品、贩卖、色情及网络以及其他有损留守儿童福利的一切形式的伤害和剥削。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22,(3)
媒介是情感流通的渠道和形塑情感文化的社会空间。在智能手机建构的媒介环境下,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留守儿童,其数字实践对自身情感社会化的影响问题亟待被关注。基于安徽、江苏等地的田野调查,本文尝试从多角度探讨智能手机对留守儿童情感补偿机制的建构,并对此类补偿的局限性及留守儿童情感发展新困局进行层层剖析。研究发现:家庭氛围、教育和互动等方面的不足构成留守儿童情感的原生困境,也是推动他们向数字世界迁移并寻求情感补偿的内生动力;智能手机从连接中介、网络文化和社交资本三维度分别为留守儿童提供间接性补偿、替代性补偿和移位式补偿,此“数字代偿”机制使虚拟情境下的情感社会化成为可能。但数字代偿的程度是有限的,“不充分代偿”使生发于亲子陪伴中的依恋情感难以在虚拟场域中再造,甚至衍生出更强烈的剥夺感和“虚拟化”的情感能力等“代偿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使得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带着这个的问题,笔者利用暑期带领学生到三江县富禄苗族乡开展留守儿童调研,就苗族地区留守儿童状况,深入富禄苗族乡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走访,其结果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曾若平 《大观周刊》2011,(28):220-220
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外出,由此衍生出特殊的少年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其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以及家庭结构,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低,安全无保障。心理健康程度低,等等问题愈来愈凸显,逐渐引发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尤其在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西部。本文拟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现状及对策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希望能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田小婧 《大观周刊》2011,(14):217-217
留守儿童问题是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伴随着劳动力的转移而产生的,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现在,我就此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孙苑  高婧  孙秋 《大观周刊》2011,(37):77-7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因此,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是本文主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刘英 《大观周刊》2012,(34):286-286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外出务工,农村大部分孩子被留在农村,于是教育就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由于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许多留守儿童出现了学习成绩下滑、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诸多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的数量不断增长,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简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可行性,提出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陈映  邹洁凡 《东南传播》2012,(8):131-133
本文以广东揭阳锡场镇华清村为例,围绕电视接触行为、电视节目偏好、电视功能认知、电视内容认知等四个变量对留守和非留守两类儿童的电视观看和认知状况进行了比较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两类儿童虽然拥有相似的电视观看环境,在对电视媒介功能的认知方面也较为相似,但由于所生活家庭环境和结构的不同,留守儿童对电视媒介的依赖性强于非留守儿童,并且更倾向于从电视节目中寻找情感渲泄的渠道。而且,在电视认知方面,留守儿童对新闻节目的批判性更低,但却比较不容易被电视广告所劝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